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
地理 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
C.人口稠密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2.该河流最可能是
A.淮河 B.珠江
C.海河 D.雅鲁藏布江
人口回流是指前往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地的现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县城集聚。下图为2015-2019年粤西三地市人口回流规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粤西地区人口回流的主要推力是
A.流出地区的产业升级 B.粤西地区的政策吸引
C.两地区经济差异减小 D.粤西地区的环境恶化
4.2015-2019年间,粤西地区的人口回流状况是
A.阳江不存在人口回流 B.粤西总体人口回流明显
C.茂名人口回流最显著 D.湛江人口流失持续加剧
下图为2012--2022年我国上海、深圳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十年间深圳新增人口远超上海,主要原因是
A.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人口迁入多
B.上海经济增速慢,新生人口少
C.深圳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D.上海人口基数大,落户限制少
6.深圳人口快速增长,对深圳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深圳一二产业发展
B.提高了深圳环境人口容量
C.增大深圳教育资源压力
D.促进深圳环境质量的改善
赣南传统的村庄一般选址在河谷、山间盆地和河流阶地上,这些地区一般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及水资源等,同时自然灾害较少。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南乡村聚落区位指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赣南新农村区位指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南乡村聚落
A.规模扩大 B.数量增加
C.占地增多 D.转为城市
8.影响新农村聚落区位指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就业 B.交通
C.政策 D.耕地
9.新农村建设有利于
A.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B.增加自然村就业机会
C.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 D.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
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拥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鉴于宅基地闲置现象的增长,2023年国家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获得财产补偿。江苏省“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宅基地闲置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突出,是宅基地改革政策的长期输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研究表明,苏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远低于苏北,主要是因为苏南地区
A.人均收入高 B.闲置土地少
C.土地价值高 D.就业机会多
11.为促进苏南地区农户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建议
①加强农民就业培训 ②完善农民购置住房金融体系
③鼓励农民返乡养老 ④推动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⑤限制农民迁移户口 ⑥适度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款
A. ①②⑥ B.①④⑥ C. ②③⑤ D.③④⑤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各功能区布局合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及流向
12.b可能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
13.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有利于
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②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③保护文化遗产 ④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
下图是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I所对应的右图中城镇化阶段是
A.a阶段 B.b阶段
C.c阶段 D.无法确定
15.关于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
C.该阶段与城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密切相关
D.人口迁向乡村和小城镇,是再城镇化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北京是科教文化、交通、旅游、国际交往中心。其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首都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和北京与河北两个年份城镇化水平统计图。
城市人口规模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4分)
(2)从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两方面,指出1980-2012年北京和河北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差别。(4分)
(3)说明北京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的举措,对缓解北京城市问题的积极影响。(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我国某地的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居住舒适。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的屋顶,也有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见下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现在越来越多原先住在海边的年轻人已经涌进了城市。即使在村子里居住,他们也宁愿选择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悄然替代海草房了。
(1)根据海草房的建筑特征分析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6分)
(2)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在悄然替代海草房,推测海草房衰落的原因。(8分)
18.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该区域盛行西南风。该地计划建设别墅区和一个化工厂。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明A功能区的类型及判断理由。(6分)
