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七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七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七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戏剧的文学性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绝不是华丽的台词,而是通过独特的戏剧情境、引人入胜的故事,发掘出独特的人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中国当代戏剧有很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高分,也有不及格。有些作品过于依赖“主题当家”,有的作品“见事不见人”。它们的根本问题都是“文学退位”,立起来了不等于“立得住”,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不等于“传得开”,更遑论“留得下”。古希腊戏剧多是国家行为,即多为“命题作文”,但最后保留下来的戏剧,叙事技巧高超、深刻发现挖掘了人性、完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它们流传至今并被不断排演的原因,是其舞台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很多戏剧作品的“创意”“立意”很吸引人,但好的创意不等于好的剧作。同样的“母题”由不同的剧作者写出来,品质完全不同。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在他们之前,同样的故事被前人多次写过,但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学家手上,那些故事才获得了卓越的文学品质,成了经典的戏剧作品。可以说,剧作者思想的高度、人文情怀的高度,决定其提炼人物的高度。在塑造“这一个”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历史、环境、语境等多方面的还原,让“这一个”从思想的、主题的概念中摆脱出来,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使戏剧人物比生活中的人更丰满更丰富,有血有肉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从而成为戏剧文学画廊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这一个”。
(摘编自冯俐《动人的是文学的“精神”》)
材料二:
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材料三: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内调和。宗法制的国家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僵化统一的思想教育、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等,造成了克已思维模式。强大的社会力量往往支配着个体的性格,不允许他做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过于浓厚的群体意识使得个体人格趋于依附认同。他们只能放弃特殊性和独立性,把个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整合同化到群体中去,按照群体意愿行动。如果执意要追求个体的人格独立,结果只能是在现实中被毁灭。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的适度,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人物往往在不幸中选择隐忍,把自由与幸福寄托于来世。
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外扩张。在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独立判断,常能够做出毫不妥协的选择,有时甚至会把个人的判断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之上。这种过于独立的判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近乎武断,从而产生不理智的举动,走向意志的反面。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已力量的抗争与冲突。
在《俄狄浦斯王》中,异己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雷特》中,异己力量是主人公性格中的弱点;在《人民公敌》中,异己力量是某种与主人公为敌的社会势力。
在这些矛盾中,人是主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他们努力地想摆脱宿命,想通过自己的进取和拼搏把握自己的生命航程,然而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接近置他们于死地的泥潭。
(摘编自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材料四: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摘编自王旭晓《美的奥秘》)
1.下列对材料一“戏剧的文学性”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的文学性,不仅需要华丽的台词,更需要剧作家借助独特的戏剧情境、引人入胜的故事,发掘出独特的人性,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B.中国当代戏剧有很多“命题作文”,过于依赖“主题当家”而“文学退位”,即使有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也未必获得认可而流传于世。
