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课时1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课时1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蒸馏、萃取和分液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来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进行实验活动的最佳场所就是化学实验室
实验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科学的实验方法为化学家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是什么?
安全
一、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遵守实验室规则,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熟悉药品,掌握仪器、药品安全使用的要领,理解、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
集中注意力,规范操作,了解安全措施,仔细观察现象,如实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小组团结合作,减少环境污染。
净、洁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
要能区分这些标志哦!
拓展知识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
拓展知识
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如何除去?
过滤、结晶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
1.过滤、结晶
(1)过滤
①适用范围:将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分离
②所需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
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2)结晶(蒸发结晶)
①目的:由溶液获得固体或者浓缩溶液
②所需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加热至剩余少量液体时,应停止加热
请参照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
冷却结晶:
先得到热的饱和溶液,再降温,使其析出晶体,此法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注意: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使用范围的不同
科学史话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研究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流行病。1969年,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受命研究抗疟疾药物。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屠呦呦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她系统查阅文献,特别关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成分的方法。她注意到,用水煎煮的方法提取出的青蒿的有效成分,其药效并不理想,于是改用乙醚萃取,所得提取物对鼠疟的疗效显著提高。在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后,青蒿素分离获得成功。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采用化学方法提取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辨别概念
分离和提纯有什么不同?
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组分分开
提纯:去除杂质得到纯物质
分离空气
提纯粗盐、制备蒸馏水
2.蒸馏:
(1)对象:沸点不同液态混合物;
(2)目的:分离(或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如:自来水制蒸馏水
注意: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
碎瓷片或沸石防暴沸;
冷凝水下入上出,充分冷凝。
操作要点:
温度计水银球处于支管口处
盛液:1/3<V<2/3
投放沸石或碎瓷片
垫陶土网
冷却水,下进上出,逆流冷凝
油和水的混合物如何分离?
互不相溶,分液即可。
分液漏斗
① 有机层用四氯化碳(CCl4)-一种无色的有机液体, ρCCl4> ρ水。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体系中,植物油的密度比水小,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原理:有机层和水层(不互溶两种液体)
一上一下,通过分液漏斗分开。
1. 分液
② 有机层用苯-一种无色的有机液体, ρ苯< ρ水。
操作步骤: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注意事项】①用之前检漏,振荡时,须不断放气;
②静置分层后,打开上口玻璃塞,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碘水中的碘和水如何分离?
已知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溴、碘等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 萃取:
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萃取的原理:
被萃取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也称萃取剂)。
被萃取物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
溴水(Br2+H2O)
橙色
加入无色的CCl4有机溶剂
摇晃后,静置分层
H2O
CCl4
Br2
H2O
CCl4
Br2
橙红色
操作步骤:
① 操作时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② 先加入溴水,再加入CCl4,
③ 振荡摇匀,再静止分层
④ 分液,取下分液漏斗顶部的塞子,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① 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
② 萃取剂和被萃取物质不反应;
③ 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更大;
④ 被萃取物质与萃取剂容易分离。
一、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
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结晶:根据溶解度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加热分离液体混合物
萃取、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1.以下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氢氧化钠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D
C
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碳酸钾、氯化钙
C
3.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液
B.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后立即分液
D.若用苯作萃取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C
4.如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B.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
D.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D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水和乙醇 分液 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杂质氯化钠 重结晶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沸点为117.5 ℃)中的乙醚(沸点为34.6 ℃)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