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余建斌 吴月辉 刘诗瑶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空间站。想象一下,要是我们能飞向太空,走进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那该多酷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起见证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空间站的伟大时刻吧!新课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消息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2.提升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3.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作者简介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人民日报社的记者,在航天领域新闻报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素养。为了报道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重大事件,他们深入一线,见证并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写作背景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和难忘瞬间。3名记者组成航天报道一线团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两地进行了多天前期采访,通宵达旦值守,见证和记录中国航天大事件,并第一时间精心撰写稿件形成见报稿件。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知识链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中国空间站的成长历程知识链接预习检查获悉( ) 驻留( ) 关键( )轨道( ) 模式( ) 机械( )zhùjiànxīguǐxièm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预习检查多音字载( )三年五载 登载( )载人飞船 载客模( )模式 楷模( )模样 装模作样zǎizàimómú意思是“年”“记载,刊登”时读zǎi;其余情况读zài。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本分( )分钟fēnfèn分( )会计( )交会huìkuài会预习检查形近字械( )机械诫( )告诫xièjiè键( )关键健( )健康jiànjiàn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载( )载人栽( )栽树裁( )裁缝zàizāicái驻( )驻留驰( )驰骋驱( )驱车zhùchíqū预习检查请解释课文中相应词语的意思。获悉:交会:节点:驻留:关键:交汇:获得消息,知道某种情况。会合,聚集。指多个通道或结构的交汇点。时间相对较长的停留。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指水流、气流等汇合而聚集到一起。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预习检查请解释课文中相应词语的意思。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可用于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是空间站的关键舱段,相当于空间站的 “大脑”,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还能承担空间站组合体控制和管理等任务。指航天员在航天器(如空间站)处于太空轨道运行期间,在其中停留生活和开展工作的状态 。1.空间站:2.核心舱:3.在轨驻留: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整体感知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主要内容同学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主标题的含金量体现在哪里?中国人 进入 空间站自己的首次中国航天全新的里程碑,以零的突破宣告中国在载人空间站领域自此开启征程。完全由中国自主掌控,充满了国人的自豪与骄傲。这一历史性时刻,是千年飞天梦的今朝绽放,也是宇宙长卷中中国人烙下的坚定印记!整体感知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主要内容请根据内容梳理本则新闻的六要素,并思考其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撰写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6月17日9时2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升空至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以及后续按计划要完成的工作。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整体感知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主要内容根据时间轴,在课文中找出关键时间点及对应的事件,完成时间轴的填写。进入空间站时间轴6月17日9时22分飞船发射升空6月17日15时54分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整体感知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主要内容引题(肩题)正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请同学们阅读文本,在文中标出本文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 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合作探究任务三:品味语言·看航天征程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1)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时间“6月17日9时22分”人数“三名”新闻的真实性语言的准确性形容词:“准确”“顺利"表现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突出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合作探究任务三:品味语言·看航天征程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6月17日15时54分”“约6.5小时”这些数字都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首次”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清楚准确地介绍各个环节,突出对接的严谨性。合作探究任务三:品味语言·看航天征程读完这则消息,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这则消息突出特点是“短、实、精、重”四个字。相比当天其他媒体的同类事件报道,该则报道仅459字,但片言居要,字字都有含金量,尤其是标题突出强调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聚焦新闻点,极其醒目,不仅将新闻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也突出了该条新闻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彰显了新闻报道书写时代、记录历史的功能。“短”合作探究任务三:品味语言·看航天征程读完这则消息,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实”消息虽然字数不长,但内容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表述准确,新闻要素齐全。从神十二发射,到顺利入轨,再到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进入轨道舱,包括后续工作,全部涵盖,体现了记者长期的专业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精”这则消息是记者精心采访、精细写作,深入践行强“四力”要求的充分体现。