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交流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交流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下整本书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交流课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一部童话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小男孩的故事。他调皮、贪玩,喜欢捉弄小动物,因为欺负小精灵受到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随后又为了保护自家飞走的雄鹅而被带上高空。自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历时八个月完成了一次瑞典全境游。在整个旅行中,尼尔斯不仅欣赏到瑞典的美丽自然风光,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长了见识,也历尽艰险。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面的故事简单有趣,但学生在深入的阅读中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人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阅读这部作品,学生不仅能跟随主人公一起去游历,感受瑞典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学情分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 “外国文学名著”选编了《鲁滨逊漂流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六年级学生具有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但是,六年级学生未能立体、多元地对人物进行评价。同时,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作家生平缺乏了解。因此,在组织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自主梳理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节,立体、多元地对人物进行评价,挖掘文本内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自己绘制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路线图”概括梳理信息,了解主要内容。
2.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故事情节,体会“成长”主题,启发自身成长。
3.围绕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深入交流,探究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重读书籍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深入交流故事情节,体会尼尔斯成长变化的原因,并反观自身的成长。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深入交流讨论,感受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重读书籍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近段时间我们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一起阅读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 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跟随尼尔斯游历了瑞典的山山水水,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交流感受与发现!
二、走进名著,感受魅力
活动一 阅读检测,回顾情节
1.交流之前,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阅读情况。
(1)尼尔斯骑的白鹅名叫(C)
A斯密尔 B阿卡 C莫顿 D巴塔基
(2)男孩子从猫头鹰的对话中得知:只要(C)就能变回人。
A自己做许多好事
B自己护送大雁到拉普兰省
C自己能照顾好雄鹅,并能让它平安无事地回到家里
D自己能平安无事到达拉普兰省
(3)威尼塔城要每隔(C)年才能从海底浮上地面。
A1000 B200 C100 D50
(4)老鹰高尔果是被(C)抓走的。
A豹子 B狐狸 C猎人 D老鹰
(5)卖桶人的故事是(D)的民间传说。
A威曼豪格 B斯德哥尔摩 C达尔斯兰 D海尔叶达伦
(6)(B)的到来,让尼尔斯的爸爸妈妈从愁容满面变得乐不可支。
A雄鹅莫顿 B奥萨和她的爸爸 C拉琴人 D邓芬和六只小雁
活动二 分享成果,梳理内容
课前我们一起制作了人物角色卡、绘制了旅行路线图,请小组展示,并分享绘制的理由。(可以从角色、路线、情节多个方面分享)
小组A:分享人物角色卡,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小组B:分享旅行路线图,根据路线图概括故事。
小组C: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情节?为什么?
小组D: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批注。交流感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尼尔斯骑着鹅在瑞典进行了一次全境游,见识了各种有趣的人物和神奇的故事,尼尔斯也因此得到成长,这部旅行史也是尼尔斯的——成长史。
活动三 以问促思,交流解惑
1.出示阅读问题
阅读中,我们关注了尼尔斯的成长,也产生了非常多的疑问。学贵有疑,有的同学对故事情节进行提问,有的同学对写作特点和瑞典的地理风貌特别疑惑。老师进行梳理,总结出了6 个问题。
①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②尼尔斯成长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③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
④通过这本书,你对瑞典这个国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⑤哪个动物的言论让你深有感触?
⑥读完整本书,你有了什么启发?
根据自己选择交流的问题,坐在相应的小组,展开讨论。
2.分组深入探讨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善于提问,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都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完整本书,你对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呢?我们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1: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预设:充满想象力和乐趣/介绍了很多有关瑞典的民间故事/故事中套着故事/俯视的视角非常特别......
小结:我们能看到瑞典一幅幅风格各异、美不胜收的风景画卷;它还对当时瑞典的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以及居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等进行了真实而有趣的记录。可以说,这是一本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文学名著。
小组2:尼尔斯成长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预设:大雁阿卡不顾安危救了他/遇到大学生,放弃变回正常大小/帮助阿卡和老鹰高尔果和好如初......
