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第6讲地球公转的意义复习目标: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及地理意义。01考点1 地球的公转特征与四季更替02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计算03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04考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考点1地球的公转特征与四季更替1.公转特征(1)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______上。(2)方向:__________。(3)周期: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年,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椭圆焦点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4)速度7慢南冬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3.5°(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3.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成因正午太阳高度(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______、正午太阳高度______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______、正午太阳高度______的季节。最长最大最短最小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_________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划分:以________和______为界线,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3、4、5回归线极圈[2023·江苏卷] 2022年4月27 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右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A. B. C. D.√[解析] 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因此可知图中90°为东经度,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故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选项中图A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错误;图B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错误;图D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错误;图C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C正确。2.“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A.自转周期不同 B.体积大小不同C.自转方向不同 D.公转周期不同[解析] “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以同框,D正确;难以同框与自转周期不同、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无关,A、B、C错误。√[2024·浙江嘉兴阶段练习]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完成3~4题。3.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解析] 根据自转方向可知,左图为南半球极地俯视图,右图为北半球极地俯视图。图中画有两个箭头的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可知,a代表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是冬至日,A错误;√b代表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为秋分日,B正确;c点位于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进入北半球并向北移动,为春分日,C错误;d为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D错误。4.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出现极昼现象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值寒冬D.d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均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夏至日。a位于南回归线,此时昼短夜长,不可能有极昼现象,A错误;b地位于赤道,常年昼夜平分,B错误;c地位于赤道,常年高温,C错误;d地位于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90°,昼长夜短,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确。考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计算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______, 正午时达________,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______的太阳高度。增大最大值最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______。(2)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______。(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间隔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递减相同相同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H=90°-两点纬度差。①“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②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H =90°-A、B纬度差=90°-(40°-10°)=60°。H =90°-B、C纬度差=90°-(10°+23.5°)=56.5°。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2)周年变化规律:“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3)区域变化规律回归线之 间 ①有太阳直射现象 ②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幅度=α+23.5° (α为当地纬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归线与 极圈之间 ①无太阳直射,无极 昼、极夜现象 ②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幅度=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极圈与极 点之间 ①有极昼、极夜现象 ②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幅度=113.5°-α (α为当地纬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特别提醒】(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对称规律: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2022·浙江6月选考] 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第5题。5.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根据图中北极星的仰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即可计算出正确选项。H(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丙日即夏至日,若北极星仰角为20°,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86.5°,A错误;按相同的方法,图③根据北极星仰角可验证正午太阳高度正确,且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为36°,该地纬度为36°N,符合我国的纬度范围,C正确。[经典真题·浙江卷]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右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第6题。6.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23.5° C.29° D.34.5°√[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甲地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且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其在北极圈以北。在夏至日,其正午、子夜太阳高度的变化为11°。正午太阳高度H =90°-|φ-δ|,其中H 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子夜太阳高度H =(φ+δ)-90°。可计算此时太阳直射点在5.5°N,甲地所在纬度为84.5°N,其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9°。考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1)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2)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3)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隔多少度,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4.确定房屋的朝向(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一般朝南。(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一般朝北。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某地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α,使太阳光线与集热板垂直。其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2024·浙江金华义乌适应性考试]位于芝加哥(41°39′N,87°34″W)的某建筑玻璃外墙向内切入一定角度(如图)。这样的设计在确保冬季采光增温的同时,可减少夏季阳光入射,从而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完成7~8题。7.该建筑向内切入的玻璃外墙最大水平倾角约为( )A.42° B.48° C.72° D.88°[解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该建筑向内切入的玻璃外墙最大水平倾角就是该地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与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H=90°-( 41°39′-23°26′)≈72°,该建筑向内切入的玻璃外墙最大水平倾角约为72°,C正确,A、B、D错误。√8.若在下列地区引入这一节能建筑,则( )A.布拉格(50°5′N)的∠L变小B.悉尼(33°55′S)的∠L变大C.新加坡(1°18′N)的∠L不变D.上海(31°14′N)的∠L不变√[解析] 由图示可得,L=H-H ,是该地区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一致,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当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是46°52′。因此,布拉格、悉尼、上海的L不变,A、B错误,D正确。新加坡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正午太阳高度=90°-(1°18′+23°26′)=65°16′,∠L=90°-65°16′=24°44′,应变小,C错误。[2024·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 飞檐是指屋顶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甲为飞檐景观,图乙示意飞檐光照原理。完成9~10题。甲乙9.从光照角度分析,杭州(30°N)与北京(40°N),同样高度房屋“飞檐”设计的差异是( )甲乙①为了夏季遮阳,北京的飞檐宽度较大②为了冬季采光,北京的飞檐角度较大③为了夏季遮阳,杭州的飞檐宽度较大④为了冬季采光,杭州的飞檐角度较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北京和杭州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在飞檐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室内获得光照的面积大;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在飞檐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室内获得光照的面积小。所以,为了夏季遮阳,北京的飞檐宽度较大;为了冬季采光,杭州的飞檐角度较大。故本题选D。甲乙10.若杭州某日正午图乙中θ角为70°,则该日地球上晨线的走向及与赤道上经线的夹角约为( )甲乙A.西北—东南走向、20° B.西北—东南走向、10°C.东北—西南走向、20° D.东北—西南走向、10°√[解析] 若杭州某日正午图乙中θ角为70°,即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10°N,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晨线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度数,等于10°。故本题选B。甲乙考点4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不含极昼、极夜)(2)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关于赤道对称的纬线昼夜长短相反。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区除外);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夜区除外)。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地区变化幅度为24小时。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3)昼夜长短变化的对称规律①时间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地方时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地方时,可据此推算昼长。②日期对称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同一地点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一致。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1)根据昼(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公式1 昼长时数=(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夜长时数=(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注意: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公式2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注意:公式中日出、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②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④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2022·浙江6月选考] 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第11题。11.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A.甲至乙 B.乙至丙C.丙至丁 D.丁至戊√[解析] 题目中给出了“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由所学知识可知,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即观察地的纬度,由于观察地的纬度不变(即观察北极星的仰角不变),故夹角α的年变化受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影响。当丙日期时,α最小,应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依次可以推出甲、乙、丙、丁、戊对应的日期分别为: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秋分日至冬至日段,即丁至戊段,D正确。[2024·浙江金华模拟] 某日,我国L地学生分别查到当地和北京的日出、日落与月升、月落时间信息。据此,完成12~13题。1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地该日日出方向为东南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C.南极极夜范围将逐渐缩小 D.L地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解析] 图中的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即昼长,可计算L地的昼长为12小时45分,北京昼长为13小时8分,位于北半球的L地与北京两地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L地该日日出方向为东北,A错误。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法确定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南极极夜范围变化,B、C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区除外),L地昼长较北京更短,所以L地纬度更低,L地位于北京的南方;图中日出、日落时间的中间时刻(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是当地地方时12时,可利用时差计算两地经度;L地地方时12时的北京时间约是13时20分,说明L地位于100°E附近;北京地方时12时的北京时间是12时15分,说明北京位于116°E附近。综合上述分析可知,L地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D正确。13.受照占比是指可见月面被照亮的面积比例。图中受照占比的数值可能是( )A.11.6 B.50 C.71.6 D.100√[解析] 由北京月升时间和月落时间可知,当天月相上半夜可见,且日出后不久月升,说明是月初的蛾眉月,受照占比应小于50%,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