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7届高一 (下)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和第Ⅱ卷都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单选题 共60分)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1.根据法典条文,古巴比伦社会的奴隶区别于自由人的身份为一种特殊发型,如果理发师私自改变他人奴隶的特殊发型,将被割掉手腕,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奴隶发型则无罪;欺骗理发师剃掉他人奴隶发型的人,将会被处死。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
A.奴隶买卖频繁增添经济活力 B.法律兼顾集体与个人利益一致
C.立法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权利 D.法律普遍适用于各个不同阶层
2.据考古发现证实,阿富汗东北部的阿伊·哈努姆古城大致兴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期,城中有体育馆、剧场、神庙等基本建筑。城内外的三座神庙都采用了东方的建筑形式,但里面发现了穿着希腊式凉鞋的神像石雕残余。上述考古发现反映出
A.波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B.罗马帝国统治疆域辽阔
C.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广泛 D.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3.罗马帝国初期开始把社会团体或人的联合体,例如银行团、煤业团、水夫团等视为权利主体,正像罗马法学家所说:“对联合体的债务,并非对个别人的债务,并认为团体个别成员的退出或死亡,不影响团体的存在。”于是团体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法人而诞生。法人制度的出现
A.是罗马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 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欧洲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D.反映共和到帝国的政治变革
4.据《全球通史》记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了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穆斯林商人用这些货币换取了毛皮、蜡、琥珀、蜂蜜和牛。如此广泛的贸易,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结果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材料反映了
A.拜占庭帝国贸易范围已达北欧 B.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繁荣
C.奥斯曼帝国扩张促进经济发展 D.意大利城市金融行业发达
5.西班牙殖民者对某文明的都城有这样的印象:“在这座城市和建立在湖上的其他所有城镇里,家家户户仅以吊桥或小船作为交通工具。在这些城市中,一座座涂有白色胶泥的美丽的庙宇,从小建筑群中拔地而起”。该文明
①驯化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②创作史诗《摩诃婆罗多》
③发明了浮动园地 ④建造马丘比丘古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据学者指出,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后期王权不断强化 B.欧洲大学已经失去独立性
C.民族国家需要大学的支持 D.工商业发展推动大学转型
7.1485年亨利·都铎称王即位,史称亨利七世,他向海外贸易商人团体颁发特许经营状,规定凡是建造或从国外购百吨以上新船,每吨奖励5先令的津贴。此后经过国王特许,英国商人建立一系列海外贸易公司,主要有波罗的海公司 (1579年)、非洲公司(1588年)、东印度公司(1600年)等。这些举措
A.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反映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D.导致王权的不断强化
8.14世纪,书房开始出现在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里,此后日益流行。书房中收藏着各类书籍、古文物、仿古艺术品等。15世纪时,有人描述道:“集结一系列如此众多的宝石和非凡美丽与丰富的物件……将能够定期给自己带来愉悦,偶尔也能给他人带来乐趣。”据此可知,当时书房
A.反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表明社会风气奢靡追求享乐
C.寄托着人文主义者的精神追求 D.是自然科学兴起发展的表现
9.下图版画创作于1505年,是欧洲人描绘美洲土著的最早作品之一。版画描绘美洲人以公社为单位生活,任何人都不享有私人财产。据此,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版画客观描绘了美洲人真实生活 B.15世纪美洲人尚未进入文明社会
C.版画引发了欧洲征服美洲的活动 D.艺术作品一定程度反应作者立场
10.马克斯·韦伯认为,从16世纪开始,德语中的“Beruf”(职业、职务),以及英语中可能更为清楚的“calling”(天职、感召),都蕴含“上帝留给人类的任务”这一内涵,使日常世俗活动被赋予了宗教意义。这表明
A.文艺复兴塑造了资本主义精神 B.近代民族国家已逐渐形成
C.新教伦理适应了世俗生活需要 D.理性主义冲击了教会权威
11. “党鞭”一词起源于英国的狩猎活动,意为防止猎犬离群的人。19世纪初英国政党正式设置党内督导一职,俗称党鞭,其重要职能是确保本党议员出席议会的辩论,按照党派决定投票。这一职务的设置
A.反映了政党政治的成熟 B.促进了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C.强化议会对首相的监督 D.保障了对君主权力的制约12.17世纪40年代开始,印度棉纺织品以其质优价廉的优势,成功打入西欧市场,严重挤压了西欧各国本土纺织业的市场空间,伤害了本土从业者的利益。1721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从东方各国进口印花棉布,但走私行为依然猖獗。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B.欧洲殖民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西欧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3.下图为19世纪某思想家关于理想社会的主张。该主张
A.肯定了“理性至上”原则 B.体现了社会主义者的追求