C.古希腊戏剧多是国家行为的“命题作文”,但最后能够保留下来的戏剧,凭借其舞台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流传至今并被不断排演。
D.《西厢记》《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并不在意作品的“创意”“立意”,而是凭借剧作者思想和人文情怀的高度提炼出人物的高度。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戏剧主人公多为小人物,西方悲剧主人公多为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因而西方悲剧表现强者与强者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表现弱者与强者的冲突。
B.中国古代戏剧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西方的悲剧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二者都有悲剧性,都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都可以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
C.中国和西方社会分别以群体和个体为本位,前者强调向内调和而后者强调向外扩张,这使得前者造成了克己思维模式而后者常能够做出毫不妥协的选择。
D.中国悲剧中的主人公常选择在不幸中隐忍,就如《窦娥冤》的主人公;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具有鲜明个性,抗争异己力量,就如《哈姆雷特》的主人公。
3.下列选项,其性质不属于材料四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与妻书》中的妻子是悲剧人物,她夫妻恩爱且怀有身孕,而丈夫却决心以身殉国而给她留下一封遗书。
B.《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悲剧人物,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最终在家家户户的“祝福”声中凄然死去。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是悲剧人物,他面对高俅、陆谦的陷害与追杀一忍再忍,最终被逼反抗。
D.《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男女主人公是悲剧人物,两人诚挚相爱,却因家族世仇无法结合而最终殉情。
4.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两人之间的关系。
5.材料一二三都谈到作品中的人物,三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双黄蛋
李士民
大黄鸡临走前,下了一枚双黄蛋。
双黄蛋被我娘小心地放在灶台上,鲜亮,生动,温热,像贵客临门。其实,双黄蛋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是我娘从它身材的肥胖程度判断得出的。
大黄鸡要去的地方并不远,柳湾村,我大姨的村庄。前段儿,我大姨病了,做了手术,身子弱。平时,我大姨对我娘好,我娘要我大姨的绣花鞋,我大姨眼都不眨就从脚上脱下,我娘要我大姨家的山羊,我大姨就把羊绳从树上解开,递给我娘,脸都不红。大姨说,我娘就是要她的头,大姨也会割下来。
这会儿,大姨病了,我娘也不能无动于衷,其实,我家也拿不出贵重的财物帮助大姨,所以,我娘准备把大黄鸡送过去,给大姨炖鸡汤。
没想到,忠诚的大黄鸡,在最后分别的时刻,奋不顾身下了一个双黄蛋。
第二天一大早,我还在被窝里梦游,就被我娘拽醒了,娘把煮好的双黄蛋放在枕头边,告诉我,这个双黄蛋,你和弟弟分了吃,一人一个黄。我兴奋得像得到了一个恐龙蛋,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一连点了六个头。
于是,我把弟弟拽起来,商量怎么吃双黄蛋的事。我弟弟平日看起来像个傻蛋,争论起吃的事,像个滑溜的驴屎蛋,他提出让我吃鸡蛋白,鸡蛋黄留给他。我说不行,咱比赛,谁赢了谁吃完,谁输了谁不吃。弟弟攥紧拳头,比就比,剪刀锤子布。
剪刀锤子布,三局两胜,弟弟变成了缩头乌龟,他立马哇哇大哭起来,滑到地上打滚、蹬腿、耍赖皮。我说上次比赛取消,咱们再比一次,这次是长跑比赛,谁先跑到沱河堤,谁就是赢家,谁是赢家,双黄蛋就是谁的。
我手里捧着双黄蛋,嘴里喊着三、二、一,和弟弟撒腿向沱河方向跑去。当然,这次耍赖皮的是我,很明显,论长跑,弟弟哪能是我的对手,几分钟后,弟弟就被我甩在了后面,再过几分钟,弟弟的影子就被庄稼淹没了。
我一口气跑到沱河岸上,手里高高举起胜利的双黄蛋,沱河水,“哗啦啦”地流,我的心,“哗啦啦”地被打开了。
是的,双黄蛋我不舍得吃,我是用来送给崔影的。
崔影是柳琴戏剧团的演员,这几天来村里演出。崔影的腰身像风摆杨柳,样子像贵妃醉酒,崔影一出场,闹人的小孩会停下,崔影一出腔,台下的咳嗽声会消失。
其实,上一年,崔影来村里唱柳琴戏,我就准备了一个鸡蛋,没想到,贪吃的弟弟偷梁换柱,给我搞了一个鸡蛋壳。那时,我心里有气,发不了脾气,心里有苦,说不出来。
这一回,哪里还能错过呢。
我知道,一大早,崔影就会来沱河边练嗓子。
果然,崔影就在河边,她正迈着碎步,扭着身子,唱着柳琴戏《马古驴换亲》:
见买主不由我泪珠直滴,霎时我怀抱冰凉到心底。夫年老妻年少怎能到头,等待我薄命人尽是委屈……
只是,在崔影身边,那扮演马古驴的男演员也在练嗓子,那个演员长了一张驴脸,发出的声音也像驴叫:
孩他娘有病下世早,撇下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今年四十九,二儿子今年四十七,就数闺女岁数小,打春后她才四十一……