(2)判断E、F两个规划功能区中分别适合建设化工厂和别墅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民居建筑受材料、气候、地形、水文、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示意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该民居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且南面窗大、北面窗小。图2示意我国南方地区干栏穿斗木楼景观,该民居多依山傍水,高低错开,屋顶前后成两坡,梁突出在山墙之外,架空两至三层,家家户户多沿山坡密集聚合,外部体型参差错落。
图1 图2
(1)简述图1所示北方传统民居设计的合理性。(4分)
(2)推测南方干栏穿斗木楼分布区的主要地形,并说出其设计的优势。(7分)
(3)说出我国城镇建设中传统民居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措施。(4分)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 【解析】由图可知,距河流2千米内人口密度最大,空间分布不均匀,A错误,D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该流域人口密度较小,人口稀少,BC错误。故选D。
2.D 【解析】该河流域人口较少,人口密度小,该河流最可能是雅鲁藏布江,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的河谷地区,D正确;淮河、珠江、海河流域都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ABC 错误。故选D。
3.A 【解析】由材料可知,由于流出地(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以及随之出现的产业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粤西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对廉价劳动力需求降级,导致粤西地区人口回流,A正确;粤西地区的政策吸引属于拉力因素,B错误;随着流出地产业的升级,两地的经济差异会增大,C错误;材料中没有粤西地区环境恶化的信息,D错误。故选A。
4.C 【解析】读图可知,茂名自2015年到2016年流出人口在减少,自2017年到2019年回流人口都是正增长,人口回流显著,C正确;阳江在2017、2019年有少部分人口回流,A错误;总体上粤西人口回流以负值的时间为多,且人口回流为负值的绝对值远大于正值,说明总体上粤西人口在流失,B错误;湛江人口流失现象呈波动变化,没有持续加剧,D错误。故选C。
5.A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A正确;上海作为直辖市,人口基数大,而且落户限制较多,限制了上海的人口增长,D错误;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快,B错误;上海和深圳自然条件均优越,资源环境承载力都较大,但差别不大,不是深圳新增人口远超上海的原因,C错误。故选A。
6.C 【解析】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这有助于推动深圳的二、三产业发展,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和劳动力,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环境质量等,但是人口增长并不能提高深圳环境人口容量,B错误;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从而加大深圳教育资源的压力,C正确;人口增长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增加污染、交通拥堵等,D错误。故选C。
7.A 【解析】由图可知,赣南乡村聚落区位指向上一级中心地,趋向集聚,聚落规模扩大,数量减少,A正确,B错误;聚落布局更加紧凑,多层建筑占比增加,总占地面积减少,C错误;乡村人口向上一级中心地迁移,普通乡村衰落,行政村规模扩大(可能向集镇发展,直接发展为城市几乎不可能),D错误。故选A。
8.C 【解析】新农村建设一般是政府主导的乡村改造,故其主导因素是政策,C正确;赣南传统的村庄一般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水资源等,以农业经济为主,耕地、交通以及就业因素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小,ABD 错误。故选C。
9.D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量传统村落闲置住宅会得到改造利用或复耕,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快耕地的流转,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D正确;新农村建设是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推出的农村改造战略,旨在推动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但普通自然村人口减少,就业机会减少,B错误;新农村建设不能改善城市环境,A错误;人口集聚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不利于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C错误。故选D。
1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苏南地区经济更发达,因此土地价值高,农户因看好宅基地升值空间而选择保留宅基地,C正确;人均收入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无法判断闲置土地多少,B错误;就业机会多对于宅基地退出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C。
1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加强农民就业培训能推动农民融入城市,①正确;完善农民购置住房金融体系能降低对宅基地的依赖,②正确;鼓励农民返乡养老会增大对宅基地的依赖,不利于闲置宅基地退出,③错误;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不利于闲置宅基地退出,④错误;限制农民迁移户口不符合我国户籍管理放宽的背景,不利于闲置宅基地退出,⑤错误;适度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款能提高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⑥正确。故选A。
12.D 【解析】读图可知,a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为居住区;c位于较小风频的上风向(较大风频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行政区面积相对较小,图中未与区分。故选D。
13.A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①②正确;图中未显示具有文化遗产,城市发展会加大城乡差距,③④错误。故选A。
14.B 【解析】读图可知,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I的人口由市区迁往近郊区,是郊区城镇化,郊区城镇化主要是在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即b阶段,B正确;a阶段为初期阶段,c阶段为后期阶段,ACD错误。故选B。
15.D 【解析】读图可知,阶段Ⅱ人口由市区和郊区迁向乡村和小城镇,是逆城市化阶段,D符合题意;该阶段由于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土地压力大,失业率增高,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的人口萎缩,AB不符合题
