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10讲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复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01考点1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02考点2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03考点3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 山区 平原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 窄河漫滩平原 山前洪(冲) 积扇、河漫滩 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聚落密 度 小 较小 大高原 山区 平原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 暖,土壤肥沃,水 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 下水或地表水 丰富,土壤肥 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或海上运输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 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兰州市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续表)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布局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河流地貌 冲积平原 山区河谷自然灾害 洪水 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聚落选址 一般分布在洪水 不能淹没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2024·浙江名校协作体期中] 读我国城市在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表,完成1~2题。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 (%) 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滨海平原/丘陵 21 7.3 低山丘陵区的 河谷 76 26.3三角洲平原 17 5.9 高平原 6 2.1平原中腹 29 10.0 高原山间盆地 或谷地 41 14.2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 (%) 地形类型 城市数 (个) 占比(%)山前洪积、冲积 扇平原 63 21.8 中山谷地 15 5.2平原与低山丘陵 邻接地带 20 6.9 高山谷地 1 0.3注:图中占比为四舍五入后的值。(续表)1.我国城市分布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其有利于城市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盆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城C.河谷区具有排污水和泄洪的功能D.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利于农耕√[解析] 根据表中城市分布数量以及所占百分比可知,我国城市分布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为平原,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分布,A正确,排除B、C;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气候都较为凉爽,排除D。2.下列城市中与其分布的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丽江—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B.兰州—三角洲平原C.喀什—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D.拉萨—高平原[解析] 丽江位于中山谷地,兰州位于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拉萨位于高山谷地,喀什位于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C正确。√考点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________。(2)在山区,公路多呈_____字形分布。网络状“之”(3)交通选线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__________的破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______、东部______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生态环境稀疏稠密2.科学技术对交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已经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1.地表形态对交通建设的影响2.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线路 选址 及走 向 ①地势相对平缓的山间盆 地和河谷地带 ②一般呈“之”字形 ③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 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⑤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 水利设施 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续表)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线网 密度 一般来说,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的地方交通线网密 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续表)[2024·浙江金华模拟] 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被取代。右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 B.经济 C.社会 D.技术[解析] 从材料“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可看出,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是为了降低坡度,故选A。√4.有专家认为,铁路展线是我国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解析] “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被取代”说明铁路展线消失是被隧道取代,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克服了地形阻碍,C正确。√考点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 产生影响丘陵地区修建梯田 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修筑堤坝 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沉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填海造陆、建设人工 岛、修筑海堤 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人类活动 产生影响工程建设中挖方或填 方 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采石、采矿堆放废弃 物 会改变地表形态,形成人造丘冈(续表)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人类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破坏植被 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 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大量引用河水 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营造防护林 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5.(10分)[2023·浙江6月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 图甲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乙为洪积—冲积扇示意图。图丙为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4分)水源[答案] 位于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沿河流(河道)或地下水出露地表处分布,呈点状或带状。[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并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分布特点是位于倾斜平原的下部,沿河流或地下水出露处分布,呈点状或带状。(2)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6分)[答案] 鼓励移民等政策,人口增长;聚落形成与发展以及产业活动会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渠道等水利工程,人工防护林的建设,都会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田灌溉及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及城镇建设的方向会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将大大影响人口分布和农用地的扩展方向,从而影响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