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A C A B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C A 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5 分)16.(共 14 分)(1)(7 分)绘图略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重度及中度荒漠化占比极高,非荒漠化土地占比很少。重度、轻度和非荒漠化土地呈现增长趋势,中度荒漠化土地减少。(2)(4 分)深居内陆,全年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沙漠广布,多大风,风蚀作用强。(3)(3 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玫瑰产业链,取得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收入、美化生活环境,取得社会效益。17.(共 16 分)(1)(4 分)与汉江相比,渭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2)(5 分)优点:缩短输水距离,封闭输水,减少水量蒸发;减少污染,保障水质;减少对秦岭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缺点:横穿秦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3)(4 分)植树造林;关停高耗水企业、采用节水灌溉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关停高污染企业,减少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监测水质、治理水污染。(4)(3 分)增加生产用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缓解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短缺问题;提供生态用水,改善水质,保护流域水环境。18.(共 10 分)(1)(3 分)矿产资源枯竭;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石漠化;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2)(4 分)政策规划建设“万山风电走廊”,支持产业发展;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多,有风电装备需求;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便捷,便于运输;可利用土地面积广。(3)(3 分)带动新能源产业和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带动配套基础设施、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19.(共 8 分) (1)(4 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地处秘鲁海岸线中部,西临太平洋;临近秘鲁首都利马;邻近泛美公路。(2)(4 分)缩短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效率,促进中国与秘鲁等南美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扩大市场,促进共同繁荣。20.(共 7 分)表现水平 分值 水平描述水平 4 6~7 分 总观点鲜明,论证角度多样。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理术语 准确。水平 3 4~5 分 有总观点,论证角度较为多样。逻辑较严谨,地理术语较为准 确。水平 2 2~3 分 观点不清晰,论证角度较为单一。符合逻辑,能适当引用地理 术语。水平 1 0~1 分 无观点或观点错误,基本没有论证过程。逻辑混乱,无地理术 语。东城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改革开放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图2示意1978一2017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读图,回答第3一5题。70高二地理2025.760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40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教育D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空30…60201-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作答在试卷上。请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收回。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年份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本部分共15道小题,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图2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多选则该3.图中小题不得分。)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差异明显增大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图1为我国四大C.1999年后第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D.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趋同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A.北京重点疏解非首都职能,发展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B.河北依托京津资金、技术,发展高端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业C,天津利用便利的海运,重点发展煤炭、化工等重工业D.区域间分工合作,区域内出现产业同质化现象5.2017年,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主要原因是河北省①科技创新能力强②承接京津的工业转移③现代物流业发展快④产业结构升级较缓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1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两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回答第6、7题。口东北地区表1 东部地区口中部地区2008年2015年2019年 西部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上海都市圈3.455.216.54特别行政区资料暂缺)武汉都市圈2.422.532.716.据表推断,两个都市圈内1.我国四大地区A.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增强B.中心城市制造业产值降低A.边界具有过渡性质B.区域内部地理特征完全一致C.各城市间的要素流动减弱D,城市间产业分工明显减弱C.区域间联系不密切D.划分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水平7.两大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的差异,反映出2.图中①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更显著②武汉市比上海市制造业发达A,东部地区位于湿润区,经济发达B.中部地区多内流河,城镇化水平高③武汉都市圈城市间产业互补性更强④上海市与其腹地关联更密切C.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生态跪弱区面积广D.东北地区森林广布,人口增长速度快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二地理第1页(共10页)高二地理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25第二学期东城高二地理参考答案.docx 东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地理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