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 运用(18分)学校开展“光影中的传承——电影进校园”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影坛资讯】1.(6分)阅读回答问题。 春风拂面,光影流金。2025年4月18日晚,全球电影人纷至沓来,共同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 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本次北京国际电影节以“新质光影 美美与共”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令人目空一切的活动,聚焦前言科技,展现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融合,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同时,电影节还搭建了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之间的深度对话与合作,让电影艺术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相辅相成,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这些活动让观众们对电影技术革新的无限可能深感震撼,并对电影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多元魅力目眩神迷。(1)上面是宣传组的同学编写的一则消息。请你确认文段中的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挂在舞台上遮挡用的幕”的意思,所以“帷幕”中没有错字。B.因为表达“科学研究中最新的领域”的意思,所以“前言”中没有错字。C.因为表达的是“灿烂美丽”的意思,所以“绚丽”一词中没有错字。D.因为表达的是“震动,摇撼”的意思,所以“震撼”一词中没有错字。(2)你检查上面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 B.目空一切 C.相辅相成 D.目眩神迷(3)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对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词“新质光影”或“美美与共”的理解。【电影记忆】2.(4分)阅读回答问题。 1905年,北京“大观楼”首映,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横空出世,①_____,正式宣告了中国电影的诞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但中国电影并未因此停滞不前,反而激发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的创作热情。《风云儿女》等影片②_____,反映现实,成为号召大众团结一心、奋起抗争的精神力量,为那个动荡的时代注入了希望与勇气。 20世纪80年代,第五代导演全面登场,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与活力。陈凯歌的《黄土地》,以独特的美学风格革新了中国电影的语言【甲】张艺谋的《红高粱》,用极具民族特色的表达将中国电影推向了国际影坛。这一时期,新老导演同登创作舞台,拍摄出大量不同风格【乙】不同类型的作品,共同谱写了中国电影的辉煌乐章。 2025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③_____,闪耀在世界银幕之上,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强大魅力与无限潜能。 120年间,中国电影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辉煌,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电影人的汗水与智慧,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梦想。(1)同学们想为这段介绍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文段加入一些比喻句,以增强文段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你认为在横线处依次填写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①好像一面镜子 ②犹如一颗明珠 ③如同一座里程碑B.①如同一座里程碑 ②好像一面镜子 ③犹如一颗明珠C.①如同一座里程碑 ②犹如一颗明珠 ③好像一面镜子D.①犹如一颗明珠 ②如同一座里程碑 ③好像一面镜子(2)有同学对【甲】【乙】处的标点符号拿不准。你认为下列标点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电影之歌】3.(5分)阅读回答问题。鸣岐凤鸣岐山,鱼潜渭水。黍麦离离,葛麻苇苇。适此乐土,我居我处。适此乐土,我居我处。维鹊有巢,维我有家。筑之营之,成室成家。适此乐土,我居我处。适此乐土,我居我处。父母之急,匍匐救之。守家守土,如山如阜。适此乐土,我居我处。适此乐土,我居我处。(1)同学们观看《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后,摘录了电影插曲《鸣岐》的歌词。你发现歌词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重复咏唱。这个特点让你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 ① 》,其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② ,③ 。”(2)一位同学拟写了下面的赏析文字。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鸣岐》开篇以“凤鸣岐山,鱼潜渭水”这种比兴的手法,引出西岐百姓对美好家园的憧憬,进而描绘家园丰饶的景象和人们愉快劳作的场景。整首歌一唱三叹,表达了西岐百姓守护家园。【光影余韵】4.