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在支援新疆建设工作中,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多年来,一批批援疆人来到西北边疆的草原、沙漠和戈壁,扎根热土,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答卷。如图为吉林省及新疆阿勒泰地区位置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吉林省投资约1.11亿元,援助阿勒泰地区建设了一座集运动员住宿、训练、理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从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推测,该基地最有可能承担的户外体育项目是(  )
A.冲浪 B.龙舟 C.滑雪 D.网球
2.吉林省东部森林茂密,阿勒泰地区南部沙漠戈壁广布。造成这一地理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地(  )
A.地势陡缓不同 B.年降水量多少不同
C.日出时刻不同 D.河流冰期长短不同
八年级5班同学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进行学习。他们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对“冀”这一简称进行了探究。据此完成3~4题。
3.简称为“冀”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河北省 B.云南省 C.广东省 D.青海省
4.关于“冀”字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冀”字有高的意思,该省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②“冀”是形声字,形旁“北”意为地处我国北方
③“冀”是古代九州之一,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④“冀”有希望、期望之意,这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质学家根据全球板块运动的状况,对1亿年后大洋与大陆的运动情况作出预测,绘制了当前与1亿年后全球部分地区海陆分布状况的对比图(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该地质学家的观点,1亿年后,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板块张裂 B.板块挤压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6.符合该地质学家预测的说法是(  )
A.红海将变小 B.澳大利亚将北移
C.格陵兰岛将东移 D.东非大裂谷将缩小
“万村通”是中外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某大洲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为当地民众打开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如图为已完成“万村通”项目建设的国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万村通”项目所在的大洲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8.“万村通”项目受援国家的类型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分别为(  )
A.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备
B.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C.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完备
D.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9.“万村通”项目对当地脱贫的积极意义包括(  )
①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提升村民实用技能
②缩短城乡空间距离,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③引入教育在线课程,推进全民公共教育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000多米的(  )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
11.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  )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表为1980~2024年美国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0亿美元的重大气象灾害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灾害类型 次数 损失(亿美元) 死亡人数(人)
干旱 32 3676 4658
洪水 45 2033 765
低温冰冻 9 374 162
强风暴 203 5144 2145
飓风 67 15433 7211
野火 23 1479 537
暴风雪 24 1042 1463
总计 403 29181 16941
注:飓风与台风属于同一类型的气象灾害。
12.关于美国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表述,恰当的是(  )
①干旱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
②强风暴发生的次数占比最高
③飓风造成的损失金额最大
④气象灾害类型多、损失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气象灾害间具有关联性,该国不同区域常常形成不同的灾害组合。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下列气象灾害中,与美国西部野火灾害关联度最高的是(  )
A.干旱 B.洪水 C.暴风雪 D.低温冰冻
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14~15题。
14.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5.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小广和小西同学绘制了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蔬菜产量和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图(如图),对我国蔬菜生产分布状况展开探究。
(1)小广通过读图,发现我国蔬菜产量分布存在区域差异,黑河—腾冲线     (填方位)部产量更高。其中,四川、河南、江苏等省的蔬菜年产量较高,他据此推测,    数量多的省区,需要较高的蔬菜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小西发现,我国不同区域蔬菜生产存在季节差异,种植的蔬菜按习性分为喜温型与喜凉型等。各地蔬菜上市季节不同,通过调运可以有效缓解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的需求。她列表对比了我国部分蔬菜供应重点区域的生产状况(如表)。
广西南部、海南 东北地区
主产季节的气候特点 冬春季节气候① 夏秋季节气候凉爽
外销时间 12月~次年3月 6~10月
保障供应的重要节日 元旦、② 中秋、国庆
主产蔬菜的习性 喜温型 喜③型
请补充表格内容:①    ;②    ;③    。
(3)两位同学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某省,蔬菜年产量约3670万吨,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夏秋季节大量蔬菜运往东部沿海地区。该省的名称是     省,大部地区地处     (填地形类型名称),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适宜喜凉型蔬菜种植。
(4)两位同学研究发现,山东省的蔬菜产量全国最高,该省的蔬菜在温室大棚内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可自动适时加热、喷灌、夜间补光等,这表明     在蔬菜增产提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7.(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在物质条件艰苦,与敌周旋的险恶环境下,中共中央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5天。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至碛口镇的高家塔村。图1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
(1)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行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说出2条即可)。
(2)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     河,进入山西省。
(3)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制东渡路线。
(4)如今,转战陕北沿途的各革命纪念地通过发掘红色资源,发展     业,满足游客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强烈愿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5)一位画家在转战陕北的革命纪念地写生时,绘制了一幅景观图。图2与图3两幅作品中,图     (填序号)是他的作品,请从地理角度说出你选择该图的理由(说出2条即可)。
18.(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曾经从挪威进口了大量的冰!是真的吗?”在一次辨真伪活动中,小广和小西同学听到了这样的说法:“19世纪,伦敦需要大量的优质冰用于食品保鲜和制作高端冷饮。挪威商人在本国南部山间湖泊冰封1个月后,切块取冰,运送到伦敦。年出口量达30多万吨。”小广和小西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找到了运冰线路示意图(图1)并绘制了相关气候资料图(图2),开展了探究学习。
探究一:挪威有合适的冰吗?
