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厦门一中《语文》统编版初高中衔接 课件(共7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厦门一中《语文》统编版初高中衔接 课件(共7套)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古代诗歌鉴赏(四):比较类鉴赏和诗评类鉴赏
登快阁①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作者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
8.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题目类型归纳:
引出相关的类型诗歌,并要求考生进行比较的命题方式,简称为比较鉴赏类命题;所选诗歌近年来以课内背诵篇目为主。
设题角度——命题考点(比较点)
1、景(意象)、情感、意境的比较
2、表达技巧的比较(角度、手法、方式)
3、语言风格的比较
注意:比较双方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的:如直接与间接、动与静、虚与实、正面和侧面、视觉与听觉……
诗歌比较鉴赏类命题解题指导:
①整体感知诗歌,走好“前四步”
(标题、作者、意象、注释)
②定位比较区间、方式以及比较点
A、区间:是全诗的比较还是局部的比较?研读诗作对应的品评区;
B、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C、比较点:景情境?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③按照相应题型的答题公式,组织答案
(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区别、概括+分析的回答模式)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①《夜》诗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书》诗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色衰的悲愤情怀。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题目类型归纳:
引入前人诗评,并要求考生进行评析的命题方式,简称为诗评类鉴赏。
常见的命题模式大致有下列几种:
1.诗中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诗,有不同的版本,产生了一些争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前人评论某一词语是全诗关键,或有人对这首诗有某看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是……。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4.某诗评者认为诗中某一句最精彩,还有某诗评者认为诗中另一句最好,甚至否定前者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诗评引入式命题解题指导:
①弄清诗评的评价角度;
炼字?炼句?评写景特点?评思想情感?评艺术手法?
②研读诗作对应的品评区,读懂诗句,体会评价内容;
③按照相应题型的答题公式,组织答案。
晓上空泠峡
【清】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我赞同该诗展现出一种傲岸气度。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是为诗人登峡之背景,傲然气度飞出。
②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③第四句中关于卧于天地间倾听如雷般的瀑布声的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共14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走进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有何不同?
高中语文学什么?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初高中语文差异1:思维的进阶
请用一个三角形、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形构图,看看你能拼接成什么?
引发爱情悲剧的海难却为船上待宰的龙虾上演了生命的奇迹!
你能看出这两张照片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大家最爱的一本书是?
《活着》《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三体》《平凡的世界》
《蛙》《最好金龟换酒》
《放开那个女巫》《龙族》
《我的1979》《凡人修仙传》
《树上的男爵》《白夜行》
《活着为了讲述》《万水千山走遍》
初高中语文差异2:视野的拓展
林语堂认为,哲学家们大抵都不愿承认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人有一个肉体。柏拉图认为人是欲望、情感、思想的混合物;苏格拉底在《法伊多》中说道:“如果肉体从灵魂中解放出来,或灵魂从肉体中解放出来,那除了死亡便没有什么了。”灵与肉相互依存,人大抵就是一种“在中间”的状态:渴求知识也渴求醴水;向慕至高无上的真主也向慕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于是林语堂说:“既然我们被赋予了这种天性,那便做一个合理近情的人吧。”所谓合理近情的人,就是理解圣彼得在鞭笞、暴力、流血漂橹的恫吓下,背弃信仰的行为绝不高尚,但既然其根植于难以祛除的人性弱点,那便可以被宽恕。
——陈欣怡《身陷泥淖,心向圣殿》
初高中语文差异3:知识的精深
甚矣,汝之不惠
忌不自信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咨臣以当世之事
感受语文之美——音趣
《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 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
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与想象
你会如何形容海鸥?
上帝的游泳裤!
