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2.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 秦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皇帝制度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相似性 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3.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威尔斯认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十分黑暗,不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明也处于原始阶段,整个西欧都陷入了混乱之中。符合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有(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王权逐渐削弱 ④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十六世纪下半叶,中国澳门成为葡萄牙在远东地区从事转口贸易的中心。和中国香港不同,1887年前的澳门性质比较类似于唐、宋时期专门为到中国经商居住的外国人设置的“番坊”,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经商,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官吏管理澳门,而且葡萄牙人要缴纳地租。这主要说明,大航海时代的中外贸易( )A.延续了朝贡体系下官方垄断的贸易传统B.因白银资本主导而重塑东亚经济格局C.以赁居模式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过渡形态D.通过殖民扩张彻底破坏中国主权完整5.如表为14世纪初期至18世纪中期欧洲大事年表(部分)。该大事年表凸显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14—16世纪 文艺复兴1517年 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始16—17世纪 近代科学革命17—18世纪 启蒙运动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人文主义的形成和发展C.西方基督教世界大动乱 D.国际政治体系初步建立6.“萨蒂”,是印度教中的自焚殉夫习俗,这一习俗形成有深刻的宗教、社会原因。英印政府多次颁令劝阻,但收效甚微。1829年,宣布“萨蒂”为非法,强迫或劝诱“萨蒂”者等同于杀害罪,赞同者亦属犯罪,从法律层面废除这一陋习。上述措施( )A.扩大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 B.淡化了印度国民的反抗意识C.意在推动印度近代化历程 D.具有客观进步性7.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密西西比河以东的五大印第安部落迁往联邦指定的地区。截至1875年,已有27万多印第安人被限制生活在100多个保留地内,划分明确的地理界线以此与白人隔离。这些措施( )A.激发了黑人奴隶的反抗 B.促进印第安文明进一步发展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暴露出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8.“它是在该国战败情势下的城市自治,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提高了它的地位。”材料论述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 D.工业革命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A. B.C. D.10.1900年,美国纽约市近400万人口中,有150万人居住在贫民窟。1911年,英国一些城市中两人以上同住一间屋的比例仍相当高。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 B.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C.英美社会治理的滞后 D.英美经济水平的倒退11.1931年英帝国通过《英联邦的大宪章》。规定“在本法令生效后由某一个自治领议会所通过的任何法律和任何法律规定,均不得因它们与英国或联合王国议会的任何现行的或以后的法令规定相抵触而无效或不能适用。”该规定( )A.有利于保障英国在国联的优势地位B.巩固了英国与自治领的从属关系C.使英国的法律规范普遍适用于各地D.弱化了英国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12.“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一商业。”由此可知,当时苏俄政府采取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13.1952年,土耳其基于地缘、安全等方面考虑加入北约。在2022年俄乌冲突中,土耳其并未追随北约的立场,它虽对冲突双方“关闭”了土耳其海峡(有损俄罗斯的利益),但并没有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称为“侵略”,亦未跟风欧美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这说明土耳其( )A.谋划与北约争夺联盟主导权 B.构建以己为中心的外交网络C.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安全合作 D.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核心1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建立“福利国家”制度③“中间阶层”的人数减少 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世纪5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侧重于外交上的协调、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组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原料生产及出口国组织、全球性的经济协调组织纷纷涌现。这一变化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B.经济发展是取得政治独立的前提C.新兴国家掌握经济全球化主导权D.新兴民族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战略16.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具体实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 实践1988年 中国正式提请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次年派遣 20 名观察员参加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1994-1999年 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亿特别提款权贷款,向泰国和印尼提供了 13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2009年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 2020 年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40%~50%2021年 中国此前发起创建的亚投行,截至 2021 年中国已批准 147 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89.7亿美元,惠及 31 个域内外成员A.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 B.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促进了政权林立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日文、朝鲜谚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材料二材料三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政府使用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治下的民众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随着阿拉伯疆域的扩大,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从文字特征的角度,分析汉字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1、图2中的文字类型,指出图1文字的地位并列举古代该地区丰富的文化成就。(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中内容为启蒙运动时期两位思想家著作目录的摘录书目1 书目2第一章 第二节论最初的社会 第六节论社会公约 第二章 第二节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节论公共意志会否犯错 第四节论主权权力的界限 第八节论人民 第三章 第十八节论如何防止政府篡权 第四章 第一节论公共意志是不可摧毁的 第一章 第一节法治概论 第六节政体原则与民刑法繁简、审判形式和刑罚 第二章 第九节法与防御 第十一节确立政治自由之法与政体 第十二节确立政治自由之法与公民 第三章 第十九节法与培育民族普遍精神、道德习俗之原则 第五章 第二十六节法与调整对象材料二: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没有“别的办法”。纵观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轨迹,每一次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孕育和滋养,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如影相随。——摘编自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表格所体现的政治主张,并举2例说明18世纪的西方国家对上述政治主张的实践情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用世界近代史史实,说明自然科学和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享有的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本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英国的宫廷支出和军费支出较法国的低,因此,英国征税较少,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打破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得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了很大一批实验家和发明家,而他们的节俭则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而不是为奢侈的生活挥霍掉。——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写了马孔多小镇从建立到消亡的百年历史,马孔多的历史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小说的主人公乌苏拉发出了“时间像是在打圈圈”的感叹!乌苏拉的这一句话揭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不是螺旋的上升,而是重复宿命的轮回。拉丁美洲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只能重新寻找新的出路。——摘编自《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体现了怎样的不幸与苦难》材料二一、在魔幻中寻找历史的落脚点:1967年拉美军事独裁统治,政权更迭二、哥伦比亚之殇:党派纷争,内战频繁三、考迪罗专权:独裁下的水深火热四、美国跨国公司统治拉美五、拉美谚语: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六、香蕉大屠杀究竟杀戮多少人:哥伦比亚社会的撕裂七、孤独的反义是团结:拉美要自决权和不息斗争——《百年孤独:折射拉丁美洲百年血泪史》目录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以“拉丁美洲·宿命的轮回”为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D7.【答案】D8.【答案】B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1)影响:中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往;东亚:形成了汉字系民族文字;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地位: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成就: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建筑和艺术成就辉煌,如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历代统治者重视编撰法典,最著名的是《汉谟拉比法典》。(3)原因: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政府的推广和宗教信仰因素;疆域的扩大。作用: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18.【答案】(1)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治。实践: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美国:1787年,颁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共和制原则等。法国: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2)说明: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代科学随之兴起。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19.【答案】(1)原因:英国基本的钢铁和采煤工业发达;拥有更多用于工业革命的流动资金;有责任意识的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实验家和发明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积极发展(财政状况良好,征税较少);银行业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增长;圈地运动提供了原始积累和劳动力;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2)特点:指令性强;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发展公有制经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提高了国际地位。20.【答案】论题:拉丁美洲·宿命的轮回论述: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仍存充满挑战。新航路开辟后,拉丁美洲遭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入侵,沦为西方殖民地。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基本获得独立,战争促成国内考迪罗独裁权力形成,英美等国加紧对拉丁美洲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门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两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政治上面临西方强权政治,国内存在内战频繁、派系斗争等问题。经济上发展民族工业,巴西等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美国跨国公司),还面临不平等国际经济旧秩序,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社会两极分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拉丁美洲想要摆脱宿命的轮回,国内需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际上要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强权政治,同时加强拉美团结,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创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