C.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14.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银行界出现了第一次集中浪潮。其中,德意志银行通过接收柏林联合银行,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大力进军新兴电气领域,对西门子和通用电气公司予以支持;德累斯顿银行对克虏伯予以支持;沙夫豪森银行则持有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的股份。各大银行通常在企业理事会中派驻自己的代表。这一现象
A.为经济大危机埋下隐患 B.利于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德国工业化进程 D.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5.下图为1896年德国慕尼黑某杂志刊登的一副漫画,该漫画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
A.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不断高涨 B.帝国主义列强在非洲的侵略野心
C.拉美面临继续民主革命的任务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6.某法律文献记载:“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 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据此推知,该文献最有可能是
A. 美国1787年宪法 B.《法国民法典》
C.英国《权利法案》 D.1917年墨西哥宪法
17.下图所示漫画创作于1921年,描绘了一匹因负载过重而四蹄离地的赢马,马身上的文字为“德国”,其身后货物上写着“无限的赔偿”,马车前方拿着铲子的英国人对手握马鞭的法国人说:“如果我们让它着地,也许它能跑得更快。”据此可推断出
A.绥靖政策为新的战争埋下伏笔 B.英法之间矛盾异常尖锐
C.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世界霸权 D.英国推行均势外交政策
18.到1923年,苏维埃政府与外国资本建立的联合股份公司发展到了24个,有德国、英国、美国、瑞典等国的企业。最早一家与外资合营的股份公司是1922年成立的“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资本总额一千五百万金卢布;另一家较早建立的是俄德联营的金属公司,资本二百万马克,主要业务为出售矿石、废旧金属。这
A.改变了苏俄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19.右图是1931年10月美国报刊登载的漫画《通往繁荣之路》,指示牌信息:“就业”(hire)的反方向是“失业”(fire) ; “储蓄”(save) 的反方向是“消费”(spend) 、“增加建设”(build more) ; 一块指示牌提醒“冷静”(be cautious) , 另一块指示牌却说明要“大胆”(reckless)。该漫画反映出当时美国
A.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期待
B.社会应对危机的迷茫分歧
C.正在逐步地摆脱经济危机
D.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的激化
20.20世纪30年代末时任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扬·马萨里克说:“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该言论
A.表明欧洲战争策源地已形成 B.反映了绥靖政策的破产
C.反映国际外交中小国的无奈 D.加速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丘吉尔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开罗宣言》的发表22.下表是1910~1990年美国、德国(联邦德国)、英国、日本四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①对应的国家是
年份 国家
① ② ③ ④
1910年 6. 5 13. 1 27. 9 0. 009
1937年 13. 2 19. 8 51. 4 5. 8
1950年 16. 6 12. 1 87. 8 4. 8
1970年 28. 3 45. 0 119. 3 93. 3
1990年 16. 5 38. 4 89. 7 110. 3
A.美国 B.德国(联邦德国) C.英国 D.日本
2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意在维护斯大林模式
24.如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阶段①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 B.阶段②出现“滞胀”物价下跌
C.阶段③国家大规模增加福利支出 D.阶段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25.有学者认为, “中间地带”作为尚未被冷战体系所覆盖的区域,恰好构成了冷战体系自身的“薄弱环节”,从中蕴含着突破既有体系、创造新的秩序的可能性。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欧洲一体化进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兴起
26.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度尼西亚实行图书与经济援助项目的“捆绑销售”,在对印尼进行大量经济、技术援助的同时,还为印尼各大高校与研究机构援助了涵盖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的7.6万余册美国图书,向印尼师生述说美国故事、解释美国精神并传递美式价值观。该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升级 B.提升了印尼社会的文明水平
C.强化了对中间地带的宣传与争夺 D.旨在推动新兴国家经济发展27.如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B.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
C.中低收入国家发展迅速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28.二战后,法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电力、运输等领域的公司国有化,还把一批制造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收归国有。这一轮国有化后,法国国企的投资在法国全国投资中占比高达30%,国企职工占全国就业人数7.5%,国企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0%。这些举措
