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 (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C卷) (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C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B【解析】A.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为无机非金属材,A不合题意;B.青铜属于合金为金属材
料,B符合题意;C.传国玉玺属于玉器,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硅酸盐材料,C不合题意;D.木
雕主要材料是木柴,成分为纤维素,为有机材料,D不合题意。
2.D【解析】A.NazO2、H2O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A错误:B.硝酸钾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
误;C.CuSO4·5HO、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C错误;D.KA1(SO4)2、Cuz(OH2CO,、HO2都是
化合物,D正确。
3.D【解析】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石墨和金刚石的混合物,A错误;B.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B错误;C.摩尔是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C错误;D.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电子转移,D正确。
4.D【解析】A.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指的是氧化钙变成氢氧化
钙,然后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过程,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太阳光照在香炉峰
上,水蒸气在阳光照射下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类似烟雾的视觉效果,与氧
化还原反应无关,C错误;D.铁置换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5.A【解析】A.利用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供给呼吸,正确;B.钠先和水反应,不会
置换出铜,错误:C.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错误:D.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是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铜离
子,与金属性无关,错误。
6.B【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为单质,且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故Cg的摩尔质量为216gmol,
A错误:B.28g0,其物质的量为:2器-0.lm0,放氧原子为01mol,B正确:C.1mal分子中含
有碳原子为24mol,C错误;D.C2O,分子中碳的百分含量比CO2低,故等质量时,含碳的质量也
低,D错误。
7.C【解析】A.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氯化铁,A错误:B.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
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SO4一Na++Ht+SO,B错误: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钠和氢气,其中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电子应由钠转移到氢,C
正确;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二者发生置换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Ag+一Cu2++2Ag,D错误。
8.B【解析】A.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A正确;B.加入铁屑,铁离子会转化为亚铁离子,B错误;C.碳酸钾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
二氧化碳,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硝酸钾固体,C正确:D.加入稀盐酸,铁反应铜不反应,然
后过滤可分离开,D正确。
9.A【解析】A.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氧气和臭氧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A正
确;B.标准状况下,2.24LC2通入足量水中,部分C2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生成水溶液中
Cl-数小于0.1NA,B错误;C.浓盐酸与足量的MO2加热充分反应方程式为
MmO2+4HCl△MnC2+C2↑+2H,O,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参加反应的HCl小于0.6mol,所以
转移电子数目小于0.3NA,C错误;D.HO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氧原子数目大于0.01N,D错误。
10.C【解析】A.空气属于气溶胶,有色玻璃属于固溶胶,淀粉溶液属于液溶胶,A项正确;B.分散质粒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C第1页(共4页)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高二化学C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135.5Ti48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历史悠久,而文物可见证历史文明。下列古代文物的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的是
A清“美人醉釉”瓷器B东汉青铜马踏飞燕C秦始皇始创传国玉玺
D.明木雕凤戏牡丹蚕丝蜀锦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CO2、Na2O2、HzO都是非电解质
B.烧碱、食盐、硝酸钾溶液都是强电解质
C.CuSO4·5HzO、氯水、冰水混合物都是混合物
D.KAl(SO,)2、Cu2(OH)2CO3、HzO2都是化合物
3.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核心,下列对所学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必须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
C.摩尔是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一种物理量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电子的转移
4.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与化学有关古文献中的描述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淮南万毕术》:“曾青(CuSO.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高二化学试卷C第1页(共6页)》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可用于航天或潜水的供氧剂
B.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C.氯气具有漂白性,常用作杀菌剂、消毒剂和漂白剂
D.铁的金属性大于铜,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刻蚀覆铜板
6.科学家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了下列的转化,合成了环状的C分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0,-2c0→C0,-2C0Cn0,-2c0+C.
A.C1s是一种新型化合物,摩尔质量为216
B.2.8gC0中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1molC24O。中含有24个碳原子
D.等质量的C22O.含碳量比C2O2高
7.化学用语是化学的专属语言,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Fe十C2△FeC,
B.NaHSO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Na++HSO,
2e
C.将钠置于水中:2Na+2H,0一2NaOH+H
D.Cu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十Ag一Cu2+十Ag
8.下列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HCD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洗气
B
FeCla (FeCl2)
铁屑
过滤
C
KNO(K2CO3)
稀硝酸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
Cu(Fe)
稀盐酸
过滤、洗涤
9.物质的量架起了宏观和微观的桥梁,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氧气和臭氧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4
B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溶液中C1-数目为0.1Na
C.含0.6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3N
D.100mL0.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01NA
10.《自然》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教授领衔的抗疫科技攻关团队
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武汉两所医院的新冠病毒气溶胶动力学分析》,并作为亮点论文进行推
荐。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有色玻璃、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B.胶体和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比浊液小
C.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土壤胶体带负电
D.胶体都是混合物,实验室常利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高二化学试卷C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