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下表示意2024年四大地区划分的部分核心指标数据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注:表示优势显著,表示优势较弱
1.表中①②③④地区分别是( )
A.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B.东北、东部、中部、西部
C.西部、东北、东部、中部 D.西部、东北、中部、东部
2.关于四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合理的是( )
A.东北优先发展外向型制造业 B.东部加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C.西部发展边境贸易与物流业 D.中部增加资源型产业的比重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迁移过程中常有显著的地域偏好,而当下则呈现分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流入,但是调查发现当前广州的高校毕业生出现了反向流动意愿(反向流动是指迁移到比当前居住地城市等级更低的城市的行为),下图示意广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意愿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广州高校毕业生反向流动意愿高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
A.经济发展趋缓 B.就业机会减少 C.生态环境恶化 D.生活成本较高
4.调研发现,一些拥有反向流动意愿的群体最后在就业时依然留在一线城市,其主导影响因素是( )
A.就业机会 B.居住条件 C.文化消费水平 D.基础设施
5.基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意愿,二、三线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要注重( )
①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制定人才补贴政策③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④大大提高工资待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峡湾是冰川作用于山谷或河谷后,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峡湾狭长深邃,状似山谷,延伸到海中。冰岛是世界上峡湾地貌较多的国家,共有109个峡湾。下图为冰岛位置图,关于冰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C.纬度较高,观赏极光的理想地 D.农业发达,盛产粮食、蔬菜
某沙丘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干旱区,该区域年降水量为186mm,潜在蒸发量为1575mm,观测显示,在地下水位埋深5m内的区域植被覆盖率达41%,其中根系可延伸至5m深的黑灌木为优势物种;而冲积扇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极低。1954年在冲积扇峡谷口修建防洪堤后(该沙丘处于冲积扇正下方),冲积扇植被覆盖率由9.2%降至4.4%。下图示意当地某处典型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1954年防洪堤修建后,其对沙丘植被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A.改变了地表径流方向,使沙丘水分补给减少B.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影响沙丘植被生长
C.阻挡了风沙运动,使沙丘沉积物质改变D.降低了地下水位,使沙丘植被根系受影响
8.为应对该区域因防洪堤修建引发的生态问题,以下措施中可行性较高且对生态恢复作用较大的是( )
A.拆除防洪堤,恢复自然水文状态B.在冲积扇区域大量引水灌溉,增加植被覆盖率
C.在沙丘地区种植耐旱草种,增强固沙能力D.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善区域水资源状况
黑岱沟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是我国自行设计并施工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长期开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近年来,当地通过回填矿渣、土壤修复、植被重建等措施,逐步实现矿区生态恢复。完成下面小题。
9.矿区修复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 )
A.技术人才短缺 B.地表滑坡易发 C.冬季低温严寒 D.生态用水不足
10.矿区实行生态修复后地表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是( )
A.增加地表起伏增大,汇流速度加快 B.不变降水总量稳定,蒸发量无变化
C.减少植被覆盖率提高,下渗量增加 D.先增后减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
11.矿区复垦的土地最适宜转化为( )
A.永久基本农田,发展种植业B.人工湖泊,开发湿地公园C.草场,发展畜牧业 D.建设用地,拓展城市空间
“波士华城市带”(图)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是美国最大商业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条件有( )
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土著居民数量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下列关于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说法正确的有( )
①带动了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②与各城市分工协作
③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但只影响美国国内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符合矿物学中晶体结构的形成机理,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称为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下面a、b、c三幅图示意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中,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
A.c、a、b B.a、c、b C.b、c、a D.a、b、c
15.图中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与下列各城市群最匹配的是( )
A.a是长江中游城市群,b是辽中南城市群,c是关中平原城市群
B.a是辽中南城市群,b是关中平原城市群,c是长江中游城市群
C.a是关中平原城市群,b是辽中南城市群,c是长江中游城市群
D.a是长江中游城市群,b是关中平原城市群,c是辽中南城市群
16.c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发展的弊端最可能是( )
A.腹地范围相互交叉重叠B.核心城市数量太多C.核心城市实力悬殊太大 D.城市间联系不紧密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随着内部要素的不断集聚,形成了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的城市经济网络体系。下图为1992-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演化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始发育阶段,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少,不同等级城市之间联系强
B.等级化阶段,二级中心城市数量增多,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
C.网络化阶段,三级中心城市数量增多,不同等级城市之间联系增强
D.网络化阶段,一般城市数量变化最大,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变
18.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中小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推动大城市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中心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加快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D.优先扩大中小城市规模,优化中小城市的等级和职能
19.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有利于( )
①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③扩大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 ④加强城市之间分工协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滇中引水工程(一期)北起丽江石鼓金沙江,南至云南红河州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全长约664km,其中大部地段采用隧洞输水。滇中引水工程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滇中引水工程大部采用隧洞输水,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沿线蒸发量,增加输水量 B.地势起伏较大,减少逐级提水
