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
-
第10讲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复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01
考点1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02
考点2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
影响
03
考点3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点1
地表形态对
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 窄河漫滩平原 山前洪(冲) 积扇、河漫滩 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 度 小 较小 大
高原 山区 平原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 暖,土壤肥沃,水 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 下水或地表水 丰富,土壤肥 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农业发
达;河网密布,有便捷
的内河运输或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 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兰州市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续表)
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聚落布局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
灾害的威胁。
河流地貌 冲积平原 山区河谷
自然灾害 洪水 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聚落选址 一般分布在洪水 不能淹没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
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要注意
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发区
[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期中] 读我国城市在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
表,完成1~2题。
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 (%) 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
(%)
滨海平原/丘陵 21 7.3 低山丘陵区的 河谷 76 26.3
三角洲平原 17 5.9 高平原 6 2.1
平原中腹 29 10.0 高原山间盆地 或谷地 41 14.2
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 (%) 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
(%)
山前洪积、冲积 扇平原 63 21.8 中山谷地 15 5.2
平原与低山丘陵 邻接地带 20 6.9 高山谷地 1 0.3
注:图中占比为四舍五入后的值。
(续表)
1.我国城市分布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其有利于城市分布的原因是
( )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盆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城
C.河谷区具有排污水和泄洪的功能
D.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解析] 根据表中城市分布数量以及所占百分比可知,我国城市分布比
例较高的地形类型为平原,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利
于城市分布,A正确,排除B、C;
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气候都较为凉爽,排除D。
2.下列城市中与其分布的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丽江—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B.兰州—三角洲平原
C.喀什—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D.拉萨—高平原
[解析] 丽江位于中山谷地,兰州位于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拉萨位于
高山谷地,喀什位于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C正确。

考点2
地表形态对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________。
(2)在山区,公路多呈_____字形分布。
网络状
“之”
(3)交通选线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设法减少对__________的破坏。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
部______、东部______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生态环境
稀疏
稠密
2.科学技术对交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已经能够
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1.地表形态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2.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
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
铁路小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线路 选址 及走 向 ①地势相对平缓的山间盆 地和河谷地带 ②一般呈“之”字形 ③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 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⑤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 水利设施 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
和施工难度,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降
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续表)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的地方交通线网密 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
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
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
济效益
(续表)
[2024·浙江金华模拟] 展线的实质
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
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
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
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
线群被取代。右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
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
因素主要是( )
A.地形 B.经济 C.社会 D.技术
[解析] 从材料“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
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可看出,促使
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是
地形,是为了降低坡度,故选A。

4.有专家认为,铁路展线是我国即将
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
[解析] “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被取代”说明铁路
展线消失是被隧道取代,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克
服了地形阻碍,C正确。

考点3
人类活动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
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 产生影响
丘陵地区修建梯田 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
修筑堤坝 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
道的侵蚀、沉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
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
填海造陆、建设人工 岛、修筑海堤 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人类活动 产生影响
工程建设中挖方或填 方 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
采石、采矿堆放废弃 物 会改变地表形态,形成人造丘冈
(续表)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破坏植被 加速地表侵蚀
植树种草 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大量引用河水 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
生改变
营造防护林 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
貌的形成与发展
5.(10分)[2023·浙江6月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
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
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
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
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 图甲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乙为洪
积—冲积扇示意图。图丙为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
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说
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4分)
水源
[答案] 位于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沿河流(河道)
或地下水出露地表处分布,呈点状或带状。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并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
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
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
水形成,因此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分布特点是
位于倾斜平原的下部,沿河流或地下水出露处分
布,呈点状或带状。
(2)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
动。(6分)
[答案] 鼓励移民等政策,人口增长;聚落形成与
发展以及产业活动会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
方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渠道等水利工程,
人工防护林的建设,都会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
和方向。
[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田
灌溉及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
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
长,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及城镇建
设的方向会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
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将大
大影响人口分布和农用地的扩展方向,从而影响
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
影响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