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安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初一年历史试题(七下)(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考试形式:闭卷)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第 I 卷(选择题 56 分)本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随着民族大融合,南北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当时,隋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比陈强。于是,结束近三百年分裂状态的历史任务由隋来完成。这说明隋的统一( )A.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B.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2.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决定( )A.开通大运河 B.营建东都洛阳C.创立科举制 D.修筑万里长城3.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屡试屡中)。这说明科举取士依据(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4.“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已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这则材料称颂的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描写的社会现象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6.图 1 和图 2 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7.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据此可知(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8.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这反映了五代十国( )A.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B.开启了再次统一的进程C.结束了政权分立的局面 D.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任务9.艺术作品中蕴含着历史信息。图 3 可以见证( )A.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 B.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C.唐与回纥的友好关系 D.唐与靺鞨的友好关系10.他既是吟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寒意境的文学家,又是主张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是( )A.老子 B.荀子 C.韩愈 D.柳宗元11.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 9 州 26 县就治淤 1.8 万顷,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灌溉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民田达到 3600 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1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材料中的“太祖”是指( )A.赵匡胤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13.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4.《新元史·琉球》记载:“其地(澎湖)属泉州晋泉县。至元初,设巡检司,东为琉球,与澎湖相对。”这表明元朝( )A.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B.深受中原文化影响C.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D.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5.表 1 北宋到南宋的赋税南北比例的变化表表 1 中南北方赋税比例的变化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 B.对外开放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交融16.图 4 和图 5 共同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港( )A.繁荣的海外贸易 B.巨大的科技成就C.丰硕的艺术成果 D.强大的军事实力17.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A.方便安排祭祀 B.指导农业生产C.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传统文化18.图 6 诗词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A.浓郁的思乡之情B.飘逸的山水之情C.凄婉的惜别之情D.豪迈的报国之情19.图 7 所示年代尺上的“ ”,对应的时间用世纪、年代的方式表述为( )A.13 世纪 60 年代B.13 世纪 70 年代C.14 世纪 60 年代D.14 世纪 70 年代20.“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郑和船队能昼夜星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使用 B.活字印刷术的推广C.指南针的运用 D.火药的发明和使用21.明朝时期创造图 8 新阵法,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 郭子仪B.岳飞C.戚继光D.郑成功22.明末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据此推知,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是( )A.支持拥护 B.反对排斥 C.理解宽容 D.漠然视之23.南安文旅打造“来南安,会成功”城市 IP,因为南安出了一个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历史功绩是( )A. 七下西洋 B.抗击倭寇C.推翻明朝 D.收复台湾24.雍正时一位进士因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斩首,据此推断,当时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25.《明神宗实录》卷 361 记载“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此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C.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D.资本完成了原始积累26.图 9 名言共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民本思想C.家国情怀B.道法自然D.和而不同27.据图 10,找出明长城的起止点(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C.西起西域,东到京师 D.东起渤海海边,西至雁门关28.中国的节日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承载“辞旧迎新,祈福禳灾”美好愿望的节日是(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第Ⅱ卷(非选择题 44 分)本题共 4 题,第 29 题 8 分,第 30 题 12 分,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2 分,共 44 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1)根据图 11,简述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文册的皇帝名称。(2 分)(2)小华同学认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 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二 正是在以皇帝制度为突出标志的封建大一统社会里,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的农业文明。……它有利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但是,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也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即有思想的人不敢标新立异,公开表示不同意见,客观上又为封建专制统治者所利用。---摘编自全根先《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何以能长期存在》(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标志,并辩证分析其影响。(6 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2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1)根据材料一,简述被西北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君主;概括唐朝民族交往的主要形式。(6 分)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4 分)(3)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2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请根据材料,选择表 4 中两个历史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12 分。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历史事件、主题示例】历史事件 1:岳飞抗金。历史事件 2:文天祥抗元主题:精忠报国、坚守气节。(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同时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 1、2 和主题)南安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初一年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D C D B A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D D A A B D C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C A D B A C B A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29.(8 分) (1)洪武(或明太祖、朱元璋)(2 分)(2)【示例一】同意。(2 分)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提倡技术与品种改良,引进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和马铃薯;重视经济改革,如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明清统治者从多方面重视农业生产,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所以小华的观点正确。(一点 2 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共 4 分)【示例二】不同意。(2 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条件;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商帮兴起,如晋商、徽商等,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推动了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华的观点不准确。(一点 2 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共 4 分)【示例三】不同意。(2 分)明清时期,统治者通过政策推动,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手工业的推动,商帮活动的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中外贸易活动的促进等。综上,明清社会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华的观点不准确。(4 分)30.(12 分) (1)①特点:崇文抑武;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统治。(2 分。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②朝代:明朝。(2 分)(2)标志:皇帝制度(2 分)积极影响:创造了高度的农业文明;有利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2 分。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消极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束缚了社会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转型);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文化的发展(抑制思想文化创新)。(2 分。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 (3)演变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2 分。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31.(12 分)(1)唐太宗(2 分)和亲、会盟、设置机构、册封。(任选 2 个,共 4 分)(2)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密切了各族间联系,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任选 2 个,共 4 分。)(3)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中国古代经略边疆(任选 1 个即可,2 分)32.(12 分)【示例一】重要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2 分)主题: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2 分)论述:唐朝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教经典,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3 分)唐朝时,高僧鉴真受日本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3 分)结论: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积极对外交流的精神,增进了相互了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分)【示例二】重要事件: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2 分,选取其中两个即可)主题: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与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 分)论述: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它将文字和图像雕刻在木板上进行印刷,是印刷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洲,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制成泥活字,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是印刷技术的重大革新。活字印刷术传入东亚、东南亚和欧洲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在宋代逐渐发展为更精确、实用的指南针。后经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备注:三个论述选取其中两个作答即可,每个 3 分。论述共 6 分)结论: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 分)【示例三】重要事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2 分,选取其中两个即可)主题:中国古代科技的总结与传承(2 分)论述:《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记载了许多药物和药方,并附有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问世后广为流传,为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是明朝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编写,是一部科技著作。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备注:三个论述选取其中两个作答即可,每个 3 分。论述共 6 分)结论:《本草纲目》/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以不同的方式对当时的科技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在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