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六课人体怎样调节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一)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直接分泌到体液,随血液流至全身, 作用于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二、激素调节(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二、激素调节(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三、人体中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实例(一)血糖平衡调节(二)水盐平衡调节(三)体温调节(一)血糖平衡调节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血糖3.9-6.1 mmol/L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CO2+H2O+能量氧化分解肝糖原、肌糖原合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转化被组织细胞摄取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分泌2.模型构建用血糖来源和去向模型分析问题:高血糖时,机体调节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什么激素有这样的功能?该激素水平如何变化?该激素在哪里产生?此腺体活动强度增加还是减弱?进一步思考:从血糖来源与去向的角度思考,胰岛素是如何使血糖浓度下降的?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2.模型构建尝试构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调节血糖浓度的模型。(采用文字和箭头,画出流程图) 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胰岛B细胞++组织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下丘脑一区域++神经和激素调节2.模型构建当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机体又是如何调节血糖浓度的?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下丘脑另一区域++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 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当我们饥饿, 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使血糖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范围内。血糖浓度高于 10.0 mmol/L 时, 部分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正常人尿液中糖(主要指葡萄糖)很少,所以基本检测不出来。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过多的葡萄糖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形成尿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 1 型、2 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4 种。3.血糖平衡调节失常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需要外源性的胰岛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 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这类病人通过 口服相关药物,控制饮食等来控制血糖浓度。3.血糖平衡调节失常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自1992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民众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二)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1)产热: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主要:肝脏和骨骼肌)(2)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此外还有呼气、排尿排便2.人体产热与散热的途径当内外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感受器兴奋后将信号传至下丘脑, 下丘脑经过综合与分析后,把兴奋经传出神经传出,进行各种调节:当你瑟瑟发抖时,你的机体有哪些反应来抵御寒冷?机体如何通过各种生理反应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实验发现,摘除大鼠的垂体,甲状腺将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如果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地恢复甲状腺的大小。如果向动物静脉注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增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进一步实验发现,将实验动物下丘脑中分泌TRH的区域损毁,或向该动物的垂体中注射微量的甲状腺激素后,血液中的TSH水平会明显降低。思考: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2.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是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垂体+甲状腺生长及甲状腺激素分泌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TRH垂体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量下丘脑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立毛肌舒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汗腺分泌增加由上述的几个实例可见: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调节。thank you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