语文学习的终极方向:高考语文
1.阅读
(信息性文本、文学性文本、古代诗文)
2.作文
(以我手写我心,注重交际任务型写作)
3.语言运用
(成语、病句、衔接、书面表达、口语交际)
1.重视书写,坚持练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是考场阅卷最基本的要求。“字如其人”,字的大小方圆,体现的是一个人修养和气质。从高一开始,会定期下方指定练字纸,请按要求完成限时书写。
高一语文学习要求
2.注重阅读:语文积累,功夫在课外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只读教材,只会作题,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
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高一语文学习要求
3.勤于练笔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关注现实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养成随笔的习惯,我手写我心。
布置的作文要认真完成,培养下笔千言的能力,并且要注重修改提升。
高一语文学习要求
4.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提前做好语文课前准备。
课堂上认真听课、记笔记,不做与语文无关的事(特别是禁写理科试题)
课后背诵内容及时完成,文言内容要及时复习,不懂就问,当天消化。
高一语文学习要求(共10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古代诗歌鉴赏(一):景、情、境
景:写了什么景?如何写景?为何写景?
什么景——意象的选择
一般不会单独考查。
如何写景——写景的角度与方式
方位(远近、高低、俯仰、点面)、动静、虚实、正侧、色彩、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白描、色调
为何写景?
——两个落脚点:意境的构造以及感情的抒发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思考:诗歌的三、四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境:造了什么境(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意境的表达:本诗通过AA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BB的CC图。
AA是构成意境的意象
BB是形容词,用以概述意境的美学特征
CC是意境的轮廓,可简单用时空来概括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诗歌的颔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情:抒发了什么感情?如何抒发感情的?
抒了什么情
1、感情多元化,逐联分析,避免遗漏。
2、如何提炼诗人情感,可从意象分析、诗歌类型、卒章显志、知人论世等方式去提取。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思考:陶渊明的《杂诗(其二)》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常见情感之概括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惜别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悠闲
黑暗官场之苦闷、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无奈、贬官谪居之愤懑
如何抒情:即抒情方式的考查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助外物来表达感情。
①借景抒情:景情关系、衬托关系(以乐写哀);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③借古抒情:常常出现在怀古诗、咏诗诗中。
借古伤今(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借古讽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古伤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意:直接与间接抒情可同时出现,使诗歌的节奏富有变化。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思考: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共11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时评类写作(一):写作初准备
学写时事评论,要先准备什么
·了解什么是时评
·了解什么是时评的起点
·了解写好时评,我们需要培养哪些写作素养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时评的概念
①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②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③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时评的基本特性
问题——时评写作的起点
时评写作是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或者产生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如何通过事件来表达自我看法呢,切入点十分关键,而切入点的选择,在写作过程中就具体表现为一个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一事件,我们可以发掘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问题,体现出不同的评论立场。因此,寻找有价值的问题是写好时评的第一步。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老陈——高速公路开车——对不对?(妨碍交通安全)
小陈——举报自己的父亲——该不该?(情与理的矛盾)
交警——将处理意见发布到微博上——可不可?(权力边界)
1.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时代感。
关注社会热点时事,不仅是要知道这件事,还要知道相关的周边新闻,以及各家媒体、专业新闻人对该事的分析。通过持续地关注时事新闻,就能将自己融入这个时代中,在宏观上把握这个社会的基本脉络。知道自己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转而在写作中,你的选题,你的语言,你的观点,还有你的立场和判断,都会贴着这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味道和温度。
2.关注新闻评论,训练评论思维
看每一条新闻的时候,其实潜意识中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都在默默地进行着评论。因此,在看新闻时,要有意识地向自己提问“如果让我去评论这件事,我会怎么去评?”;并且,进一步关注相关新闻的评论,比较观点及其角度差异……在持续关注中,渐渐养成评论思维方式。
3.培养时事联系感
写时事评论,很多时候不是仅就一条新闻说事,而是考验一个人将不同新闻联系起来的能力,从看起来没有关系的新闻中寻找联系,从今天的这条新闻想起一个月前的另一条新闻,在比较中凸显一种观点。由此及彼,正说反说,旁征博引,将一系列类似的新闻结合起来评论,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4.培养随手积累资料的习惯,建立个性化资料库。