A.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D.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29.下图是二战后某国际组织的发展状况。据图中信息推断,该图的主题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 B.两极格局的崩溃
C.北约的不断东扩 D.世界贸易组织发展
30.19世纪以来咖啡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全世界约有2000万咖啡种植者,全球咖啡饮品的40%由宝洁、卡夫食品、莎莉、雀巢四家公司垄断。1997年以来咖啡饮品的平均零售价降低了30%,但是咖啡豆的收购价格下降了80%。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咖啡产量的严重过剩 B.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C.发展中国家农业落后 D.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加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题,共60分。请先阅读材料再作答。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古典文化的启发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对知识学问的研究不仅限于古代经典,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当推达·芬奇,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巨人式“全才”,是画家、雕刻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哲学家。达·芬奇认为, “为了追求自然主义,绘画必须受制于数学科学”,艺术与科学可以完美结合,通过数学这一伟大方法来认识世界,寻求真理。他很早就认识到了人体解剖与光学这些基础的科学对绘画的推动作用。正是为了提高自己绘画方面的造诣,他孜孜不倦的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眼睛构造、人体结构等,留了13000多页笔记,记录了科学实验及其心得……总而言之,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的洗礼,就不会有16 世纪近代科学革命的辉煌!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1872年爱迪生建立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到1913年美国著名的工业实验室已发展到65个,吸收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工作。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二战后,科学研究出现“大科学”模式。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达·芬奇为例分析指出文艺复兴如何促进自然科学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大科学”研究兴起的背景。(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300多年来,植物一直处于欧洲的权力、贸易中心。本书集中讲述了7种植物————茶、烟草、甘蔗、罂粟、棉花、金鸡纳树、橡胶树。它们的开发和栽培改变了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诸多国家的命运。有谁相信呢,在那个谍影闪动、逼人为奴的殖民时代里,在那个充满危险、充满骚乱的黑暗年代里,居然蕴藏着如此巨大而辉煌灿烂的财富!无论是在美洲抢占殖民地,还是控制印度资源;无论是从中国走私茶叶,还是贩卖非洲的奴隶,每一个追逐财富的故事都洋溢着血腥,都回荡着凄厉的呐喊,其惊心动魄之处,足让后人细细含咏。
————摘编自托比·马斯格雷夫《改变世界的植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种植物并分别说明该植物是如何影响世界的。(可以从材料提供的植物中选取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自选植物分析说明。要求说明结合主题,言之成理,史论结合。)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就任后,奉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1904年颁布法案,规定殖民政权有权派警察监视学校。1905年,又公布关于分割孟加拉和建立以达卡为管理中心的“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省”法令。此外,还粗暴地蹂躏印度人民的民族感情,把印籍职员从机关中赶走。1905年8月7日,孟加拉的民族主义者在加尔各答举行抗议分割孟加拉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参加的集会。会上通过抗议信和宣布抵制英货的决议,展开了反对寇松分割孟加拉法令和抵制英货的广泛宣传,成为1905至1908年印度独立运动的起点。
————摘编自彭树智《1905至1908年印度的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一战接近尾声时,希望通过支持英国取得战争胜利以换取其对印度自治地位承认的印度人民发现,“和平并没有带给我们救济和进步”。广大印度人民斗争的呼声高涨,甘地提出了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主张在非暴力的原则下通过与政府的不合作“使政府瘫痪,迫使它实施正义”,把人们的民族意识与宗教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将民族斗争上升到对人性真理追求的层面上。他认为对待邪恶要采取非暴力的手段,通过自我牺牲和爱的行为去感化或唤醒他们内在的善性,使其改邪归正。这使民众从自卑的心理中解脱出来,为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20年国大党年会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得到确认,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从此走上了非暴力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余涛《分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走“非暴力”斗争道路的原因》
材料三 1947年6月,蒙巴顿正式公布关于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是英属印度根据居民及其宗教信仰的不同,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告独立。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根据居民成份划分印巴分界线的做法,使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不仅严重破坏了经济地域的统一,还埋下双方长期冲突的隐患。