小结:这一路有阿卡这样的师长引导他,有莫顿这样的朋友帮助他,有渡鸦巴塔基这样的智者点拨他,甚至有斯密尔这样的对手一直在鞭策他,才让他有了成长变化。
小组3: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
预设:要迎难而上,不畏惧困难/关爱身边对朋友/所有的磨难都是难得的经历。
要是你从我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好东西的话,大拇指,那么你大概会觉得,人类不应该把整个大地占为已有的...... 我这一生时时刻刻都遭受着人类的追逐和捕猎。倘若人类有良知,明白像我这样的一只鸟儿也需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地就好了。
——大雁阿卡
成长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主题,但是当我们深入阅读下去会发现,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说阿卡的这段话,作者想要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和动物、自然共存,必须要学会和谐相处。爱护动物、爱护自然,不要太过贪婪,都是作者想要在这本书中告诉瑞典青少年儿童的。所以瑞典文学院这样评价道——
如果说尼尔斯骑鹅旅行是对儿童美德最好的培育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学校了。
——瑞典文学院
小组4:通过这本书,你对瑞典这个国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预设:瑞典风景优美,地理风貌奇特,很多民间传说。/瑞典有一个厄尔兰岛,岛顶上平坦无垠......
小结:是啊,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我们对瑞典对了解也多了几分,这本书正是赛尔马 拉格诺夫为青少年儿童介绍自己祖国而写的一本地理书。齐读——
为了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熟悉自己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
——塞尔玛·拉格洛夫
小组5:哪个动物对言论让你深有感触?小组分享发言,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预设出示:
在一切困境中,出路肯定是有的,关键在于靠自己去找。
——渡鸦巴塔
小结:作者借动物之口告诉我们解决困境的办法,告诉我们人与动物相处之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也留下一个问题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在书中照见自己,尼尔斯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吗?读完整本书,你有什么启发吗?我们继续交流。
小组6:读完整本书,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不仅要别人相助,更要主动积极寻求改变。/要爱护动物朋友......
成长是人类共同歌颂的主题,像这样由一个“顽童”成长为勇敢正直的人的书籍还有很多,同学们读过哪些?
预设:《木偶奇遇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结:希望同学们都像刚刚几本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不仅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收获成长。
三、出示颁奖词,总结升华
1.她人格高贵,一生未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本书一经问世受到世界各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直至晚年,都一直有少年儿童去拜访看望她。
诺贝尔颁奖词这样写道——
获此殊荣是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和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本书以动物的口中讲故事介绍瑞典的地理风貌、历史建筑和历史故事,生动又有趣。
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2.经过我们的阅读交流后,你们有没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呢?
预设:学会了成长要自身改变,也要珍视身边的朋友、老师。
预设:我想要重新拿起这本书细细读一读。
小结:好书不厌百回读,读完了对全书再次梳理和阅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台湾作家唐诺在《重读》中说:“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也说:“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值得大家不断重读的好书,希望大家课后能够重读这本书,可以跟同学再交流你们重读的感受,让阅读乐趣持续下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完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阅读交流课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复盘。此次教学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内涵、体会成长主题为核心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下从优点与改进方向两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亮点
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导读、推进到交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过程始终把学生的阅读实践和理解交流置于最重要位置。关注作者、目录,列阅读计划,绘制人物角色卡片、旅行路线图,以一本书的阅读撬动阅读所有书籍的方法。另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年段孩子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好、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以一本书的阅读为依托,相机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在此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会概括或者简要复述,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单元语文要素也正契合了这些要点。
2.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从阅读检测回顾情节,到分享成果梳理内容,再到以问促思交流解惑,层层递进。既有文本内部的对话(尼尔斯成长的转折点),又有文本与自我的对话(尼尔斯的成长对你的成长启发),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共存思考,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与价值,真正实现名著对生命的滋养。最后通过引用诺贝尔颁奖词和作家名言,强调作品的文学价值,激发学生重读经典的热情,实现了从文本解读到价值引领的升华。
二、改进方向
1.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但部分表达能力较弱或阅读进度较慢的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分层任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思考框架和引导性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2.时间把控不够精准。由于课堂活动丰富,导致部分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例如,在小组展示环节,学生分享的热情较高,占用了较多时间,使得后续的讨论环节略显仓促,部分问题未能充分展开。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更加细化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并设置明确的时间提醒机制,精简汇报要点,确保教学流程的紧凑性和完整性。
此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能力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让名著阅读课堂更加生动、高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