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东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统一检测
高二历史
2025.7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城市遗址,其主体遗存有“外城壕和外城墙”两重城垣,与
陕西省周原遗址城圈结构相似。遗址中的殷遗民墓出土了大量陶簋,均为周的样式。
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中多次提及“燕侯”。该遗址
A.说明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反映了分封制促进文化传播
D.验证了王权与神权结合
2.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统治秩序被破坏。下列史料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②“八佾(y)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④“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政府主导的人口迁徙
公元前230年
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位于今河南)
公元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
公元前219年
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位于今山东)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岭南地区),为(设置)桂林、象
公元前214年
郡、南海,以適遣成
①配合了秦统一的军事行动
②有利于秦朝削弱地方势力
③有助于秦朝加强边疆控制
④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汉初学者陆贾认为:“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统治者应做到“国不兴无事之
功…稀力役而省贡献”,以达到“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的效果。这一主张
A.体现德治与法治之争
B.适应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C.为豪强地主势力服务
D.表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0
5.西汉推行察举制后,朝廷规定被举荐者需“试家法”(考察其学术流派渊源),并严禁
“朋党相举”。东汉顺帝时期,又规定“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
试笺奏”。上述举措
①推动儒学自身的创新
②加强了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
③有助于提高官员素质
④打破门阀土族对政治的垄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唐两税法强调“量出以制入”“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两税分为上供中央、留
节度使府、留州三部分,由户部度支司总统,同时中央派遣黜陟使,“与观察,刺史约百
姓丁产,定等级”,“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由此可知,两税法
A,对藩镇的独立性有所约束
B.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解决了唐政府的财政困难
D.收税标准是以人丁为主
7.宋代“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农工商贾,皆得自奋”。临安府民妇李氏被雇佣
做“女使”期满后,“归乡自营茶肆,官府不加干预”。抚州士人李甲“家贫业农,后习
医术,成为名医”。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医学成就突出
B.文官、士人地位提高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普及
8.明初,太祖谕“民者,国之本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尤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
每户给以户帖”,“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
部,帖给予户”,“隐瞒户口者,家长杖一百,流三千里”。这一举措意在
A.助推“一条鞭法”
B.适应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强化宗族内聚力
D.加强人口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9.在江南地区,明中期以后木刻版画“登峰造极、光芒万丈”。出身刻书世家的黄应光的
《忠义水浒传》,刘君裕、郭卓然二人共同镌刻的《西游记》都是明代版画的名作。据此
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活字印刷术推动文化传播
B.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
C.受到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D.艺术呈现世俗化的特征
10.学者将古代王朝“据之则可控全域”的地区称为核心区。造成下图所示核心区变化
的影响因素有
①大运河裁弯取直
②政治中心的北移
③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④东南沿海平倭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晚唐五代北宋核心区
明清核心区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