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5 ADCDD
610 BBCAD
11
15CBDAA 16-17BC
二、综合题(共2小题,
每题18分,共36分)。
18.千年弦歌:书院·贡院国子监的时空探秘。某历史
研习社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8
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
兴盛的原因。(6分)
原因政治上推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统治者注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经济繁荣为书
院兴盛提供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发展;名师巨儒的推
动;理学的影响等。(6分,任答三点)
(2)根据材料一、
二,对比嵩阳书院和北京国子
监的异同之处。(6分)
相同点:都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都以儒家经典
为主要教学内容;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都传承
中华优秀文化:历史都非常悠久。(4分,任答2点,
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不同点:嵩阳书院是民间讲学场所,北京国子监是
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北京国子监还推
动了中外文化交流。(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贡院的特
点。
(4分)
历史悠久:从南宋创立到清末结束,历经700多
年;规模宏大:鼎盛时占地广,建筑和号舍数量众
多;人才辈出: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4分,任答
两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书院、贡院和国子监的
历史价值。(2分)
书院、贡院和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与选官制度
的核心载体,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共同塑造了中
华千年的文化脉络,
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2分
言之有理即可)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
序号,4分】
A.宋代重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B
贸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A.①3B.②④
(4分】
(2)根据材料二
概括元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6分】
海外贸易范围广泛;政府重视、规范管理、法律
保障;海外贸易港口增多;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
(6分,任答三点)
(3)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自拟
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8分)
示例:
论题: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
的必然结果。(2分)
论证:政治层面,宋元两朝政府的积极推动为海
外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统治者敏锐意识到海
外贸易的巨大潜力,不仅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
贸易,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这种自上而下的政
策导向,为海外贸易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经济基础的变革是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的核心动
力。宋元时期,农业生产力显著提升,为手工业和商
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手工业技术达到新高度,茶
叶、瓷器、丝绸等商品成为海外贸易的抢手货,为大
规模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支撑,
航海技术的突破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关键的技术
保障。宋元时期,中国在造船与航海领域取得了革命
性进展。“水密隔舱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船只的安
全性: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使船员摆脱对星辰和地标号
航的依赖,技术的进步不仅降低了远洋航行的风险,
更极大拓展了海外贸易的边界。(4分】
结论:综上所述,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是政
治、经济、技术与交通等多因素协同共振的产物。它
启示我们:唯有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推动技术创新
与制度变革,方能实现经济的繁荣与文明的进步。
2分)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一历史
2025.7-
注意事项:
1.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2.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
位置上,并把条形码粘贴好。
3.作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
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
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
分)。
1.隋炀帝大业五年,国家掌握户数约900万,人口近5000万,达到魏晋以来的
高峰。这主要是由于
A.国家统一推动生产发展
B.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筒车推广提高粮食产量
D.科举考试促进阶层流动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商丘隋朝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来自邢窑的白瓷
碎片、扬州铜镜残件,以及北方粟米与南方稻谷的炭化颗粒。这些发现反映」
隋朝
A.国家统一的条件
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农业发展的水平
D.经济交流的状况
3.在唐代,行会有私营手T业、商业行会,如长安主要有肉行、药行、绢行、笔
行等。行会的组织领导者一般称为行首,他们由“同行推选、官府批准”。据
此可知唐朝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关系和睦
.城市管理有方
D.市民文化兴盛
4.《新唐书》专门编写《诸夷蕃将传》,集中介绍了唐朝颇负盛名的21位蕃将,
赞扬他们维护唐朝“大一统”秩序的功勋与贡献。该“将传”可用于研究唐
朝的
A.社会经济
B.市民生活
C.对外交流
D.民族交融
5.下图为唐代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北壁壁画“收获图”的摹本。此图清晰表现了
曲辕犁的使用,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初一历史第】页共6页
A.铁犁牛耕初现于边疆地区
B.耕作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C.劳动人民重视农田的灌溉
D.先进犁耕技术向边疆扩展
6.孟子曾说,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粮食的赋税,还有征发人力的徭役,执
政者应采用其中一种赋税形式,如果同时采用两种赋税,百姓就会有饿死的:
如果三种赋税同时征收,就会导致家破人亡。与孟子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唐太宗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王安石颁布方田均税法
D.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7.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羽在《茶经》中称赞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这反映了唐代青瓷
A.产品种类多样
B.烧制工艺精湛
C.质量全国领先
D.畅销海外市场
8.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女真部落体制“猛安谋克制”;元朝在东南
地区,于澎湖设置巡检司。从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南北分治
B.以民为本
C.因俗而治
D.沿袭汉制
9.以《天盛律令》为代表的西夏法典将游牧部落文化与儒家法律文化相结合,在
中国法律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多元文化的交融
B.政权并立的结束
C.崇文风气的盛行
D.审美观念的趋同
10.金朝统治者通过国子监刻印“五经”颁发各官学。金世宗时还设译经所,大力
倡导以女真文翻译汉文经史刻印出版,在女真人中以本民族文字来传播儒学。
这些做法
A.实现了统治长期稳定
B.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
C.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D.体现了对儒学的认同
11.南宋时期,朱熹用义理阐释《四书》,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系列绝句,将它
们汇编成书,并在书中将这些绝句按照一定次序编排。朱熹此举旨在
A.批判专制的封建思想
B.突破纲常伦理的束缚
C.丰富理学的传播形式
D.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
初一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