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3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3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初中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第3课时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
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如果不限定在化学变化中,原子能不能再分呢?如果能再分,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1
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重点)
2
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合作探究
01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
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1808年,提出科学假说: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知识视窗
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
道尔顿
(J. Dalton,1766-1844)
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枣糕模型
知识视窗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孙
(J. J. Thomson,1856-1940)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知识视窗
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
卢瑟福
(E. Rutherford,1871-1937)
α粒子散射实验
预想的现象
实际的现象
知识视窗
1.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小部分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了偏移;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如果你是此实验的参与者,根据现象你来想象一下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间;
原子中心存在一种带正电的微粒,
原子中心存在一种体积小、质量大的微粒。
卢瑟福“行星式有核”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知识视窗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体积小、质量大的原子核,而电子在它的周围绕核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1919年,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原子核内有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1932年,查德威克等反复进行实验发现,原子核内还存在不显电性的中性粒子,即中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知识视窗
一、原子的结构
1个质子
带1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不带电
中子
原子核
带正电
1个电子
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观察下表列出的几种常见原子内部微观粒子的数目,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观察与思考
原子 原子核 核外 电子数 原子 原子核 核外
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氧 8 8 8
氦 2 2 2 钠 11 12 11
碳 6 6 6 氯 17 18 17
氮 7 7 7 铁 26 30 26
1. 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原子分类的依据】
2. 相同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 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
4. 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否,氢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1
2
8
1
弧线表示电子层
2+8+1=1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圆圈表示原子核
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
“+”表示原子核带正电
弧线上数字表示各层电子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最外层电子数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与思考
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原子核外第一层(从离核近的电子层算起)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达到
8个电子的惰性状态是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第一层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如氦、氖、氩等。
稀有气体
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趋于里层的稳定结构。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较易得到电子,趋于本层的稳定结构。
非金属
金属
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
(1)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你有什么发现?
氢原子的质量为1.674×10-27
kg,每个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大约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
观察与思考
阅读与思考
原子虽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质量,而且各种原子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例如,氢原子质量只有1.674×10-27 kg,碳原子质量只有1.993×10-26 kg。
用千克表示的原子质量,数值如此小,运算起来太不方便,于是,科学家用另一种方法来衡量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三、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分为12等份
其中1份的质量=
1.993×10-26 kg
把原子核里含质子、中子各6个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分为12等份。
12
1.661×10-27 kg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
一个该原子的质量
1.661×10-27 kg
一个该原子的质量
例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661×10-27 kg
2.657×10-26 kg
≈16.00
以此为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常见几种 微观粒子 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质量
(取整数)
铁原子 9.288×10-26
质子 1.6726×10-27
中子 1.6749×10-27
55.92 ≈ 56
1.01 ≈ 1
1.01 ≈ 1
交流与讨论
请用上述的方法计算下列三种常见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质量(取整数)。
结合表中数据,找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质子数 + 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观察与思考
原子 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氧 8 8 16
氦 2 2 4 钠 11 12 23
碳 6 6 12 氯 17 18 35
氮 7 7 14 铁 26 30 56
下列说法正确吗?如果有错,应如何改正?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所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
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所以氢的原子质量为1g。
3.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间没有相互关系。
4.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氢的原子质量≈1×1.661×10-27 kg≈1.66×10-27 kg
有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就越大。
检查与巩固
×

×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1.661×10-27 kg
1.993×10-26 kg
=12.00
原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原子结构示意图
定义及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小结
原子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相对原子质量
内容索引
随堂演练
01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2)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有: 。
(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4)带正电的粒子有: 。
(5)带负电的粒子有: 。
(6)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
(7)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 。
分子、原子
原子
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
电子
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中子
1.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空格上。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质子和电子
D.不是所有原子都一定含中子
C
3.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对该元素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6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D.该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
D
4.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是紧密相关的,回答下列问题。
(1)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电荷数为6,其核外电子数是
___。
(2)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3)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X原子的质量为9.288×10
-26kg,这种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列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6
24
X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10-26 kg×1/12
9.288×10-26 kg
≈ 56
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核电荷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4 B.核外电子数为34
C.相对原子质量为79g D.中子数为45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