意;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挤,污染物增加,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人口流向乡村和小城镇,逆城市化出现,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参考答案】(1)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等。(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北京城镇化水平高于河北;(2分)河北城镇化的速度快于北京。(2分)
(3)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住房紧张;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压力等。(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1)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由于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经济发达,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薪资待遇高,医疗教育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
(2)据图可知,北京的城镇化水平高于河北;1980-2012河北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的速度快于北京。
(3)北京的城镇化水平高,随着人口的迁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压力等;将部分职能迁往河北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住房紧张;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压力等。
17.【参考答案】(1)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说明当地降水量较大(冬季多雪);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说明当地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说明当地多大风天气。(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2)城镇化发展,年轻人离开村庄进入城市;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冲击;海草房建造技术的凋零;近海养殖业的发展,建筑海草房的海草资源减少;大瓦房明亮宽敞,整洁美观。(每点2分,答出4点得8分)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海草房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可知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或者冬季方便积雪滑落,说明当地降水量较大(冬季多雪);根据材料信息,“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的屋顶,”可知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厚,有利于保温隔热,说明当地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可知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说明当地多大风天气。
(2)随着城镇化发展,年轻人离开村庄进入城市,思想观念以及审美等受到影响,年轻人对海草房建造技术掌握度不高;加之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冲击,使得海草房建造技术凋零,难以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近海养殖业的发展,使得修建海草房的海草资源减少;与海草房相比,现代红砖红瓦的房屋明亮宽敞,整洁美观,所以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在悄然替代海草房。
18.【参考答案】(1)A为商业区,(2分)理由:位于城镇中心,(2分)占地面积较小。(2分)
(2)F适合建设化工厂,E适合建设别墅;(2分)理由:F处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环境影响小;E处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水质好。(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A位于市中心位置,人口流量大,土地租金高,有多条主要公路交会,所以交通运输便利,且占地面积较小,所以图中A功能区是商业区。
(2)图中E、F两个规划功能区,F地适宜建设化工厂,E地适合建设别墅。F地:因为化工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于河流的下游,主导风向西南风的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减少对市中心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E地:位于城市外缘,位于河流上游,环境和水质较好,适合建设高档住宅区和别墅。
19.【参考答案】(1)院落闭合,冬季防风、夏季防水;地处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朝南利于采光;南面窗户大,阳光投射多,利于室内采光;北面为西北风来向,小窗使冷空气进入少;墙体厚,利于保温隔热。(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低山丘陵(或山地或丘陵)。(1分)优势:底部架空两至三层,利于通风散热,还可防潮;依山而建,高低错开且面向田野,利于通风采光;借助地势,增加利用面积,节省建筑成本;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因地制宜,民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古建筑原貌;建筑要与当地地域文化相吻合。(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解析】(1)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在太阳直射点纬度以北,所以年内的光照多从偏南一侧照射而来,朝南利于采光,南面窗户大,阳光投射多,利于室内采光;北面窗小是因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风寒冷且风力大,北面为西北风来向,小窗使冷空气进入少;墙体厚,利于保温隔热。
(2)据我国南方地区干栏穿斗木楼景观图所示,当地的建筑总体层叠状分布,这说明当地的地形是以低山丘陵为主,且我国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少,低山丘陵面积较大。南方纬度较低,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大,相对潮湿,底部架空两至三层,利于通风散热,还可防潮;依山而建,高低错开,利于通风以及采光;减少对平原耕地的占用,借助丘陵低山地势,增加利用面积,节省建筑成本;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且降水时间长,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
(3)传统民居开发与保护首先是保护,应因地制宜,尽量维持民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古建筑原貌,减少现代建筑对古建筑的整体影响;建筑要与当地地域文化相吻合,适当发展旅游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