利用手机或随身携带的纸笔,随时把自己的发现和思想火花记下来。在信息的海洋中,层出不穷的信息和此起彼伏的热点会激发很多想法,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时效的节奏让一个人很难停下来对着某个问题认真地、多花几分钟去想一想。还没仔细想一想,眼球很快被另一个新闻热点吸走了。因此,记下碎片想法后,随时翻看记录,敦促自己去“想清楚”;这其实就是为“培养时事联系感”做准备。(共13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古代汉语语法: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的考点
1.作为文言翻译题的得分点;
2.作为选择题直接出现;
3.隐藏在文本细节题的考查当中;
4.从断句题当中间接考查;
高中必须掌握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1.判断句——“是”
基本句型:……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变式一:……,……也(夫战,勇气也)
变式二:……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变式三:……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外,判断动词“为”“是”、判断副词“乃”“则”以及表示否定的“非” 等均可以组成判断句。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被动句
① “为……所” 结构的被动句
为天下所笑——为天下(所)笑
② “见+动词”结构的被动句
见陵之耻、信而见疑
还请您见谅
③ “于” 字引导的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
④ 语意上的被动句
感我此言良久立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与宾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省略介词“于”
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③省略谓语,根据前后文自行补充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4.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主谓倒装:
将谓语调到主语之前,产生倒装的效果,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
如:“渺渺兮予怀”
状语后置句:
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句,将原本在动词前面的状语调整到动词后面,产生倒装效果。
原来句型:状语+动词
基础句型:动词+于(以、乎)+状语(介宾短语)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相与枕藉乎舟中”
“农人告余以春及”
定语后置句:
将原本在中心词(主语或宾语)前面的定语转移到了中心词的后面,造成倒装效果。
原来句型:定语+中心词
基本句型: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
变式一: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变式二:中心词+定语+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变式三:中心词+定语(金人十二、白璧一双)
宾语前置句:
将原本在谓语后面的宾语提前,造成倒装效果,一般来说,宾语前置有明确的语法要求。
语法要求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需要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胡、安、焉、曷……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何今安在哉?”
语法要求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莫、未、休、弗、不
“未之有也”
“而莫之夭阏者”
情况3:起强调作用的宾语前置
一般以“之”和“是”作为提宾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陋之有”
“唯利是图”
“马首是瞻”(共11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时评类写作(二):写作思维支架
为何需要写作思维支架?
问题是时评写作的起点。当问题明确了以后,我们该如何展开分析呢?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我们,定然是不熟悉,甚至是茫然的,这个时候我们便需要借用一些成熟的、完整的分析过程来予以参考和模拟,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最终打破这个支架,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
常见的写作思维支架
·引——议——联——结
·层层质疑模式
基本结构:“引——议——联——结”
引: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初步表明态度。
议: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
联: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
结: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引: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旨是第一要点。
在开端处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议:是指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联:就是联系拓展,学会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
一般材料只是个例,要学会进行由“点”到“面”的练习与拓展,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这种缺少文化自信的现象十分普遍,文艺创作如此,城市建设也如此。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石家庄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但是他们不展示这种背景下的本土文化,却造一个山寨狮身人面像,结果引发埃及有关部门的不满.如果对本地文化有充分的理解,能从当地建筑中发现美的因素,又何至于抄袭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狮身人面像?
——《抄袭是没有底气的表现》
还是回到英雄失足上来。少年英雄犯罪未必全是坏事,他至少戳穿了不切实际的想象,以为人可以背负一生的道德盛名,可以时时刻刻都是模范。人们啊,褒扬德行,鼓励义举,请不要忘了,英雄有凡人的一面,一次开花不等于终生放彩。
—— 《一次英勇≠终生模范》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一般最后一段,注意回扣材料或观点、标题,可以是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总结,可以联系社会或个人的情况进行升华,可以辩证分析,反面补充,可以是排比概括式总结,可以是意蕴分析总结。
发展结构:层层质疑
针对所研究问题,通过不断质疑试错的方式,从而逐步逼近正确结论。
A——对吗?不对
B——对吗?也不对
C——对吗?还是不对
原来是D。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 》
问题:为何古代诗人总是喜欢用“木叶”,却很少看到用“树叶”?
