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3 月联考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密度可以反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图1示意某地区的人口密度(1个小人表示100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可以衡量人口集聚的程度 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总量较大
C.人口密度仅受区域人口总量的影响 D.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人口总量较小
2.图示地区的人口密度为
A.2000人/km B.150人/km C.600人/km D.6人/km
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那么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就是人口重心。一般而言,同力矩方向上人口数量增多或反方向上人口数量减少,都易引起人口重心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人口重心的变化,可以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关系和人口移动规律。图2示意 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数量重心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在空间分布上
【高一地理 第1页(共4页)】
A.西北方向人口增多 B.东南方向人口减少
C.人口分布均匀化 D.人口分布集中化
4.与2010年前10年相比,2010年后10年长江中游地区的人口
A.总量增加速度较快 B.总量增加速度较慢
C.人口重心移动变慢 D.数量空间差异变大
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迁出指数越大,表明迁出地的人口选择迁入地的趋势越强(或迁入地对迁出地迁出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图3为2020年辽宁省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图(阴影圆的大小表明指数的大小),其中海南省与周边省份相比,非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选择指数影响较大,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此完成5—7题。
5.辽宁省外迁人口在迁入区选择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就近性 ②宜居性 ③经济性 ④生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图中上海人口迁移选择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是
A.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 B.文化相近,文化同根性
C.临近海洋,海运较便利 D.资源丰富,采矿用工多
7.辽宁省往海南省迁移的人口
A.青壮男劳动力较多 B.受就业环境影响大
C.冬季迁入人口数量少 D.老年人口数量较多
我国某地地形多山地,土地资源利用较为紧张。耕地资源环境承载人口是基于耕地资源衡量的人口数量。表1为该地耕地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8—10题。
表1
年份 2015 2020
人口状况/万人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160.6 106.1 156.1 91.2
8.表中的耕地资源承载人口数量是指该地区
A.户籍人口数量 B.迁入人口数量
C.未来人口数量 D.合理人口数量
9.与2015年相比,2020年该地
A.人口数量急剧增多 B.人地矛盾逐渐缓和
C.耕地资源质量变差 D.耕地资源数量增加
【高一地理 第2 页(共4页)】
10.为实现人口与耕地协调发展,未来该地区应
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 B.科技赋能发展农业
C.把林地转化为耕地 D.增加非农业用地比重
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住房多为多层或高层的现代小区楼房,土地利用仍以农业为主。图4为2020年梅林村空间结构图,甲、乙、丙、丁为该村的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11—13题。
11.浙江省杭州市梅林村
A.处于村落发展的初期阶段
B.功能区空间布局杂乱无序
C.土地利用经济功能渐明显
D.非农业用地面积占绝对优势
12.推测图中表示住宅用地和农田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丁和甲
13.梅林村住宅用地在空间选择上遵循
A.环境最优原则 B.产居一体原则 C.面积最大原则 D.交通便利原则
汽车交通限制战略型城市发展模型是以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网络骨架的城市布局和交通结构模型。该模型下,城市核心区内交通以公共交通优先、通行道路为主,副中心彼此之间及与市中心之间都有便捷的轨道交通相连。图5为该模式城市空间布局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汽车交通限制战略型城市
A.易形成单一核心城市结构
B.中心城区私家车数量较多
C.郊区人口易向市中心流动
D.城市的外围扩张性易减弱
15.次级中心在区位布局上侧重于
A.地理位置较好 B.人口规模较大
C.地形平坦开阔 D.高速公路交会
16.汽车交通限制战略型城市可以较好地缓解
A.交通拥堵问题 B.交通噪声问题 C.水污染问题 D.用地紧张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某边境地区经济活跃度增高,人口空间流动性开始增大,丙聚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较为明显。图6为该地区不同方向的人口流动(迁移)模式图,箭头越粗,表示人口流动(迁移)量越大。
(1)图中五种人口流动中,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 (填序号,下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6分)
【高一地理 第3页(共4页)】
(2)推测近年来丙聚落人口增加速度较快的原因。(6分)
(3)评价人口迁入可能给丙聚落带来的影响。(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资源环境协调度可直接表征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产业层次低,人地矛盾突出。图7为宁夏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图8为宁夏环境协调度空间分布图。
(1)图7中环境协调度优质协调集中的地区是 ▲ 。(2分)
(2)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地区协调度欠佳。从人地矛盾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6分)
(3)宁夏平原是宁夏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从水资源角度,阐述改善宁夏平原环境协调度的措施。(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图9示意世界某城市用地规划,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西主要为生态用地,以东主要为城市用地。
(1)图中甲用地类型为 ▲ ;乙用地类型为 ▲ 。(4分)
(2)拟在图中A、B、C、D四地块中规划一化学工业园区(主要产生大气污染物和污染性废水),最合理的选择是 ▲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说出其布局理由。(8分)
(3)简述与老城区相比,新城区选择布局在河流以东的主要原因。(4分)
【高一地理 第4页(共4页)】高一年级3月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1.A2.B3.D4.C5.B6.A7.D8.D9.C10.B11.C12.C13.D14.D
15.A16.A
17.(1)①④③⑤②(6分)
(2)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人口聚集;地理位置优越,利于对外交流和贸易;常住人口
增多,出生人口数量增多;国家政策支持,提高社会福利,吸引人口迁入。(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三
点,6分)
(3)有利影响:提供丰富劳动力;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言之
有理即可,答出两点,4分)
不利影响:增加资源压力;加大环境压力;提高社会管理难度。(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两点,4分)
18.(1)西部山地(2分)
(2)产业层次低,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用水量不足;人口多,耕地资源质量差,
数量少,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6分)
(3)改善灌溉环境,发展喷灌、滴管等节水农业;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区域蓄水量,改善用水环境;植
树造林,优化区域生态调蓄水资源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耗水量小或耐旱作物;推进跨区域
调水工程,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答出四点,8分)
19.(1)商业区住宅区(4分)
(2)A(2分)
理由: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污染气体对城区的污染小;化工厂远离居民区,对居民区环境影
响小;位于河流所经城市的下游河段,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影响小。(6分)
(3)河流以西主要为生态用地,减少对生态用地的占用;河流以东用地空间广阔,不受山地、
河流阻隔,城市建筑空间较完整。(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