————摘编自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1905—1908年独立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巴顿方案”带来的影响。(4分)
34.国际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节选自《国际联盟盟约》 (1919年6月28日)
材料二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联合国在其权力下,应设立国际托管制度,以管理并监督凭此后个别协定而置于该制度下之领土。托管制度之基本目的应为:(一)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二)增进托管领土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并以适合各领土及其人民之特殊情形及关系人民自由表示之愿望为原则,且按照各托管协定之条款,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凡领土已成为联合国之会员国者,不适用托管制度;联合国会员国间之关系,应基于尊重主权平等之原则。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 (1945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际联盟盟约》与《联合国宪章》内容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盟约》与《联合国宪章》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世界国际政治组织的认识。(2分)
高 2027级高一 (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B B A A C C D C A A B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B C C B D D D C A B A B
31.(1)文艺复兴打破神学束缚,带来思想解放;关注现实,注重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以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注重用数学研究事物的内在规律;(6分)
(2)变化:19世纪晚期,企业逐步取代个人成为科研主体;二战后科研主体由企业上升到国家层面。(2分)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普遍采用;冷战背景下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6分)
3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改变影响世界的植物进行论述。论述要注意选取容易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充分的植物,重点放在该植物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影响改变世界的。评分标准建议按照每个植物及其论述说明给分。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举出植物名称 (2分)该植物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如何影响改变世界 (4分)
建议选取的植物及其基本史实:
棉花——大西洋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
茶叶——宋代以来茶叶的种植及消费;新航路开辟后茶叶大量出口欧洲及消费;
土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世界范围内传播;粮食产量增加及人口增长;
甘蔗——大西洋三角贸易;制糖,种植园经济;
橡胶树——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工业发展,橡胶制品大量需求;种植园经济;
答案示例 罂粟
17世纪以来英国人在印度大量种植罂粟,并制成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获得高额利润,以打开中国的市场。清政府发起禁烟运动,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起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时至今日,罂粟在全球范围内仍有种植,从中提炼出的毒品及其吸食交易活动仍然严重危害各国民众和社会。
33.(1)背景:英国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激起印度民众的反抗;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印度民族意识的增强。(6分)
(2)特点:斗争的非暴力原则,不与英印殖民政府当局合作;民族意识与宗教观念相结合;
(2分)意义:极大地打击削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印度人民的团结,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指导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任意三点6分)(3)影响:使印度和巴基斯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导致印巴两国宗教、领土冲突不断,影响地区稳定破坏了区域经济发展。(4分)
34.(1)同:宗旨上,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2分)
异:维护安全的方式原则上:全体一致原则;大国一致原则;(2分)对殖民地国家独立原则上:委任统治原则;国际托管制度。(2分)或者表述为联合国宪章更为明确地体现出民族自决原则。(2分)
(2)吸取国际联盟维护和平失败的教训;美国、苏联、中国等大国参与组建联合国,成员组织更具普遍性权威性与普遍性;二战后,世界和平力量大幅度增长与发展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国家维和力量的增长等);(6分)以英法为核心的欧洲心国际格局瓦解;联合国是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任意点2分)
(3)国际政治组织受时代环境影响往往有着特定的宗旨,反映了国际间国与国联系的加强;各国应该尽可能以全球利益为重,通过国际组织争取最大政治公约数,实现利益的平衡,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走向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言之成理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