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1课时
 
初中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
了解燃烧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重、难点)。
3
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怎样才能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燃烧。
合作探究
观察与思考
这些燃烧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都发光、放热、有氧气参加。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叫作燃烧。
观察与思考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3-6】从小石块、火柴、细沙中选择两种用品,用坩埚钳夹持,
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选择火柴
选择小石块
火柴燃烧
石块不能燃烧
【实验3-7】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A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上,火柴
头B和C放在三脚架的陶土网上,且火柴头C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
加热B与C的中间位置,观察现象。
观察与思考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火柴头A: 不燃烧
火柴头B: 燃烧
火柴头C: 不燃烧
对比火柴头A和B,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对比火柴头B和C,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或空气。
讨论与交流
1. 说说你在 [ 实验 3-6 ] 中选择用品的理由。
根据生活经验,火柴可以燃烧,而小石头和细沙不能燃烧。
2. 实验结论中的条件是否要同时具备才会发生燃烧?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会怎样?请尝试用上面的实验现象证明你的观点。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才会发生燃烧,缺少其中一个条件便无法燃烧。实验中小石块缺少“可燃物”的条件,火柴头A缺少“达到一定温度”的条件,火柴头C缺少‘与空气接触”的条件,结果都不燃烧;而火柴头B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发生了燃烧,由此可以证明。
讨论与交流
3. 影响燃烧的条件有多个,在设计实验探究其中一个时,其他几个条件需要怎样设计?
其他几个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燃烧的条件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
缺一不可!!!
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的最低温度。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700~750
注意: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能升降着火点。
重点项目
控制变量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如“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实验中,物质是否可燃、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在研究这类含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再综合分析。这就是科学研究中常使用的方法——控制变量。
思路与方法导引
练习1
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镊子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D
(1)剧烈氧化 
(2)缓慢氧化 
木材燃烧
农家肥腐熟
动植物呼吸
钢铁锈蚀
食物腐烂
氧化反应的分类
缓慢氧化的特点:不发光、放热。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热量积累,最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便会发生自动燃烧。 
这种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作自燃。 
讨论与交流
下图中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灭火 实例 a.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b. 实验时不慎滴在实验台上的少量酒精燃烧,立即用湿布盖住燃着的酒精。
能灭火的主要原因
隔绝空气或氧气
把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
下图中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灭火 实例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熄。 d. 扑灭森林火灾时,救火人员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放火烧去那片草地,形成隔离带。
能灭火的主要原因
隔绝空气或氧气
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原理
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其一即可
拓展与延伸
1.结合下表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来引燃煤?
物质 纸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130~250 240~270 600~700
煤的着火点较高,先引燃纸与木柴,纸与木柴着火点低,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火点。
2.火柴头斜向下更容易燃烧,垂直向上容易熄灭,这是为什么?
燃烧产生热量向上流动,火焰上方火柴容易被加热达到着火点,火焰下方的火柴不易达到着火点。
拓展与延伸
3.炉火越扇越旺,蜡烛一吹就灭,这是什么原因?
炉火产生热量多,扇风增加了氧气的浓度,所以越扇越旺;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少,吹气带走了热量,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所以一吹就灭。
拓展与延伸
练习2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燃烧
B.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C.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D.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B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仅要利用燃烧为人类造福,也要学习防火、灭火、失火自救等知识和方法。
家庭防火
火灾逃生技巧
知识视窗
几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类型
灭火原理 喷射带水渍泡沫的二氧化碳,在燃烧物表面形成隔绝空气的水膜。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汽化,能降温和隔绝空气。 由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小苏打粉,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灭火。
适用范围 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的失火。 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发生的火灾。 可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燃火。
泡沫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检查站
一旦发现下列险情,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险情 措施
(1)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2)石油气泄漏着火。
(3)家中有人不慎引燃棉被。
(4)废纸篓起火。
(5)在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火灾险情。
应立即 关闭电源 ,并使用 干粉灭火器 进行灭火。
首先应 关闭气瓶阀门 ,然后使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 进行灭火。
应立即用水扑灭。
应立即用水扑灭。
及时报警 ; 选择逃生通道逃生 ;避免吸入有毒烟雾;不要贪恋财物 ;利用现有资源自救;保持冷静 ;等待救援时保持安全等
课堂小结





可燃物
接触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随堂演练
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不合理的是 ( )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C. 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 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3.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事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
A.酒和醋的酿造 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农家肥的腐熟 D.酒精灯安静燃烧
D
4.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酒精滴在实验台上,用水灭火
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油锅起火,倒水
D.麦地着火,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麦子清理走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