(3分)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你用上“传承”“创新”“贡献”三个词,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从黑白胶片里的家国情怀,到数字光影下的创新表达,每一部经典电影都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智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影院,用年轻的视角解读经典;分享观影感悟,让更多人感受电影的魅力;尝试剧本创作、短视频拍摄,用创意为电影文化注入新活力……让我们以这次主题活动为起点, 。二、古诗文阅读(16分)5.(4分)默写。(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2)是故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3)当你和朋友聊起梦想中的“世外桃源”时,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 ,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6.(5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诗一开始就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继而写① 的事情;风雨不眠之夜,诗人由眼前个人的痛苦,想到积压在心头的家国深忧,产生了“② ”的强烈愿望。一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③ 的伟大胸怀。(2)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这样评论:“(杜甫)身经离乱,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请结合《石壕吏》或《春望》,谈谈你的理解。7(7分)阅读《北冥有鱼》,回答问题。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志怪者也”中的“志”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淡泊明志 B.专心致志 C.聊斋志异 D.有志者事竟成(2)下列关于“鹏”的语句,结合语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理解:鹏硕大无比,它因愤怒而飞起,展开的双翅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乙】去以六月息者也。理解:鹏善借长风,它从北海迁往南海时,所凭借的就是六月的大风。【丙】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理解:鹏目光锐利,当它从高空向下俯视的时候,可以看到天空的尽头。(3)根据《北冥有鱼》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蜩与学鸠①笑之曰:“我决②起而飞,抢③榆枋④,时则不至,而控⑤于地而已矣,奚⑥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⑦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⑧也!而彼且奚适也?”(取材于《庄子 逍遥游》)注:①[蜩与学鸠]蝉和小斑鸠。下文“斥鷃”指池沼中的小雀。②[决]迅疾的样子。③[抢]触,撞。④[枋]檀树。⑤[控]投,落下。⑥[奚]何,何事。⑦[适]到……去。⑧[至]达到极点。 “笑”与“飞”,体现格局,折射境界。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因为它们奋力而飞,也只能“① ”;斥鷃“笑”大鹏,是因为它目光短浅,满足于“② ”;而大鹏却能“③ ”,展现的是超越凡俗的宏大志向。三、名著阅读(5分)8.(5分)文学经典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提出了它的观点(见表)。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骆驼祥子》《朝花夕拾》中任选一部作品,选取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你的看法。100字左右。文学经典或揭示了不朽的精神,或提出了普遍而深刻的问题,或创造了艺术的高峰……给一代代人启发和力量,成为流淌在人类精神长河中的活水。文学经典也因此生生不息。四、现代文阅读(21分)9.(8分)阅读《电影院的座椅为什么是红色的》,回答问题。电影院的座椅为什么是红色的 ①看电影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过电影院椅子的颜色?很多电影院的座椅都是红色的,而这个颜色并不是随意挑选的。 ②想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要先从人类眼睛里的视觉细胞说起。 ③人类眼睛里有两种负责感光的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又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蓝紫光、绿光和红黄光最为敏感,它们相互配合组成了我们的彩色视觉。但是视锥细胞需要在光线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它们主要负责的是明视力。视杆细胞只有一种类型,它们跟彩色视觉关系不大。但因为视杆细胞对光线更加敏感,因此它们主要负责的是暗视力。能在夜间以及光线非常昏暗的地方,帮助我们看清东西。而人眼中的明、暗视力两套系统,使得我们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对颜色的敏感度出现了差异。 ④1825年,捷克解剖学家浦肯野发表了一篇文章,记录了自己对明、暗视力的观察。他发现,在黎明,太阳升起之前光线非常暗,人们看到的东西主要是黑白的,特别是红色,在光线不足的时候尤其暗淡。而随着太阳慢慢升起,亮度越来越高,人们会最先分辨出蓝色,然后是绿色,最后才是红色。就这个现象,浦肯野做出了推测,随着光线越来越弱,人眼对红色的敏感度会下降得更快。也就是说,在暗光下,人眼对红色最不敏感。这个现象后来也被称作浦肯野效应。在后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这一点。 ⑤电影院在播放电影时,会熄灭绝大部分灯光。这种情况下,屏幕就是最亮的光源,上面的光线亮度是足够让视锥细胞发挥作用的,我们才能够看清各种各样的色彩。