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初中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1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分析空气的组成;(重点)
2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给气球充气,气球鼓起来
炎炎夏日,风扇吹在脸上会感觉凉快
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课堂导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入空气,虽然看不见它,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想一想,如何“捕捉”到空气并证明它确实存在呢?
内容索引
合作探究
01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19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拉姆西发现了稀有气体氩,以后各种稀有气体陆续被发现。
空气成分的发现历程
知识视窗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拉瓦锡和他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原理:
在密闭容器里,用汞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汞,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液体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液体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论:
知识视窗
体验活动
利用胶头滴管和水,体验“利用看得见的水,研究看不见的气体”的过程及原理。
挤压滴管的胶头部分,滴管中气体减少气压变小,松开手,水被吸入滴管中,且吸入的水的体积即是挤出的气体的体积。
观察与思考
1.实验装置及器材:
燃烧匙
止水夹
导气管
烧杯

集气瓶
红磷
2.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记号将集气瓶的水面上方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夹紧止水夹;
【思考】集气瓶中除少量水以外剩余部分是什么?
空气
③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中,塞好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思考】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什么物质?
氧气
④反应停止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松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思考】如何解释该现象?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①吸收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②冷却集气瓶。
①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②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逸出集气瓶,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 为什么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交流与讨论
3. 若集气瓶内的水未上升至 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
③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 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能反映出该气体都有哪些性质?
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交流与讨论
不能,因为蜡烛、木炭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造成压强差,水不会倒流进入集气瓶。且所有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的均不可以代替红磷。
5. 能否用蜡烛、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替代药品的条件:
只消耗氧气;
不产生其他气体
交流与讨论
气体成分 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比/%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氦、氖、氩等)
二氧化碳
其他(水蒸气和杂质)
78
21
0.94
0.03
0.03
一、空气有哪些成分
注意:1.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固定,受地区和天气的影响。如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含量也会略大。2.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会因人类活动而有所变化。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
性质
用途
决定
体现
在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中,氮气含量最多,稀有气体含量很少,这些气体都有各自的用途,要认识它们的用途,先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因为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1. 氮气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熔沸点低
液态氮气在医学上作制冷剂
低温、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
高温等条件下可参与化学反应
合成染料
制取氮肥
制造炸药
充氮包装
充氮灯泡
氮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 稀有气体
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氦气是密度很小的气体,很稳定
氦气——粉红色光; 氖气——红光
氩气——蓝紫色光; 氙气——特强白光
焊接保护气
霓虹灯
激光技术
探空气球
(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
稀有气体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组成
1. 实验装置
2. 实验步骤及现象
3. 实验结论及表达式
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
氮气:作制冷剂;作保护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填充探空气球
课堂小结
空气的成分
空气有哪些成分
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
内容索引
随堂演练
01
1. 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B
A.氮气 N2 B.氧气 O2
C.二氧化碳 CO2 D.稀有气体
2. 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A
3. 图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原理: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②密闭装置内,由于 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装置内气压 。
(2)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3)反思评价:
①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原因可能是 。
②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 ,原因是 。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氧气
减小
红磷量不足、没冷却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
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A
5. 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有些食品,常常充入氮气防腐,原因是

6. 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哪些
性质(  )
密度比空气小的多 b. 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c. 是一种无色气体 d. 不能供给呼吸
A.abc    B.bcd   C.ab   D.cd
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