(1)两位同学通过分析,发现挪威南部位于北纬     °附近,纬度高;每年冬季,月均温在     ℃以下,且19世纪气温较当代略低,湖面会结冰,冰期较长、冰层较厚。由于当地环境优越,冰的品质优良。
探究二:英国没有合适的冰吗?
(2)小广认为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应该大量结冰。但小西认为当地没有足够数量的冰。请你从气候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小西说服小广。
(3)小西进一步分析: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后,由于     日益严重,伦敦地区水质不佳,冰质难以满足需要。
探究三:冰能运送到英国吗?
(4)两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英国最初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进口优质冰,后来逐渐改为从挪威进口。请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析挪威取代美国,成为英国优质冰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原因。
19.(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认识家乡”的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示意图(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1)小桂同学分析,广西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地区因     的分隔,形成了丘陵、小盆地、小     (填地形类型名称)相间分布的格局。
(2)小西同学认为,广西的地形分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发现,图中的     (填聚落类型名称)多分布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同时,这些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业。
在课堂讨论环节,三位同学将自己在广西地形学习中的体验进行了交流。小广说,在阅读“中国地形图”时,他关注到广西位于东南丘陵的西南部。小西说,在阅读“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图”时,她关注到广西位于两广丘陵的西部。小桂说,在阅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示意图”时,他关注到广西地形的整体格局呈盆地状。同学们讨论发现,三位同学的学习体验虽有差异,但都有较充分的合理性。
(3)针对三位同学在广西地形学习中获得不同体验的现象,请你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认识及获得的启发。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在支援新疆建设工作中,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多年来,一批批援疆人来到西北边疆的草原、沙漠和戈壁,扎根热土,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答卷。如图为吉林省及新疆阿勒泰地区位置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吉林省投资约1.11亿元,援助阿勒泰地区建设了一座集运动员住宿、训练、理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从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推测,该基地最有可能承担的户外体育项目是(  )
A.冲浪 B.龙舟 C.滑雪 D.网球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详解】解:读图可得,阿勒泰地区和吉林省纬度都比较高,该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降雪较多,所以该基地最有可能承担的户外体育项目是滑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2.吉林省东部森林茂密,阿勒泰地区南部沙漠戈壁广布。造成这一地理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地(  )
A.地势陡缓不同 B.年降水量多少不同
C.日出时刻不同 D.河流冰期长短不同
【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等。
【详解】解:吉林省东部森林茂密,阿勒泰地区南部沙漠戈壁广布。造成这一地理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地降水差异不同,吉林省距离海洋近,降水较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差异的原因,要理解记忆。
八年级5班同学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进行学习。他们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对“冀”这一简称进行了探究。据此完成3~4题。
3.简称为“冀”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河北省 B.云南省 C.广东省 D.青海省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详解】解:河北省的简称是“冀”,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广东省的简称是“粤”;青海省的简称是“青”。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4.关于“冀”字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冀”字有高的意思,该省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②“冀”是形声字,形旁“北”意为地处我国北方
③“冀”是古代九州之一,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④“冀”有希望、期望之意,这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冀”是河北省的简称。
【详解】解:①“冀”虽有“高”的含义,但河北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华北平原),而非高原,不符合题意。
②“冀”为形声字,形旁“北”表示其位于我国北方,符合河北省地理位置,符合题意。
③古代九州中的“冀州”包含今河北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符合题意。
④“冀”有“希望”之意,象征该地区充满生机,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冀”字的说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地质学家根据全球板块运动的状况,对1亿年后大洋与大陆的运动情况作出预测,绘制了当前与1亿年后全球部分地区海陆分布状况的对比图(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该地质学家的观点,1亿年后,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板块张裂 B.板块挤压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详解】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大西洋处于板块的张裂处,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作答即可。
6.符合该地质学家预测的说法是(  )
A.红海将变小 B.澳大利亚将北移
C.格陵兰岛将东移 D.东非大裂谷将缩小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详解】解: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面积将会扩大,不符合题意。
B、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板块,受板块运动的影响,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澳大利亚将北移,符合题意。
C、格陵兰岛位于美洲板块,美洲板块主要向西运动,格陵兰岛将西移,不符合题意。