我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观望,紧握拳头,恨得牙齿发酸,脚底发痒。
还好,我发现不远处的树杈上,崔影的布兜就挂在上面,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把双黄蛋塞进了布兜里。
一百个没想到,那个驴脸演员要去玉米地里拉肚子,关键是,去玉米地时,还拐了个弯,绕到了那棵树边,伸手就从布兜里掏走了双黄蛋,而且,那张驴脸得意忘形,龇牙咧嘴,活像一头欠挨鞭子的驴。
正好,我弟弟赶了过来。我对弟弟说,看到了吗?那个驴脸演员,偷了咱们的双黄蛋,躲进了玉米地。弟弟一听,满脸深仇大恨,他从裤兜里取出弹弓,掏出一把楝豆,兔子一样地钻进了玉米地。
不大一会,只听“哎呀”一声,驴脸演员提溜着裤子从玉米地里跳了出来,一定是我弟弟的楝豆射中了他的驴脸或是驴屁股。弟弟在前面跑,驴脸演员嗷嗷直叫地在后面追。
趁着这个机会,我跑进玉米地里,找到丢在地上的双黄蛋,转身跑回了河堤。就这样,我再一次把双黄蛋放进了崔影的布兜里。
我弟弟跑呀跑,驴脸演员追呀追,眼看要撵上了,弟弟像一只猴子,爬到了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做着鬼脸,驴脸演员在树下耷拉着驴脸,驴脸演员说,我就在树下等你,看你能上天不。
我弟弟没上天,驴脸演员却蹬起蹄子,向村里跑去,因为村里的舞台上,响起了锣鼓声,驴脸演员,要登台了呢。
隔天一大早,我还在被窝里梦游,就被我娘拽醒了。娘把双黄蛋放在枕头边,告诉我,这个双黄蛋,你和弟弟分了吃,一人一个黄。
我娘还告诉我,昨天晚上,娘送给崔影一块小手帕,崔影给娘送了一个双黄蛋。其实,我娘是个戏迷,也是崔影的粉丝。
我和弟弟吃着双黄蛋,弟弟的脸变红了,我的脸变绿了。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为了把双黄蛋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没有听从妈妈的嘱咐,两次以比赛的方式哄骗了弟弟。
B.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和大姨能急对方之所急,互相帮衬;我却经常和弟弟争抢食物,对弟弟不够爱护。
C.我不喜欢扮演马古驴的男演员,因为他长相丑陋,唱戏难听,听他练嗓子,我都感到“牙齿发酸,脚底发痒”。
D.弟弟听我说男演员偷双黄蛋后,用弹弓楝豆射击男演员,我则利用两人追撵的机会把蛋抢回来又放回崔影布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善用修辞,如“弟弟变成了缩头乌龟”运用比喻,“驴脸演员却蹬起蹄子,向村里跑去”运用拟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B.小说读来生动有趣,轻松活泼,这不仅是因为情节的设置以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因为大量短句的使用使得叙事节奏明快。
C.妈妈作为崔影的粉丝送了她一块小手帕,我费尽心思送崔影双黄蛋,可见我们对这个演员的喜爱,侧面表现了崔影的独特魅力。
D.小说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弟弟与男演员的对峙,一个跑一个追,一个在树上得意,一个在树下叫嚣……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8.“双黄蛋”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对小说的情节与人物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李士民的小说常常依托乡土来叙述故事。请你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主要展现了哪些乡土风貌与人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何谓六戚? 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论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主道A约B君C守近D太上反E诸己F其次G求H诸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的,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臣之壮也”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
B.去,舍弃,与《鸿门宴》中“相去四十里”的“去”意思不同。
C.哀,使 悲伤,与《阿房宫赋》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哀”用法不同。
D.鄙,浅陋,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的仁德虽一直被孔子信任,却也受到他人质疑,孔子用巧妙的方法证明了颜回的清白。
B.保持自己的天性就能够知道事物的精微,从而懂得事理的玄妙,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得道。
C.人有智力和德行之别,但都会用花言巧语为自己辩护,因而君主被欺罔错不在己而在臣下。
D.材料二主要谈论的是君王之道,尤其是在“论人”这一问题上提出的测评方法颇有见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2)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14.两则材料都提出了对于识人的看法,请简要概括其观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其二)
