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历史也会出现错觉和失误。如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因哥伦布的错误判断而永远的错了下来。阿拉伯数字是西欧人对什么文化的错误认知导致的
A.中国数字
B.印度数字
C.埃及数字
D.希腊数字
2.《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的作者是
A.伊本·白图泰 B.伊本·穆萨 C.白萨木 D.巴赛尔
3.欧洲史学的源头在(  )
A.古希腊 B.罗马 C.拜占庭 D.俄罗斯
4.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这部史诗是(  )
A.《源氏物语》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5.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 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 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6.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终成眷属》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一 ②伊本·西那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8.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9.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中世纪阿拉伯民间集体创作《天方夜谭》 奥斯曼帝国成为东西文化的桥梁
B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成为后世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C 日本平安时代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 日本古代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
D 19世纪中期英国人流行喝“下午茶” 中国茶文化传播并影响世界
A.A B.B C.C D.D
10.下面是人类早期三种文明对图腾崇拜的发展状况。据此分析,这三种文明分别是( )
甲 在海洋文明的基础上,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神化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对象,为一神教奠定基础
乙 在大河文明的条件下,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强化了图腾对象和氏族社会之间的“血缘关系”,发展成为伦理文化
丙 在“雅利安人入侵”的文明变故中,同时发展了“图腾崇拜”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将其自然成分神秘化,即神学加工;一方面将其血缘因素宗教化,形成了独特的阶级制度
A.甲:埃及乙:中国丙:阿拉伯 B.甲:希腊乙:中国丙:印度
C.甲:波斯乙:希腊丙:印度 D.甲:希腊乙:埃及丙:印度
11.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下图是基督教的演变过程,其中的第二次分裂( )
A.确立了人权自由的政治目标
B.大大削弱了上帝的神圣性
C.强调了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人
D.有利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
1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独特的自然能力是理性,理性是一种分辨是非善恶并趋善避恶的能力。当理性如此指导人的行为时,理性便成为德性。根据自然目的与自然能力相适应的道理,可知幸福生活必然是有德性的生活状态。下列各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人要注重实利,忽略道德 B.人要放弃现实生活的幸福
C.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D.人要树立顺应自然的观念
13.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详尽规定了契约的订立和履行。如,法典的第42—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114-119条是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规定;第253-257条是对雇佣者各种法定义务的规定。这表明古巴比伦
A.订立契约已经是普遍现象 B.契约主要涉及借贷和雇佣
C.契约订立须遵守严格程序 D.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14.从迄今为止的发掘来看,阿兹特克雕刻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帝国用于祭祀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雕刻,它们借助巨大的规模、繁缛的象征图案、骚动的生命力和狂热的宗教感情产生一种深沉的、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缘于( )
A.政教合一的体制环境 B.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C.对外扩张的好战心理 D.高超的艺术审美能力
15.18世纪中叶,日益崛起的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斗争,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为此,对新社会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其中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分别提出
A.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社会契约论
B.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制、社会契约论
C.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制、人民主权制
D.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
16.罗马之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古罗马法治上的这一变化
A.妨碍了罗马公民的自由 B.说明《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
C.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D.表明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18.史料阅读,
史料:古代埃及人重视家庭。
一位父亲教孩子要孝敬母亲: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另一位父亲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摘译自[美]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谈谈古代埃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19.材料 人类历史进入文明史阶段已经有约6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奠定了现在文化繁荣的基础。如在古代世界已经先后诞生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或古代西亚)文明。进入公元5至15世纪的中古,先后有基督教的欧洲,伊斯兰教的西亚、多种宗教的南亚和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东亚,中古的非洲和美洲也有灿烂辉煌的文明。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文明交流一直持续不断。包括扩张战争、贸易交往、人口迁徙等方式,但和平的交流更能促进文明之间的融合,推动各区域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简明世界史》
请从“古代世界文明的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论题,结合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充分,语言符合逻辑)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1)材料一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A D D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A B C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的说法是西欧人对印度数字的错误认知,B项正确;中国数字、埃及数字和希腊数字均未被西欧人称为阿拉伯数字,ACD三项错误。
2.B
【详解】根据所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的作者是伊本·穆萨。B项正确;排除ACD。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故选A,排除BCD。
4.B
【详解】结合材料“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及所学知识《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熵率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古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排除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据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不允许有违背基督教的思想出现,体现了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体现了革命思想受到压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势力的内容,不能得知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世俗法庭,不能得知宗教法庭是否取代世俗法庭,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所学可知《医典》、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属于阿拉伯人取得的成就,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①错在《终成眷属》是莎士比亚的作品,②伊本·穆萨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7.D
【详解】试题分析:一定不要脱离材料原文来解决问题,分层次的分析材料内容,然后分析备选项。“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法律著述来解决…… ;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可看出罗马法在司法实践之中首先强调明文法律,再者就是以法学家的司法主张,最后才是司法实践者的个人意志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故A项错误;“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说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是罗马帝国司法裁判的依据,并不等于他们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故B项错误;贵族意志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可看出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在罗马司法时间之中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8.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制度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分封制。故答案为A项。B项古巴比伦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B