D、东非大裂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板块不断张裂,东非大裂谷将扩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万村通”是中外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某大洲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为当地民众打开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如图为已完成“万村通”项目建设的国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万村通”项目所在的大洲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不同大洲的轮廓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详解】解:读图可得,“万村通”项目所在的大洲是非洲,该大洲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轮廓,读图解答即可。
8.“万村通”项目受援国家的类型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分别为(  )
A.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备
B.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C.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完备
D.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分析】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非洲要摆脱单一经济的发展,也需各国帮助。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详解】解:读图可得,“万村通”项目受援国家位于非洲,该大洲的国家全部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的国家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9.“万村通”项目对当地脱贫的积极意义包括(  )
①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提升村民实用技能
②缩短城乡空间距离,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③引入教育在线课程,推进全民公共教育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题干中描述:“万村通”是中外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某大洲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为当地民众打开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据此解答。
【详解】解:据题干中信息可得,“万村通”项目对当地脱贫的积极意义包括: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提升村民实用技能;引入教育在线课程,推进全民公共教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等,“万村通”项目不会缩短城乡空间距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万村通”项目的意义,结合题干中信息解答即可。
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是目前南极地区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之一。如图为昆仑站—中山站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000多米的(  )
A.沼泽 B.冰层 C.土壤 D.淤泥
【分析】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详解】解:昆仑站海拔高,是因为其下有3000多米的冰层。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1.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  )
①平均气温更低
②空气更加稀薄
③太阳辐射更强
④极昼时间更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不同科考站的特点不同。
【详解】解:与中山站相比,在昆仑站工作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包括:平均气温更低;海拔高,空气更加稀薄;太阳辐射更强。昆仑站比中山站极昼时间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科考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下表为1980~2024年美国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0亿美元的重大气象灾害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灾害类型 次数 损失(亿美元) 死亡人数(人)
干旱 32 3676 4658
洪水 45 2033 765
低温冰冻 9 374 162
强风暴 203 5144 2145
飓风 67 15433 7211
野火 23 1479 537
暴风雪 24 1042 1463
总计 403 29181 16941
注:飓风与台风属于同一类型的气象灾害。
12.关于美国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表述,恰当的是(  )
①干旱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
②强风暴发生的次数占比最高
③飓风造成的损失金额最大
④气象灾害类型多、损失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而且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此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又有很大差异。
【详解】解:美国飓风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强风暴发生的次数占比最高,飓风造成的损失金额最大,气象灾害类型多、损失重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重大气象灾害的内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即可。
13.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气象灾害间具有关联性,该国不同区域常常形成不同的灾害组合。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下列气象灾害中,与美国西部野火灾害关联度最高的是(  )
A.干旱 B.洪水 C.暴风雪 D.低温冰冻
【分析】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对其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详解】解:美国西部气候干旱,干旱易导致植被干燥,增加野火发生的可能性,且干旱持续会加剧野火蔓延,与西部野火关联度最高,A正确;洪水多发生在降水集中、排水不畅区域,与西部野火关联小,B错误;暴风雪主要影响寒冷地区,美国西部野火多发区暴风雪少,关联小,C错误;低温冰冻与西部野火关联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与美国西部野火灾害关联度最高的灾害性天气,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北半球夏至日,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如图),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14~15题。
14.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分析】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详解】解: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北回归线。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重要的纬线及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5.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详解】解: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等到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即下一个北半球夏至日,需要地球公转一周。
故选:D。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小广和小西同学绘制了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蔬菜产量和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图(如图),对我国蔬菜生产分布状况展开探究。
