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生平: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新中国早期科幻小说作家。著作: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简介作者指导书写本文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快速浏览全文,你知道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吗?在文中画出来。根据对每个自然段的理解,试着把课文划分成几个部分。整体感知作者引用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名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既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充当理论依据,一举两得。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并进行阐释。第二部分(3~5):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观点: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第三部分(6~7):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找到真理。梳理问题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有: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有:科学的灵感是怎样来的?课文中列举的例子都有哪些共同点呢?为什么作者在开关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呢?司空见惯:某事常见,就算见到也一点儿不觉得奇怪。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认真阅读第2自然段,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怎样理解的?司空见惯探究论点“把‘?’拉直变成‘!’”,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阅读第3~5自然段,作者所列举的事例是否能证明他的观点呢?了解事例……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发现问题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不断追问实验解决疑问找到真理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这两个事例是不是也能验证作者的观点呢?同学们在阅读中思考并填写下面的表格。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化学家 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进行许多实验 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 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进行了实验反复试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化学家 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进行许多实验 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研究现象 阅读文献 搜集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 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为什么? 与做梦有关?什么关系呢? 进行了实验 反复试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好处:过渡自然,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三个事例更有整体性。课后作业围绕本课观点,联系你曾经读过的故事,找到相似的事例来印证这个观点。第二课时文中的三个事例是什么?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复习导入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找到真理”需要哪些条件?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见到苗头,就知道事情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阅读第7自然段,谈谈你的发现。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观点和事例给了你哪些启发。受到启发默读《詹天佑》,想一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阅读链接居庸关八达岭拉推“人”字形线路从这些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从这些文字中,我读懂了:詹天佑亲自勘测,周密计算,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他具有不惧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结合詹天佑和课文中几位科学家的事例,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提出观点用事例验证观点总结观点并提升总结写法有志者事竟成闻鸡起舞的故事丘吉尔练习演讲学习写法玩也能玩出名堂达尔文的故事玩乐高玩具,认识世界建筑组装机器人,学会编程完成小练笔,选取恰当的事例说明自己选择的观点。课后作业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示例:有志者事竟成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拓展阅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的主人公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跟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科学家一样,具有见微知著的眼光,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