相比之下,座椅所在的地方几乎是一片漆黑。座椅椅背反射的微弱光线几乎不会引起视锥细胞的注意,而视杆细胞是有可能感受到这些微弱的光线的。这时,座椅椅背的颜色就至关重要了。 ⑥如果座椅椅背是绿色的(波长在500nm左右),视杆细胞对这个波段下的光线非常敏感,我们的视线里就可能总是会出现椅背的轮廓,从而影响观影体验。如果座椅的椅背是红色的,在观影厅昏暗的环境中,视杆细胞对红色光线并不敏感,所以这样的座椅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不会影响观影体验。 ⑦当然了,无论是视锥细胞还是视杆细胞,在昏暗光线下对深紫色和黑色的敏感度都不是很高,从理论上来说这两个颜色也可以作为电影院座椅的“候选色”。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电影院里的椅背都是黑色或者深紫色的,也是挺诡异的。所以,绝大部分的电影院里采用的都是红色或者暗红色的座椅(1)文章以“电影院的座椅为什么是红色的”为题,有哪些好处?(2)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甲】人类眼睛里负责感光的细胞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乙】人眼的视锥细胞对光线更加敏感,主要负责的是暗视力。【丙】浦肯野推测,随着光线减弱,人眼对红色的敏感度下降更快。(3)阅读文章,解释电影院的座椅为什么是红色的。(4)结合文章内容推断,观影厅里提示紧急疏散逃生的标志,最可能以哪种颜色为背景色?为什么?【甲】红色 【乙】黑色 【丙】绿色10.(13分)阅读《西吉之秋》,回答问题。西吉之秋 ①西吉很远,在银川下飞机,乘车跑5个小时,再绕一段斗曲蛇弯的盘山路,才能够到达。 ②西吉之北,有丹霞地貌火石寨。丹霞地貌,在我国其他不少地方都有,但在被一片荒山秃岭包围的西吉,就显得绝无仅有一般的可贵。【甲】望尽四周土黄色还是土黄色,一直连接着遥远的天际线,只有这里呈火红色,还有漫山的郁郁葱葱,简直如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童话。我来时正是秋天,这里的人们告诉我,今年雨水格外充沛,山上的树木显现出几十年来少有的丰姿绰约。 ③猜想当年跋涉在古丝绸路上的人们经过这里时,一定和我一样眼睛为之一亮。看那山山擎天,山岩上千年风化的皴痕,留下历史的沧桑。醒目的赤色对峙着西北格外热烈的秋阳,雄风凛凛,每一道阳光都在它们的上面迸射出嘹亮的回声。而山岭上那些杂花茂树,特别是新种不久的亭亭玉立的白桦林,越发让西北的秋天也可以如内地一样秀丽斑斓。 ④西吉之南,有震湖一泓,更是属于西吉得天独厚的奇迹。它是1920年震惊世界的海原8.6级大地震的产物,有人说它是震后出现的堰塞湖,有人说是强烈的地震把地下水震了出来。无论哪种说法,它都属于灾难之子。它将痛楚留给了昨天,而把美留给了我们后人。 ⑤说它属于西吉的奇迹,还在于西吉严重缺水。在这样一片水贵如油的地方,却突然降临这样一片湖泊,水色潋滟,波光潾潾,让四围的山长满青翠的树木,鲜艳的花草,让几千年来干燥的风带来湿润的气息,再不是粗糙的撩人,而是如同温柔的抚摸,由此,慰藉着西吉这片干旱饥渴的土地和西吉人的心。 ⑥高原湖泊,见过不少,真的没有见过这样的奇迹。来到震湖一看,远比想象的还要壮阔。两岸青山如黛,一湖绿波如练,船尾溅起的浪花如雪。湖水中的水草,柔曼如灵蛇舞动;前面的湖面水平如镜,静静的,像是一匹睡着了的丝绸。【乙】远处飞起的鸬鹚、大雁、野鸭,还有不知名的水鸟,轻轻地撩起湖面的涟漪,柔若无骨地跳跃着,在秋阳的反光中,宛如在弹奏钢琴,飞溅起一片清脆悦耳的音符。特别是看到一只娇小的水鸟贴着水面,从湖的这岸一直飞到对岸,在水面上留下一条笔直的线,如同一把剪刀将湖水剪裁成一袭漂亮的西北裙裾。 ⑦真的想不到如此偏僻的西吉还有这样漂亮的景致,如果把火石寨比喻成西北的汉子,那么,震湖无疑属于西北的女子。秋风吹拂,枝摇叶动,连带着整座山随之一起摇曳时,火石寨像是西北的汉子,唱起歌儿一样飘入云天。秋阳映照,湖光鸟影,一起沉入湖底,震湖像是西北的女子,枕水做着风情万种的梦。 ⑧西吉最让我难忘的地方,是西吉县城边的将台堡。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背靠山,整座小镇屹立在高台之上,巍然俯瞰前面的一马平川,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秋,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就是在这里会师,宣告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无数赫赫有名的将军,来到这个荒僻的小镇,将台堡简直成了将军堡。 ⑨让我伫立很久的地方,在堡内,当年的红军指挥部,如今的历史展览馆一个角落里,在展板的左下方有一个16个人的名单。这是1936年的那个秋天,红军在这里会师后翻过六盘山到延安之前,留在这里的16名红军战士的名单。他们不是因伤病,就是年龄太小而不得不留下来的,是西吉的百姓收留下了他们。当匪帮来到这里,搜剿这些红军战士的时候,是西吉的百姓保护了他们。其中一名叫余月才的小红军,当时只有12岁,被一家姓余的百姓收养,当匪帮的枪尖对准小红军的时候,这家人挺身而出,高叫着:“这么小的娃是啥子红军嘛,他是我家的娃!”他活了下来,从此改姓余,和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⑩站在这里,面对着不会说话的一个个名字,却像听到了千言万语,并看到了那一张张沧桑却那样让人感动的面孔。如果说,火石寨和震湖是西吉的山神和水神,将台堡则是西吉的魂。在经过76年后的这个秋天,站在这里,我垂首向西吉双手合十。(取材于肖复兴同名文章)(1)文章以游踪为线索,记述了作者秋日游览西吉的经历。阅读全文,梳理作者在西吉的所至所见,填写表格。所至 所见 特点西吉之北的火石寨 ① 秀丽斑斓西吉之南的震湖 秋阳映照、湖光鸟影 柔美、风情万种② 古镇、红军指挥部 ③ (2)文章中反复提到震湖是“奇迹”。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3)文章写景语言生动传神,饱含感情。请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品味其表达效果。(4)文章结尾处写道:“在经过76年后的这个秋天,站在这里,我垂首向西吉双手合十。”阅读全文,结合“垂首”“双手合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五、作文(40分)11.(40分)作文。 岩石记录着时间的脚印,这是时光走过的痕迹;宝塔山留下贺敬之的脚印,足迹里沉淀着温暖的记忆……用脚步丈量世界的你,遇见过什么人,经历过什么事,看到过怎样的风景,留下了怎样的成长印记?