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生态安全 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8.2 生态安全 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8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
第2节
生态安全
1.说出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2.构建生态安全概念,了解我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的具体举措,以及关注生态安全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3.通过调察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认同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重点
2023年世界地球日,发布了一组主题为“卫星视角下,这些地方变美了”的照片,展示了我国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让许多地方发生了美丽的“蝶变”,生态安全得到了保障。
千岛湖流域生态修复
采油
挖煤
捕捞
砍伐
荒漠化
草地退化
盐碱化
环境污染
讨 论
我们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吗?
采煤塌陷地 国家湿地公园
荒山沙地 林海
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原因是什么?
讨 论
我们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吗?
什么是生态安全?
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功能与结构。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生态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系列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得以实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有哪些呢?取得的成就如何?
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
1.长江禁渔使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率先实行全面禁渔;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 的常年禁渔。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的 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呈现逐步恢复向好趋势。

2.三北防护林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为了根治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的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问题,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0%以上,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
3.退耕还林还草扭转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书显示,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3×10 km ,成为人类修复生态系统的成功典范。

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让我们携起手来,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生物圈。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圈,全球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调 查
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调查:1.分小组通过查阅报刊和走访环保部分等,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
2.各小组分别整理和记录收集到的资料,回答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交流:小组同学根据调查资料和记录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汇报后,形成班级行动计划。将班级行动计划内容制作成宣传海报,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
生态环境的变化 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实例
小组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调查记录表,汇报变化和主要因素:
大亮山林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过去由于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5.6万亩人工林、1.6万亩杂木林如今根深叶茂,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毁林开荒
修复和改善的原因:植树造林
生态安全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措施
修复和改善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功能和结构。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观,保护生态环境。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才能保障生态安全
B. 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C.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D.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防止环境污染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下列做法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是( )
A.利用寄生蜂防治园林害虫 B.放养青蛙消灭稻田害虫
C.科学推广种植抗虫棉 D.就地焚烧公园落叶
D
D
3.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
B.积极参加当地绿化活动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D.禁止开发、利用森林
4.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
A.毁林开荒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退耕还林
D
D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