(1)小广通过读图,发现我国蔬菜产量分布存在区域差异,黑河—腾冲线  东南  (填方位)部产量更高。其中,四川、河南、江苏等省的蔬菜年产量较高,他据此推测, 人口  数量多的省区,需要较高的蔬菜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小西发现,我国不同区域蔬菜生产存在季节差异,种植的蔬菜按习性分为喜温型与喜凉型等。各地蔬菜上市季节不同,通过调运可以有效缓解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的需求。她列表对比了我国部分蔬菜供应重点区域的生产状况(如表)。
广西南部、海南 东北地区
主产季节的气候特点 冬春季节气候① 夏秋季节气候凉爽
外销时间 12月~次年3月 6~10月
保障供应的重要节日 元旦、② 中秋、国庆
主产蔬菜的习性 喜温型 喜③型
请补充表格内容:① 温暖湿润  ;② 春节  ;③ 凉  。
(3)两位同学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某省,蔬菜年产量约3670万吨,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夏秋季节大量蔬菜运往东部沿海地区。该省的名称是  贵州  省,大部地区地处  高原  (填地形类型名称),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适宜喜凉型蔬菜种植。
(4)两位同学研究发现,山东省的蔬菜产量全国最高,该省的蔬菜在温室大棚内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可自动适时加热、喷灌、夜间补光等,这表明  科技  在蔬菜增产提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分析】(1)小广通过读图,发现我国蔬菜产量分布存在区域差异,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产量更高。其中,四川、河南、江苏等省的蔬菜年产量较高,他据此推测,人口数量多的省区,需要较高的蔬菜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广西南部、海南纬度低,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冬春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喜温型蔬菜生长。12月~次年3月期间的重要节日有元旦、春节,需保障蔬菜供应。东北地区夏秋季节气候凉爽,适合喜凉型蔬菜生长。
(3)两位同学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某省,蔬菜年产量约3670万吨,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夏秋季节大量蔬菜运往东部沿海地区。该省的名称是贵州省,大部地区地处高原,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适宜喜凉型蔬菜种植。
(4)山东省的蔬菜产量全国最高,该省的蔬菜在温室大棚内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可自动适时加热、喷灌、夜间补光等,这表明科技在蔬菜增产提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详解】解:(1)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蔬菜产量更高;四川、河南、江苏等省人口数量多,市场对蔬菜需求量大,因此蔬菜年产量高以满足需求。
(2)广西南部、海南纬度低,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高、降水适宜,冬春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喜温型蔬菜生长。12月~次年3月期间的重要节日有元旦、春节,需保障蔬菜供应。东北地区夏秋季节气候凉爽,适合喜凉型蔬菜生长。
(3)根据图例可知,我国西南地区蔬菜年产量约3670万吨,且夏秋季大量运往东部沿海的省份是贵州省。贵州大部地处高原(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低,有“南方天然凉棚”之称,适宜喜凉型蔬菜种植。
(4)山东省蔬菜在温室大棚实现智能化生产(自动加热、喷灌、补光等),通过科技手段改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表明科技(或技术) 在蔬菜增产提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故答案为:
(1)东南;人口;
(2)温暖湿润;春节;凉;
(3)贵州;高原;
(4)科技。
【点评】本题以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蔬菜产量和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蔬菜产量分布,农业发展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17.(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在物质条件艰苦,与敌周旋的险恶环境下,中共中央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5天。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至碛口镇的高家塔村。图1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
(1)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行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说出2条即可)。
(2)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  黄  河,进入山西省。
(3)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制东渡路线。
(4)如今,转战陕北沿途的各革命纪念地通过发掘红色资源,发展  旅游  业,满足游客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强烈愿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5)一位画家在转战陕北的革命纪念地写生时,绘制了一幅景观图。图2与图3两幅作品中,图  2  (填序号)是他的作品,请从地理角度说出你选择该图的理由(说出2条即可)。
【分析】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地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详解】解:(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行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山高谷深、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困苦、粮食和物资短缺。
(2)1948年3月,中共中央胜利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
(3)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制东渡路线即可。
(4)如今,转战陕北沿途的各革命纪念地通过发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满足游客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强烈愿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5)一位画家在转战陕北的革命纪念地写生时,绘制了一幅景观图。图2与图3两幅作品中,图2是他的作品,理由是:陕北属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凿了特色民居——窑洞。
故答案为:
(1)山高谷深、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困苦、粮食和物资短缺;
(2)黄;
(3)
(4)旅游;
(5)2;陕北属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凿了特色民居——窑洞。
【点评】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理解作答。
18.(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曾经从挪威进口了大量的冰!是真的吗?”在一次辨真伪活动中,小广和小西同学听到了这样的说法:“19世纪,伦敦需要大量的优质冰用于食品保鲜和制作高端冷饮。挪威商人在本国南部山间湖泊冰封1个月后,切块取冰,运送到伦敦。年出口量达30多万吨。”小广和小西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找到了运冰线路示意图(图1)并绘制了相关气候资料图(图2),开展了探究学习。
探究一:挪威有合适的冰吗?