C.缩短线路长度,节省建设资金 D.接纳地下水源,提高输水能力
21.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从供水需求考虑,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采取多种措施克服自然障碍,也改变了局部生态环境,下图a示意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所在区域。中线工程冬季通过“冰覆盖下输水”(如图b)保障北方供水:当气温降低,渠道表层水体结冰形成冰盖,冰盖与下层水体间存在缝隙,形成输水通道。东线工程因地势北高南低,故在黄河以南段采用“逐级提水”(如图c)的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南水北调冬季冰盖下输水形成的关键水文条件是( )
A.渠道水体流速较快 B.渠道水体盐度较高 C.渠道水体深度较浅 D.渠道水体含沙量大
2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采用逐级提水方式,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提水设备运行产生噪音,使沿线部分野生动物灭绝B.提水过程消耗大量电能,加剧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
C.输水线路水位上升,可能淹没洼地改变湿地生态系统D.提水区域降水量明显增加,可能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引江济淮工程于2023年建成通水通航。江苏、安徽两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如图为江苏、安徽两省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引江济淮工程双向调水设计中,采用冬季长江→淮河与夏季淮河→长江的调度方式,主要考虑( )
A.航运船闸通行效率B.流域降水时空互补性C.河口咸潮倒灌周期 D.灌区农作物需水规律
25.与安徽相比,读图归纳江苏区域内部差异较小的主要条件有( )
①位置临海 ②地形整体较为平坦 ③京杭运河贯通南北 ④经济发达收入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秘鲁的钱凯港(图1)属天然深水良港,处于秘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我国与钱凯港合作中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并制定港口环保标准。秘鲁据此修订沿海生态保护法规。
材料二秘鲁城镇化率较高,首都利马集中了全国约1/3的人口,而其中1/3居住在贫民窟,非正式就业占比很高。
(1)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秘鲁钱凯港运营中的具体应用。
(2)图2为钱凯港及防波堤示意图,请在虚线框内用斜线将防波堤补充完整 ,并说明原因 。
(3)说明钱凯港合作项目对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国际化的意义。
(4)结合中秘钱凯港合作案例,分析其对利马城镇发展的启示。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海经济区(简称“两圈一区”)建设,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下表为“两圈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图为“两圈一区建设规划简图”
名称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GDP占比 城镇化水平
南京都市圈 南京 34% 73%
苏锡常都市圈 苏州、无锡、常州 100% 82%
淮海经济区 徐州 21% 60%
(1)依据材料,写出两圈一区各自最突出的区位优势。
南京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 ;淮海经济区: 。
(2)依据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名称差异概括各自的空间结构,并简述淮海经济区的空间特点。
(3)为共建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两圈一区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提升中心城市能级;②打破行政区划壁垒;③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④推动城市间深度融合;⑤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⑥避免城市间同质化竞争。请根据两圈一区的发展情况,选择各自优先采取的措施(填写上述主要措施对应的序号、每个序号限填一次,每空限填一个)。
南京都市圈: 、 ;苏锡常都市圈: 、 ;淮海经济区: 、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氢气具有密度小、易逃逸、液化成本高等特点,需专业设备储运。在碳中和目标及钢铁、化工行业需求背景下,德国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柱,正积极筹建输氢管道,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集群,培育新兴市场。下图为德国略图。
材料二:绿氢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鲁尔区某钢铁工业巨头正“以氢代煤”发展“绿氢”炼钢,以在绿色钢铁产业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打造鲁尔区传统产业转型标杆,但也面对“绿氢”依赖进口等问题。
(1)说明德国本土发展管道输氢的原因。
(2)评价鲁尔区该钢铁公司发展“绿氢”炼钢的区位条件。
(3)从能源转型的角度,分析鲁尔区产业转型路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C D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D A C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C B C
26.(1)利用遥感(RS)和GIS技术,分析钱凯港周边地形、水深、洋流等自然条件,优化码头、航道和防波堤的设计;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合理规划港口仓库、道路等设施的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实现港口设备的精准定位和导航,提高货物装卸和运输效率。
(2) 钱凯港地处东南信风带,防波堤主要作用是减少风浪对港口的影响,故图示东南位置的虚线框内应补充防波堤。
(3)树立中国环保产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中国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领先水平;推动环保技术和标准的输出;促进环保产业的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4)钱凯港项目注重环保,利马在城市发展中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城市环境;钱凯港将提升秘鲁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利马可依托港口发展物流业,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钱凯港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利马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钱凯港的成功建设提升了秘鲁的国际形象,利马可借鉴这一经验,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利马也可加强与国际伙伴的交流,吸引外资,推动城市发展。
27.(1) 省会城市,产业基础雄厚 靠近上海,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腹地广,发展空间大
(2)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以南京为区域中心,空间结构单一;苏锡常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涉及三大城市,受上海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淮海经济区是以徐州为中心,包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区的经济协作区。其主要包括徐州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区域内城市发展差异较大,尚处于集聚与辐射能力提升阶段。
(3) ③ ① ② ⑥ ④ ⑤
28.(1)德国工业发达,氢气需求量大;氢气密度小、体积大;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小,成本低,适宜长距离运输;其他运输方式成本高。
(2)有利:绿色钢铁市场潜力大;“以氢代煤”促进降碳、减排,满足环保需求;大型钢铁企业,技术先进、人才充足、资金充裕;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协作条件好;
不利:“绿氢”使用成本高;氢能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3)发展氢能生产、储运、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集群,促进鲁尔区产业更新; 能源利用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鲁尔区传统产业升级;依托能源转型,培育新兴市场,吸引资金、技术集聚,促进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