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阶段性学业水平诊断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试题
(试题共17题 卷面分数60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 2分,共 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年3月20日起,湖北省各市(县、区)居民拨打“12356”,即可免费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科普宣教等心理健康服务。“12356”心理援助热线每日提供18小时的公益服务(8:00至次日2:00)。这一热线的开通体现了( )
①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健康
②此举为居民提供调节心理矛盾的途径
③要及时了解自己生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④在生活实践中我们需要提升人生境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 作
为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需要我们( )
①不与异性接触,掌握有效保护策略
②在涉及性的问题上尤其要注意边界
③不让他人看或触碰身体隐私部位
④学会忍气吞声,多从自身找问题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古人的智慧为我们积淀了珍贵的精神宝藏。下列古语与其所蕴含的道理相匹配的是( )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有快乐和痛苦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须有自尊,学会平等待人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爱慕虚荣,拒绝不良诱惑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廉耻,有所为,有所不为
4.观察图片,判断下列关于自负、自卑、自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什么都好;别人做的却总是很糟糕,这是自信的表现
B.自信表现为能实事求是看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各种问题
C.自卑表现为忽视客观规律和他人经验,固执己见,如坚信 “我的方法最正确”
D.自负表现为忽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只关注缺点或失误。如 “我肯定学不会”
5.2025 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团队在执行任务中展现出高度的自信,后续还将规划多次载人飞行和货运飞船补给任务。这启示( )
①我们只要拥有“我能行”的信念就能取得事业成功
②中国航天员把个人自信融入集体和国家发展之中
③航天科研工作者都是自信的人,远离自负和自卑
④祖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是我们自信的重要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不怕风雨大,心中有火,努力的脚步不停。少年当自强,心中有光芒,燃烧的梦想不曾隐藏。相信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未来属于我们激昂灿烂。”该歌词与我国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联系是( )
①努力学习必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②应以自信自强之心让青春飞扬
③自强关系民族命运和国家未来
④青春不能有疑惑和内心的纠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他的话告诉我们要( )
①努力追梦,奋斗不息 ②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③自信自强,砥砺前行 ④不甘平凡,追求伟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
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
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这体现了(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9.下侧是某校举行讲座后的宣传图片,据此推测本次讲座的主题可能是( )
A.树立爱国情怀,竭力报效国家
B.自觉崇德向善,惩治不法行为
C.坚守孝悌忠信,弘扬荣辱观念
D.精忠报国,激励为国不懈奋斗
10.某县准备组织开展“共同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活动。采用“全景行走”+“线上”模式,将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打造有活力的行走的“诚信主题思政大课”。全县七年级学生通过直播方式在线收看。这有利于学生( )
①树诚信意识,弘扬传统美德
②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③主动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④获得精神滋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2025年,我国有多部新制定的和新修订的法律正式施行,覆盖民生保障、农村经济、国家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以法治手段破解国家发展难题、回应社会关切,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完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体现( )
A.科学立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B.社会生活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C.每个公民都履行同样的义务,都享有同样的权利
D.法律体系的建设是立法机关的事,我们不需关注
12.《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自2025年4月施行,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为摄像头安装划定“红线”。新规明确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区域可安装摄像头,旅馆客房、公共浴室等私密场所则严禁安装。这说明( )
A.该条例保障我国公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隐私权
C.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规范个人权限以平衡个人与公共利益
13.结合下图情境可知民法典保护“见义勇为”的行为体现了( )
①法治是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唯一手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了民法典
③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对法治具有支撑作用
④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彰显美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规定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此举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
A.隐私权 B.生命权 C.健康权 D.肖像权
1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李同学听说王同学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他非常生气,于是不问事实缘由地把王同学衣服揪着骂了一顿,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材料二 陈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时,突然得知疼爱自己的爷爷去世了,她强忍悲痛,悄悄地离开图书馆跑到寝室痛哭了一场。
材料中的李同学和陈同学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常见情绪 (2分)
李同学认为情绪是不可以管理的,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5分)
对于合理表达情绪,请写出你的好想法。(5分)
16.某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设计了根据部分内容竞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活动。其部分内容为下面材料所示,请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该思想理念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用“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去研究”对该理念作了全新阐释。1945年,党的七大将“该理念”写入党章,确立了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该理念。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该理念。”
(1)写出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3分)
(2)结合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写出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要求。(7分)
17.请根据刑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0分 )
材料一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中,有一项主要特点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强调精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准确把握和判断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导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等,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依法惩治,确保司法公正。
(1)任选两个案例情境,在答卷对应处写出涉及刑法中的罪名。(4分)
(2)根据情境案例及材料二,写出我们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6分)
2025年春阶段性学业水平诊断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1-14 . AADBC CBDCC BDDA
(1)李同学:怒;小明:哀。(2分)
(2)观点错误。(1分)①情绪是可以管理的。②情绪虽难以驾驭,但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③不能由情绪支配我们的行为。④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分。每答一点赋1分。)
(3)①人的情绪会相互感染。②个人情绪容易影响周围的人。③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顾他人感受,是不合理的做法。④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注意关照他人的感受。(5分。任答4点得满分。任答3点得4分。任答2点得3分。任答1点得2分。无上述要点不得分。)
16.(1)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3分.有实事求是得满分3分。无实事求是不得分)
(2)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7分.答案中据上述观点陈述量给分。意思相近适当给分。)
17.(1)盗窃罪、妨害公共安全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4分。一个2分。多字、少字和错字不得分。)
(2)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增强法治观念,时刻警惕和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6分。任答3点得满分。任答2点得4分。任答1点得2分。无上述要点不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