李白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①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②,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注】①扪,指按。虱,指按着虱子。形容毫无顾忌的样子,亦比喻贤士举止不拘小节。语出《晋书·王猛传》。②绮里:即绮里季,“商山四皓”之一。张良佐刘邦定天下,后隐居不出。“四皓”初隐商山,后出山辅太子(即汉惠帝)。语出《史记·留侯世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就写出诗人的朋友韦子春为官半生很辛苦,发须已白。
B.诗歌的三、四两句写风云际会,朋友不远万里来庐山寻访诗人。
C.“扪虱话良图”用典,写出了诗人和朋友毫不拘束,畅谈大事。
D.诗歌的七、八句提到张良和绮里季,是因为诗人认为他们很特殊。
16.清代诗人龚自珍在《最录李白集》中评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合,并之以为心,自白始。”认为李白的思想儒道兼具,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阐述自己的志向时自谦的语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王朝的奢侈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上,并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 。”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激情与超脱,两者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大凡一般人在激情与超脱之间只能取其一,并已显难得,而庄子却能熔铸而兼之——从超脱上讲,没有人能像庄子那样藐视一切,漠视一切,______地俯视一切并______,当这种时候,他站在世界的对面打量着,打量着这个庞大丰富的对手,但他最终发现这个世界______如草芥,虚张声势如小丑,于是他背身就走了,深愧来到这里。这时,他的灵魂确实已飘然远去,去了那“无何有之乡”,只有他憔悴的身影仍在人间伶仃而孤傲,如夏天的最后一朵( )。
18.依次在文中填入横线上的成语。
19.请在画波浪线句子的括号内填入一种花的名字,并说出此喻体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一大问题。 ① ,涵盖了长时间进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用眼习惯不良等多个方面。近日,教育部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卯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劳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有效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强调了特别落实“双减”政策和落实“五项”管理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当前教育领域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答复,也是近视防控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户外活动, ② 。同时,加强对手机、睡眠、作业、读物和体质管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重要途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第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阮元在《吴兴杂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C 2.B 3.A 4.①周朴园造成鲁侍萍的不幸,作为强者的周朴园是悲剧的制造者,作为弱者的鲁侍萍是悲剧的主人公。
②朴素善良的鲁侍萍对周朴园进行了反抗,控诉周朴园自私伪善等不道德行为。5.①材料一侧重于塑造独特的戏剧人物形象是戏剧文学性的关键。
②材料二侧重于中西方悲剧主人公身份不同造成悲剧精神的内涵差异。
③材料三侧重于中西方戏剧中人物思想行为因社会影响不同而有所差异。
【答案】6.D 7.A 8.①双黄蛋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小说围绕着双黄蛋的“生”“争”“送”“夺”“返”“吃”叙述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②双黄蛋是本文的叙事焦点,小说围绕着双黄蛋塑造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弟弟的贪吃、可爱,“我”的质朴与机灵,母亲的慈爱与淳朴,崔影的独具魅力,男演员的“可恨”和“可笑”等。 9.①小说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在村落间巡回演出的柳琴戏,演员晨起乡间河边练嗓及唱词选段,展现了乡村特有的生活图景。
②小说展现了朴素自然的乡村风貌,如灶台上放双黄蛋,“哗啦啦”流淌的沱河水、庄稼地等乡村景物,都带有乡土气息。
③在经济困难的时代,虽然物质匮乏,但人们依旧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乡村人们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与热情。
④小说表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真挚诚恳、淳朴动人的情谊。如“我”与弟弟在打闹争抢间所体现出的孩子式的兄弟(姐弟)之情,母亲与大姨在生活困难中的姐妹互助,以及观众与演员间互赠礼物所表现出的淳朴、真挚的感情。