“重”这则短消息刊发在头版头条,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合作探究任务四:探究意义·扬航天精神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课文语句:“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从科技发展角度,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掌握了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技术;从国家实力角度,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从民族精神角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合作探究任务四:探究意义·扬航天精神说说这则消息,它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强烈的自豪感与骄傲感对科技智慧的歌颂和激励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合作探究任务四:探究意义·扬航天精神畅所欲言:我们可以从航天员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1.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养成爱观察、爱提问题、爱研究问题的习惯。要到大自然中去,去发现新鲜事物。要更加勇敢地面对未知,无畏的去探索科学,探索世界。我们向往天空,就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精神!合作探究任务四:探究意义·扬航天精神畅所欲言:我们可以从航天员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2.理想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要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从“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合作探究任务四:探究意义·扬航天精神畅所欲言:我们可以从航天员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3.毅力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个日子,王亚平没有一天休息日,没有任何娱乐,没有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合作探究任务四:探究意义·扬航天精神当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把过去千百年来的浪漫想象,一个一个变成了现实,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致敬中国航天人!致敬中国航天人文章主旨这则消息报道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的事实,点明了这一事实的重大意义——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课堂结语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艰辛的跋涉。不论是“嫦娥”揽月,还是“祝融”探火,不论是“羲和”逐日,还是如今的“问天”探苍穹,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向前,无不留下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深深足迹。作为青少年的你们,更要弘扬航天精神,将灵魂触动转化为拼搏进取的“动力引擎”,以“直破云霄”之志,“追风赶月”之姿,“日拱一卒”之功,筑梦苍穹,照亮青春征途。1.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载人(zǎi) 轨道(guǐ) 酒泉(jiǔ) 交会对接 B. 驻留(zhù) 机械臂(xiè) 聂海胜(niè) 核心仓 C. 历时(lì) 乘组(chéng) 验证(yàn) 再生生保 D. 端口(duān) 标志(zhì) 汤洪波(shāng) 前向端口课堂检测【解析】 A 选项:“载人” 的 “载” 应读作 “zài”,“zǎi” 一般用于 “记载”“刊载” 等意思,所以 A 选项字音错误。B 选项:“核心仓” 应写作 “核心舱”,“舱” 指船或飞机的内部空间,与航天相关的空间多用 “舱” 字,所以 B 选项字形错误 。 D 选项:“汤洪波” 的 “汤” 应读作 “tāng”,所以 D 选项表述有误。C 课堂检测2.下列各句中,加色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种种善行,无不彰显着家风传承的魅力。B.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C.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霓虹灯、灯火辉煌的娱乐场所、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都体现着这里的繁华。D.即使是常规的机械的事务性工作,我们也应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把它做好。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彰显:分明而确定地表现;显著;明显。句中表达了善行对家风传承魅力的显示作用,使用正确;B.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句中形容“舌尖上的浪费”这一现象十分严重,褒贬误用,使用有误;C.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句中形容霓虹灯,使用正确;D.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句中形容对的工作的态度,使用正确;故选B。课堂检测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B.参观“中华人物画廊”展览后,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欣赏和学习的人物。C.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有关中华人物的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合理分工。D.前辈们的可贵精神指引我们一路向前,他们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在当今依然有着现实意义。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使”;故选B。课堂检测4.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D.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而不是“标题、主体、结语”;故选D。D 课堂检测5.根据课文《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B.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采用自主慢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过程历时约 6.5 小时。 C. 航天员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后,将开展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进行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 D.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直接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未进行入轨状态设置。C 【解析】 A 选项:原文明确提到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A 选项地点错误。 B 选项:从文中 “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 6.5 小时” 可知,采用的是 “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不是 “自主慢速交会对接模式”,B 选项表述错误。 C 选项:与原文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 内容相符,C 选项正确。 D 选项:原文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 6 月 17 日 15 时 54 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说明飞船入轨后进行了入轨状态设置,并非直接对接,D 选项错误。板书设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导 语载有我国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主 体发射升空,顺利入轨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三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续工作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令人瞩目谢谢聆听谢谢观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媒体1.mp4 媒体2.mp4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