质疑1:是不是古代人都不喜欢用“树”?
质疑2:是不是古代人文字过度简省?
证据3:很少用树叶,却有人用 “落木”
结论:这一问题的答案跟“木”字有莫大的关联。
①作为一名也曾亲历过养蚕风波的学生,我认为科学老师们的这种强制要求的确欠妥。本该是学生探寻“动物的生命周期”,却演变成了“桑叶荒”的闹剧和家长的单方负担。这一科学探寻课程的开展应当被反思。
②小学科学教师们的初衷是好的,这点不容置疑……但是即便是再好的教学目的,最终落到实处,由学生来具体执行时,都是无法逃过可行性检验这最要紧的一关的,就以杭州市的“桑叶荒”为例……
③退一步说,即便是勉强凑足了养蚕的桑叶,难道学生真的就能从中有所得有所获吗?……
④当然,即便如此说,不免会有委屈的科学老师为自己辩护:学生的执行不力才是酿成课程失效的关键,我宣扬科学的素质教育难道有错?……(共8张PPT)
厦门一中初高中衔接课程
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以《精神明亮的人》为例
为何要做读书笔记
强化阅读记忆
提高阅读体验
沉淀阅读成果
助养阅读习惯
①就像一份丰富大餐,它的丰饶和美味,几乎照顾到我肠胃的每一层褶纹。
评价:吴散人写的序,比喻很恰当,很喜欢“褶纹”这个词用在这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评价:福楼拜一个对时间极其吝啬的人却每天惦记着看日出,“猝然绊倒”写得很有感觉。
③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评价: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
阅读笔记的规范要求
1.格式要求:摘抄+评点(一则)
2.评点要求:
①内容:不做具体文学评价,多问为什么(思想)
②字数:大概100字左右,言简意赅,不说废话
③重点:抓出所摘内容的精神内核(目的)
3.摘抄要求(出处要标明):
①文章的精要观点(认可?寻例?深化?)
②文章的名人名言(作者+书名+内涵)
③文章的典型素材(概要+内涵)
1.笔记本
便于长期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随时记录,便于携带和分类,也便于日后查阅。
3.卡片
便于分类,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全文复印
便于保存,但是缺乏抄写过程,不利于理解记忆;
读书笔记的载体
精要观点之摘抄
①古典场景的流失,不仅意味着生存资源之一的自然风物的流失,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失。在不久的未来,那些对大自然丧失原始记忆和想像力的孩子,最终将对那些古典美学价值彻底地“不知所云”、“如盲摸象”。
——王开岭《古典之殇》
评:正如法国哲学家托克维尔所言,当历史不再照亮未来,人类将在黑暗中徘徊。古典场景作为历史的一个侧面,其日渐之流失折射出的是文化密度的稀疏以及文化承继的断裂。其实何止是古典场景,立足于现今日新月异之璀璨时代,古典传统又该何去何从?
②爱默生在《谈自然》中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够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真正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评:正如爱默生在《谈自然》中所言,童心与自然总是具有天然匹配性,他们具备着情感深处的关联——纯粹单纯、天真简单。而随着时光流驶,人其实都在做着一道道减法,逐渐演变成了王开岭笔下所谓的“儿童的奴隶”。
名人名言之摘抄
素材摘抄
③整个19世纪,俄国的青年已过惯了判决和牺牲的日子。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罪时仅28岁,他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他配得上,他的狱友和精神兄弟们全配得上!于是更多的俄罗斯青年就有幸听到了那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声音:“谁之罪”“怎么办”“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单凭这俯拾皆是的标题就足以证明:俄罗斯文学在艺术之外竟挑担了如此繁重和危险的职责。
——王开岭《俄罗斯课本》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刑判决并没有磨碎他作为俄国热血青年肩上所担负的繁重责任,而是带来了更深程度之思考:我做得是否还足够?作为一把捅入俄国社会的尖刀,刺痛的是大众的良心,挑动的是社会的底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