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高中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题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 3 分,共 45 分)太原市(37°54'N,112°33'E)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操场竖立一竹竿,通过观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见图),印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小组成员将日出到日落的观察记录绘制成图(见图),图中实线表示不同时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长。据此完成 1~2 题。1.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约( )A.10 时 48 分 B.11 时 30 分 C.12 时 48 分 D.12 时 30 分2.由此推测,该日(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昼短夜长 D.昼长夜短我国某地纬度较高,沙尘暴多发。2022 年 11 月 24 日,某地理小组到该地区进行考察,后来某成员在日记中写道:“向北翻过前面阻隔的大山,进入大山以北地势相对平坦的一处地形区,迎风前行 3 千米,风势渐大,气温渐低,远处天边出现黄色的移动沙墙,能见度显著降低。”共 6 页 第 1页据此完成 3~4 题。3.该地理小组遇到的大风的形成是由于(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准静止锋过境 D.气旋过境4.该地沙尘暴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A.暖锋频繁,风力大 B.畜牧业发展快 C.气候干旱,多大风 D.地势起伏较大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5~6 题。5.图示区域( )A.共由三个板块组成 B.丙岛因火山喷发而成C.乙处的生物资源丰富 D.丁为海拔较深的海岭6.甲—丁之间的地质作用和岩石,可能性较大的正确结论为( )A.丙处沉积岩形成后岩浆侵入 B.砂岩形成时深度比石灰岩大C.变质岩①和②成份相同 D.断层在丁形成之前形成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 年到距今 2 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 7~9 题。7.距今 4 000 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共 6 页 第 2页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8.距今 2 200 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9.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人口扩散迁移 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 D.聚落规模扩大黄河下游河床由于泥沙淤积,在大堤的束缚下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某悬河段两岸农民曾在主河槽两侧自发加建新堤。下图为该悬河段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1 题。10.农民在大堤内自发加建新堤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流速,提高河段冲淤能力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经济收入C.促进泥沙淤积,提高土壤肥力 D.减少水流对黄河大堤的冲刷11.自建堤可能导致该河段( )A.洪水发生频率增加 B.河道摆动更加频繁C.大堤冲决风险减小 D.形成新一级的悬河页岩气是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下图示意该地区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度分布(资源丰度指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据此完成 12~13 题。共 6 页 第 3页12.结合页岩埋深和页岩气资源丰度考虑,应优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 )A.威远—绥江 B.泸县—泸州 C.合川—重庆 D.赤水—叙永13.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将( )①加大酸雨危害 ②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缓解能源供给压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大太平洋垃圾带”,截至目前其面积已超过 160 万平方千米。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垃圾通过各类方式进入海洋,洋流将它们聚集,最终形成了“大太平洋垃圾带”。据此完成 14~15 题。14.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主要来自(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陆地上的工业生产活动C.陆地上产生的生活垃圾 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15.“大太平洋垃圾带”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危及海洋动物的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污染海洋环境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减少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18 分)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共 6 页 第 4页亚“风城”之称。珀斯方圆 1 300 千米无规模城市,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 1 月控制珀斯地区的气压带,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解释其原因。(6 分)(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6 分)(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6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20 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示意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1)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角度,推测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7 分)共 6 页 第 5页(2)简述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6 分)(3)请为苏锡常小城镇消除“集聚阴影区”献计献策。(7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17 分)高标准农田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2021 年底国家八部委批复宁夏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下图为宁夏 2020—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图。(1)判断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中条件最优的区域,并简述其优势条件。(9 分)(2)说明宁夏建设绿色农业先行区对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8 分)共 6 页 第 6页高二地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 3 分,共 45 分)1-5 DCBCC 6-10 ADBAB 11-15 DBDCA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 16.(本题 18 分)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帕斯地处南半球中纬度,1 月是该地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 带风带)南移控制该地区。(6 分)(2)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沙漠面积广);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形成海风;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形成陆风,所以风向多变。(6 分)(3)珀斯地处 30°~40°S 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南北温差大,气压梯 度力大,风力强劲;西临印度洋且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6 分)17.(本题 20 分)答案 (1)苏锡常距离上海市近,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优,具有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造成苏锡常城市带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而对本身周边小城镇辐射作用减弱,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7 分)(2)人口外流严重,经济下滑;加大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差距,阻碍区域一体化发展。(6 分)(3)挖掘自身优势和竞争优势,错位发展;把握政策机遇,加速特色产业崛起;完善交通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政府积极引导,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7 分)18.(本题 17 分)答案 (1)最优区域:北部引黄灌区。(3 分)优势条件: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成片;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临近黄河,灌溉水源丰富;传统灌区,农田水利设施较好,减轻水旱灾害的影响;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风沙、冻害较少。(6 分)(2)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安全;治理风沙、盐碱等生态问题,保障生态安全(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8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