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株洲市景美高中高一年级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时量7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16×3=48分)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馨、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2.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3.民众日常生活能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4.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5.《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破坏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6.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7.下表是建国以来未按时序排列的四个历史时段的农业产量增长率(以年%计)其中③代表的时段是()年份项目 粮食 ① 3.5 ② 0 ③ 3.9 ④ 3.5棉花 4.7 3.1 13.5 0.2油料作物 0 -1.8 22.7 2.8农业总产值(不包括副业产量) 5.2 0.9 6.4 3.1A.1953-1957年 B.1958-1965年 C.1966-1978年 D.1979-1982年8.古代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但是,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以外,奴隶则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这反映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民主制度的衰弱C.权力分配的公平性 D.奴隶制度的瓦解9.1300年,埃尔顿庄园法庭记录中,有部分农奴被控告未完成对庄园主的运草任务,农奴坚称未违反庄园义务。法庭查阅有关劳役惯例确认:农奴有义务将牧草垛起,但无义务将草装车。农民和农奴在庄园法庭觉得权利未能维护,可越级向上一级法庭申诉。英国格兰斯塔福德郡就有三个佃农与其领主进行了长达35年之久的争论。这些现象()A.说明封建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反映出西欧庄园经济的日益衰落C.为西欧近代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D.表明西欧封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10.中古西欧,在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自治过程中,国王经常站在城市一边,支持城市自治。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广大的市场和经济活动空间,因而往往以金钱或军队支持国王。城市的工商业活动,又有助于强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因此城市的兴起()A.有助于王权的强化 B.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C.推动了人口的世界性流动 D.加剧贵族与奴隶的矛盾11.15世纪,一名伊比利亚半岛的水手耗费数年前往东南亚香料群岛,只需带回一小袋丁香和肉豆蔻,卖的钱不仅足够买一栋小房子,还可以让他安稳度过余生。这可以用来论证()A.东西交通畅通无阻 B.民众生活相对富足C.欧洲爆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的动因12.如表为近代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87年 美国制定宪法 确定“三权分立”、联邦制原则1871年 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1875年 法国颁布《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共和制度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民族独立的完成C.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 D.国家统一的实现13.1811年,英国工人发起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卢德运动”,后来遭到失败。1836年英国工人掀起“宪章”运动,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这一变化说明英国()A.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升 B.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社会贫富差距已逐渐缩小 D.经济发展淡化了工人的斗争意识14.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在殖民当局的帮助下纷纷创建了种植园或农场;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类经济作物;黄金海岸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国最主要种植棉花。这一经济格局表明殖民地()A.是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B.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稳固C.对西方经济的依附性增强 D.民族经济得到良性发展15.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项目 英 德 法 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4.6 1.9 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B.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6.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拍摄了一部题为《入侵阿富汗》的电影,美版结局是“阿富汗勇士虏获苏联士兵”;苏版结局是“苏军歼灭美国军官指挥的阿富汗游击队”。导致同一主题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B.电影导演历史知识的差别C.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 D.美苏国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二、材料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即使宋代以后,专门经济型城市虽有所发展,但在城市数量中仍占较小比例。中国传统城市没有特定的“圣地”,没有教堂或广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了从诗社、画社、酒肆、茶楼到瓦肆、勾栏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摘编自李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变迁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材料二 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15世纪末,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启了新航路开辟的征程。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在亨利王子的推动下,沿着非洲西海岸不断探索,其目的在于打破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获取香料、丝绸等珍贵商品的直接贸易权。葡萄牙国王大力支持航海事业,为远航船队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保障,希望通过控制贸易航线来积累巨额财富,提升国家在欧洲的地位。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资助哥伦布远航,期望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道,开拓海外市场,传播天主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两国迅速展开早期殖民扩张,在海外建立众多据点,掠夺当地资源。-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17世纪,荷兰凭借其发达的造船业和商业资本,迅速崛起为海上强国。荷兰不再单纯依赖建立据点和掠夺资源的方式,而是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商业垄断组织,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手段,与当地统治者建立合作关系,控制香料等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荷兰积极发展海外殖民地,在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在亚洲拓展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到18世纪,英国逐渐取代荷兰成为殖民霸主。英国不仅通过战争夺取荷兰等国的殖民地,还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本国工商业发展,限制殖民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将殖民地作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推动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动机。(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6分),并予以评述。(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 传统制度滋养着今人今制,又约束着今人今制。一方面,传统制度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另一方面,传统制度又源源不竭地提供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源,是人们赖以前行的地基。-摘编自冯天瑜《周制与秦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传统制度与历史演进”为主题,自拟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D B B B A D A A A11 12 13 14 15 16D A A C D A二、材料题17.【答案】(1)特点:商业贸易贡献度较小;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城市生活化气息浓厚(城市生活的宗教色彩较弱)。(4分两点)原因:小农经济占主体;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推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6分三点)(2)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4分两点)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4分两点)18.【答案】(1)动机:经济动机:打破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开拓海外市场,积累巨额财富。政治动机:提升国家在欧洲的地位。宗教动机:传播天主教。(6分三点)(2)表现:建立殖民据点;发展海外殖民地;成立垄断公司;掠夺资源与财富;进行殖民战争。(6分三点)评述: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同时也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了一系列殖民战争。(6分三点)19.【答案】观点:传统制度影响社会发展。阐述:西周在吸取夏商制度经验基础上实施宗法分封制,是早期国家治理的进步,造就了周朝几百年强盛,但随着血缘关系疏远,地方诸侯逐渐壮大,形成了春秋战国长期的乱局。秦国商鞅变法,变革旧制,实行军功爵制,突破旧制度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促进了社会转型,最终奠定秦统一六国的制度优势。秦朝统一后选择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封建经济社会发展,但汉初仍受先秦传统制度影响,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西晋、明代也曾出现分封。历时两千年的秦制,在此后历朝历代虽有多种变态,但始终影响中国社会。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只能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下学习西方技术,未敢触及传统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因照搬西方制度脱离本国国情,而未能成功。而中国共产党,在吸取传统制度和国外制度经验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引领着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传统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应依凭对传统制度过往历程的再认知及继承间改造,在扬弃中螺旋式上升,方能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