【详解】《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成为古罗马后世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B项正确;《天方夜谭》只能说明阿拉伯文化的成就,不能说明成为东西文化的桥梁,排除A项;《源氏物语》体现的是日本的风格,并不能说明日本古代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英国人流行喝下午茶”并不代表中国茶文化传遍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人类文明产生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概括关键信息:海洋文明、大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一神教、伦理文化、血缘因素宗教化等,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其神话人物为自然对象,后产生基督教,故甲为希腊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希腊与海洋文明相关,埃及、中国、印度与大河文明相关,雅利安人入侵与印度对应,丙为印度,血缘因素世俗化、进而发展为伦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乙为中国,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希腊与海洋文明相关,埃及、中国、印度与大河文明相关,排除A、C项;埃及文明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与乙表述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54年至近代(西方)。由图可知,基督教曾经两次分裂,第一次是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也分裂成东派的东正教和西派的天主教,第二次是在宗教改革时期,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国教,有利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D项正确;确立了人权自由的政治目标属于启蒙思想,排除A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而不是上帝,排除B项;强调了人是现实世界的主人属于文艺复兴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亚里士多德主张人要有理性,因此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属于理性的表现,故选C;忽略道德、放弃现实生活的幸福明显都是不理性的,排除AB;顺应自然不能体现理性对人的指导性作用,排除D。
1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有众多条款是关于契约的订立和履行,说明订立契约已经是普遍现象,A项正确;契约除了借贷和雇佣,还包括租借田地,排除B项;材料强调订立契约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不是程序,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阿兹特克的雕刻艺术与祭祀有关,渗透着狂热的宗教感情,这缘于阿兹特克政教合一的体制环境,A项正确;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影响雕刻技术而非艺术风格,排除B项;阿兹特克的雕刻与祭祀有关,看不出好战心理,排除C项;阿兹特克独特的雕刻艺术主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非主要由创作者审美能力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制,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故选B;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排除A;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不是对新社会提出的设想,排除C;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排除D。
16.C
【详解】根据“《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可得出《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司法权,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没有限制自由,排除A;B项不是主旨,排除B;D项是《民法大全》,排除D。
17.(1)特点:创作年代跨度长;篇幅较大:内容繁杂、丰富;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印官方、民间交往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影响;中国使臣、僧人的求索精神和严谨态度。(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可知创作年代跨度长;根据材料“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可知篇幅较大;根据材料“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可知内容繁杂、丰富;根据材料“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可知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汉代以来”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根据材料“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可知中印官方、民间交往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影响;结合中外交流使者的因素可知中国使臣、僧人的求索精神和严谨态度。
18.借鉴:尊敬父母;奉行孝道;爱护子女;善待妻子;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详解】借鉴:根据材料“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得出尊敬父母;奉行孝道;根据材料“另一位父亲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得出爱护子女;善待妻子;根据材料“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得出和睦相处;根据材料“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得出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19.示例一
观点:古代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论述: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古希腊、罗马以及古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朝鲜、日本和中国相邻,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佛教、道教和儒学等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这两国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等都深受中国影响。
总之,人类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不断交往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示例二:
论题: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论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继承其基本制度,推广希腊文化;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从西亚扩展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大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这里是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腓尼基字母影响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字母,还有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总结: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区域文明之间的文明交流一直持续不断……推动各区域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可知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此为题,结合古代和中古两个时期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如古代西亚的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艺术、字母文字传入希腊、北非等地,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度文化特别是佛教传播到东南亚,朝鲜、日本和中国交往频繁,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等。
20.(1)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婆罗门教的冲击;自身缺乏改革。
(2)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运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
(3)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印度。根据“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得出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根据“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得出婆罗门教的冲击;根据“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得出佛教自身缺乏改革。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并结合所学,得出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根据材料“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并结合所学,得出玛雅人发明了“玛雅历”,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运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得出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根据“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得出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根据“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得出外族侵略与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