(1)两位同学通过分析,发现挪威南部位于北纬  60  °附近,纬度高;每年冬季,月均温在  0  ℃以下,且19世纪气温较当代略低,湖面会结冰,冰期较长、冰层较厚。由于当地环境优越,冰的品质优良。
探究二:英国没有合适的冰吗?
(2)小广认为伦敦位于50°N以北,冬季应该大量结冰。但小西认为当地没有足够数量的冰。请你从气候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小西说服小广。
(3)小西进一步分析: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后,由于  水污染  日益严重,伦敦地区水质不佳,冰质难以满足需要。
探究三:冰能运送到英国吗?
(4)两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英国最初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进口优质冰,后来逐渐改为从挪威进口。请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析挪威取代美国,成为英国优质冰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原因。
【分析】(1)挪威南部位于60°N附近。冬季(12﹣2月)月均温在0℃以下,满足湖面结冰条件,且19世纪气温更低,冰期长、冰层厚。
(2)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3)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带来大量工业废水排放,环境污染(或水污染 ) 日益严重,导致伦敦地区水质变差,冰质难以满足需求。
(4)挪威与英国同处欧洲,隔海相望,距离近,而美国位于大西洋彼岸,距离英国遥远。
【详解】解:(1)从图中纬度信息可知,挪威南部位于60°N附近。结合挪威南部气候资料图,冬季(12﹣2月)月均温在0℃以下,满足湖面结冰条件,且19世纪气温更低,冰期长、冰层厚。
(2)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且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因气温高,难以形成大量结冰,所以本地缺乏足够数量的冰用于食品保鲜和高端冷饮制作。
(3)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带来大量工业废水排放,环境污染(或水污染 ) 日益严重,导致伦敦地区水质变差,冰质难以满足需求。
(4)挪威与英国同处欧洲,隔海相望,距离近,而美国位于大西洋彼岸,距离英国遥远。挪威取代美国的原因是运输距离更近,冰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更少,成本更低,更具优势。
故答案为:
(1)60;0;
(2)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降水以降雨为主,难以形成大量结冰,因此本地没有足够数量的冰;
(3)水污染;
(4)挪威与英国同属欧洲,地理位置更近;美国位于大西洋彼岸,距离英国遥远。挪威运输冰到英国的距离短,冰在运输中融化损耗少、成本低,因此取代美国成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点评】本题以英国运冰线路示意图等为材料,涉及英国、挪威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认识家乡”的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示意图(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1)小桂同学分析,广西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地区因  河流  的分隔,形成了丘陵、小盆地、小  平原  (填地形类型名称)相间分布的格局。
(2)小西同学认为,广西的地形分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发现,图中的  乡村  (填聚落类型名称)多分布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同时,这些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种植  业。
在课堂讨论环节,三位同学将自己在广西地形学习中的体验进行了交流。小广说,在阅读“中国地形图”时,他关注到广西位于东南丘陵的西南部。小西说,在阅读“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图”时,她关注到广西位于两广丘陵的西部。小桂说,在阅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示意图”时,他关注到广西地形的整体格局呈盆地状。同学们讨论发现,三位同学的学习体验虽有差异,但都有较充分的合理性。
(3)针对三位同学在广西地形学习中获得不同体验的现象,请你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认识及获得的启发。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边疆,简称桂.南濒北部湾,北、东、西三面分别与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等省相邻。西南与越南毗邻,陆界国境线637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岛屿697座,岛屿海岸线长604.5公里.全区陆地面积23.666万平方公里,辖8地区、5地级市、7县级市、63县、13自治县。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详解】解:(1)广西四周多山地、高原,中部因河流的分隔,形成了丘陵、小盆地、小平原相间分布的格局。
(2)图中的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同时,这些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种植业。
(3)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角度看,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分析广西地形,体现了多尺度、多视角的综合分析方法。这启发我们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应结合多种地图和资料,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区域特征。
故答案为:
(1)河流;平原;
(2)乡村;种植;
(3)我们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应结合多种地图和资料,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区域特征。
【点评】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概况,理解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