请以“这里留下了我的足迹”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开头第一行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12.作文。 好的电影多有扣人心弦的剧情。生活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故事。请以“像电影一样精彩”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开头第一行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参考答案1.(1)B(2)A(3)示例:“新质光影”:主题强调电影技术的革新(如前沿技术的应用)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美美与共”:主题体现电影节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交流与合作,通过多元文化的交融,共同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2.(1)B(2)D3.(1)①诗经②③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原句“表达了西岐百姓守护家西”成分残缺,应改为“表达了西岐百姓守护家园的情感”。4.示例:传承经典电影的文化基因,创新表达形式,为人类文明贡献青春力量。5.(1)心忧炭贱愿天寒(2)学然后知不足(3)示例: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6.(1)①群童抱茅、全家遭雨淋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忧国忧民、舍己为人(2)以《石壕吏》为例,杜甫亲见安史之乱中官吏抓壮丁的场景,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如实描写官吏的凶狠与老妇的悲苦,“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记录了老妇被带走后的凄凉。诗人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客观叙述,既展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也暗含着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正是“身经离乱,亲见民间疾苦,发抒自己感想”的体现。7.(1)C(2)【乙】(3)①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②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③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揭示了不朽的精神。保尔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定信念,为理想顽强奋斗。他的钢铁般意志激励着一代代人面对困境不屈服,这种精神赋予作品强大生命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灯塔。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它提出了普遍而深刻的问题。书中展现中国革命道路探索,让人们思考在困境中如何为民族谋出路。其对理想信念、奋斗意义的探讨,跨越时代,给不同时期的人以启发,所以经典永不褪色。示例三:《骆驼祥子》:作品提出了普遍而深刻的问题。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揭示旧中国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这引发人们对社会、人性的思考,即便时代变迁,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仍有价值,使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示例四:《朝花夕拾》:创造了艺术的高峰。鲁迅以独特的笔触,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幽默又犀利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人物刻画,如长妈妈等,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经典经久不衰。9.(1)①以问句为题,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②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即电影院座椅为红色的原因。(2)【乙】(3)因为在电影院昏暗的环境中,视杆细胞对红色光线不敏感,红色座椅不容易引起观众注意,不会影响观影体验;同时黑色或深紫色虽也符合光线敏感度要求,但视觉效果诡异,所以大多采用红色或暗红色座椅。(4)【丙】绿色。因为视杆细胞对绿色波段的光线非常敏感,在昏暗环境中能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便于紧急疏散逃生。10.(1)①丹霞地貌呈火红色、漫山郁郁葱葱,山山擎天、山岩有历史沧桑感②西吉县城边的将台堡③历史悠久、地势险要、有革命历史意义(2)震湖是地震的产物,却在严重缺水的西吉形成壮阔湖泊,让周边长满青翠草木,带来湿润气息,慰藉土地和人心,这种在灾难后孕育的美丽与生机,堪称奇迹。(3)示例一(甲句):用“土黄色还是土黄色”与“火红色”“郁郁葱葱”对比,突出火石寨在荒山秃岭中的独特与可贵,“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童话”的比喻,生动写出其带给人的惊喜,饱含赞美之情。示例二(乙句):将水鸟撩起涟漪比作“弹奏钢琴”,留下的线比作“剪刀剪裁裙裾”,形象写出水面动态之美,“柔若无骨”“清脆悦耳”等词,赋予画面灵动之感,体现对震湖的喜爱。(4)作者“垂首”“双手合十”是对西吉的自然美景、红色历史及西吉百姓善良勇敢的崇敬与感恩,既有对这片土地孕育奇迹的赞叹,也有对革命历史和保护红军的百姓的缅怀与敬意。11.12、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