【答案】10.BDF 11.A 12.C 13.(1)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向村民请求买些米,得到一石米。
(2)想要留在饭中,饭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弄脏的饭,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 14.①材料一认为评价人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现,而要根据其平时常态判断。
②材料二认为要在不同的境况下考察人,并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衡量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向村民请求买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破屋下煮饭,有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穷困时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即使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将要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开导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回答说:“刚才有灰土掉入饭中,想要留在饭中,饭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弄脏的饭,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才相信。”弟子们因此才叹服颜回。
材料二:
做君主的方法很简单,君主奉行的原则就在近旁。最上等的是反省于自身,其次才是寻求于他人。越向远处寻求的,就把它推离得更远;越竭力寻求的,失去的东西也就越多。什么叫反省于自身呢?视听之事要适度,节制自身嗜好欲望,放弃才智谋略,舍弃虚假伪诈,从而让意识畅游于无限的空间,思想立于自然无为的境界。像这样就没有办法损害自身天性了。没有办法损害自身天性就能知道事物的精微,知道事物的精微就能懂得事理的玄妙,懂得事理的玄妙就叫作得道。什么叫寻求于他人?人都是同类但智力不同,有贤能和不贤的差异,人们会用花言巧语辩解来自身防范,这是不贤的君主被迷惑扰乱的原因。一般评定一个人,他显达时就观察他所礼遇之人,他身份尊贵时就观察他所推举之人,他钱财富有时就观察他所供养之人,他采纳意见时就观察他所采纳之事,他闲居时就观察他所喜好之物,他学习时就观察他所说之言,他穷困时就观察他所不要之物,他地位卑贱时就观察他所不做之事。让他高兴用来检验他的操守,让他快乐用来检验他的嗜好,让他动怒用来检验他的气节,让他恐惧用来检验他卓越的品性,让他悲伤用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让他困苦用来检验他的志向。八种观察、六种检验,这都是贤明的君主用来评定他人的方法。评定他人,还必须用他的六戚四隐来衡量。什么是六戚?就是父亲、母亲、兄长、幼弟、妻子、儿女。什么是四隐?就是朋友、旧识、乡邻、亲信。内在用六戚四隐(来评判),外在用八观六验(来衡量),人的真诚虚伪、贪婪浅陋、美好丑恶就能全部知晓,没有遗漏。好比在雨中想避免雨水弄脏衣服,所往之处无一不被雨水打湿。这就是先代圣明的君主用来了解他人的方法。
【答案】15.D 16.龚自珍认为,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白心灵世界的两大精神来源:屈原与庄子。结尾两句意思是我们要先安定天下,功成以后就隐居四海五湖。前者体体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后者体现了道家、庄子追求的自在隐居思想。
17.【答案】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答案】18.高高在上 嗤之以鼻 微不足道19.示例:
玫瑰:玫瑰通常被视为美丽、纯洁和高贵的象征。将庄子比作“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意味着庄子在世俗世界中如同那朵在季节尾声中依然绽放的玫瑰,保持着他的纯洁与高贵,不受外界污染,独自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莲花:莲花常被视为纯洁、高雅和超脱世俗的象征。庄子的思想追求精神自由、超脱物欲,与莲花的品质相契合。同时,莲花在文学中也常被用作高洁之士的象征,与庄子孤傲的形象相呼应。
兰花:兰花以其高雅、清幽的香气和独特的姿态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象征着高洁、清雅和脱俗。庄子的思想追求精神上的高雅和超脱,与兰花的品质相呼应。同时,兰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贵花卉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答案】20.①近视的成因错综复杂
②对预防近视有积极意义21.《通知》特别强调了落实“双减”政策和落实“五项”管理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当前教育领域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也是近视防控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22.“进距离”应改为“近距离”;“联和”应改为“联合”;“卯发”应改为“印发”;“抓劳”应改为“抓牢”。
23.略
第 PAGE 页,共 NUMPAGES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