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2课时 氨和铵盐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化学1. 通过“价 -类”二维图的角度设计铵态氮肥、氨态氮肥的转化路径,构建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物质转化的模型,能设计实验验证预测路径,发展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2.通过“先价后类”的角度设计硝态氮肥的转化路径,构建基于元素价态认识物质转化的模型,能够基于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3.通过总结氨气的转化思路,进一步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及氧化还原原理实现物质转化的推断,能设计验证实验,优化设计方案完成整体分析。学习目标重点:不同含氮物质间的转化与物质转化思维模型的构建。难点:基于实验目的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实验的方案并能寻求证据证明。学习重难点导入新课氮元素化合价+5+4+20-3单质 氧化物 酸 盐 物质类别NONO2HNO3NO3-N2【复习】回顾自然固氮的途径,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导入新课认识氮肥及其种类氨态氮肥如NH3·H2O硝态氮肥如KNO3NaNO3铵态氮肥如NH4ClNH4HCO3硝铵态氮肥如NH4NO3有机态氮肥CO(NH2)2导入新课氮肥的生产基石——合成氨工业【问题1-1】比较高能固氮与生物固氮的转化条件,尝试思考由人工实现氮气制备氮肥的途径。模拟自然固氮途径:①N2→NO→NO2→HNO3→NO3—;②N2→NH3→NH4+。但是氮气和氧气生成 NO,能耗大、产量低,不适合工业生产。导入新课氮肥的生产基石——合成氨工业【问题1-2】氨气的物理性质?是否适合用于农作物的肥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因为常温下氨气是气体,不适合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导入新课氮肥的生产基石——合成氨工业【问题1-3】其他状态的氨气是否可以用于作为氮肥?【资料1】氨气的沸点为-33.34℃,熔点为-77.73℃,常温下,氨气呈现为气态,但可以通过降温或者增加压力使其转化为液态或固态。1g液态NH3汽化,吸收约5.761kJ的热量。液氨不适合用作肥料,因为液氨易汽化,吸收大量热量,植物会冻伤。课堂探究一、由氨气向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资料】氨态氮肥:氮元素以游离态氨(NH )的形式存在,主要以氨气、氨水为主。【问题1-4】氨气不易储存和运输,如何由氨气制备氨水?氮元素化合价+5+4+20-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物质类别N2NH3NONO2HNO3NH3 H2OH2O氨态氮肥【问题1-5】如何设计实验可以证明氨气与水发生了反应?NH3·H2O是弱碱,可以电离产生OH—,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发生了反应课堂探究[演示实验1] 如图所示组装实验仪器,然后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里的少量水挤入圆底烧瓶。【问题1-6】为什么会出现喷泉现象?氨气极易溶于水,当胶头滴管中的水挤进烧瓶中,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水被大气压压进烧瓶。【问题1-7】依据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1)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 700 体积氨气。(2)氨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氨气是碱性气体,NH3+H2O NH3·H2O NH4++OH-一、由氨气向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课堂探究【问题2-1】氨态氮肥未被广泛使用,而铵态氮肥可以被豆科类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如何由氨气制备铵态氮肥?一、由氨气向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转化。氮元素化合价+5+4+20-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物质类别N2NH3NONO2HNO3NH4+铵态氮肥H+H2OH+【资料2】铵态氮肥:肥料中的氮元素以NH4+的形式存在,易溶于水。NH3 H2O课堂探究[演示实验2]向塑料瓶中滴加5滴浓氨水,向瓶盖的滤纸滴加5滴浓盐酸,拧紧瓶盖。【问题2-2】若将演示实验2中的浓盐酸换成浓硝酸制备硝酸铵是否可行?可以,观察到白烟NH3+HNO3===NH4NO3一、由氨气向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转化。5滴浓氨水5滴浓盐酸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瓶内出现大量白烟反应生成白色铵盐颗粒【问题2-3】根据演示实验1和实验2,总结如何检验氨气。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课堂探究一、由氨气向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转化。氮元素化合价+5+4+20-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物质类别N2NH3NONO2HNO3NH3 H2ONO3-NH4+铵态氮肥O2氨态氮肥O2OH-【问题2-4】如何用氨气制备硝态氮肥?【资料3】不同植物对氮肥的需求不同,如叶菜类植物需要更多的硝态氮。不同植物对氮肥的需求不同,如叶菜类植物需要更多的硝态氮。硝态氮肥指含氮微粒主要以NO3- 形式存在的氮肥。课堂探究[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一、由氨气向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转化。NH3到NH4NO3的转化路径:NH3→NO→NO2→HNO3课堂探究二、由其他含氮化合物向氨气的转化。【资料4】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相关文件,禁止NH4NO3作为化肥销售。因为硝酸铵固体常温下可以稳定存在,但在撞击或受热条件下发生热分解造成热积累而引发爆炸。NH4NO3 ===HNO3+NH3 (100℃) 2NH4NO3 === O2+2N2+4H2O(400℃)【问题3-1】其他铵盐,如NH4HCO3、NH4Cl固体加热能分解产生氨气吗?[演示实验3]分别加热盛有碳酸氢铵、氯化铵固体的试管NH4HCO3 NH3 + H2O+CO2NH4Cl NH3+ HClNH3+ HCl===NH4Cl课堂探究二、由其他含氮化合物向氨气的转化。【问题3-2】能否只利用加热NH4HCO3、NH4Cl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不能,NH4HCO3分解产物中混有杂质气体CO2;NH4Cl固体家人分解后,遇冷重新化合。【问题3-3】实验室如何实现氨气的制备?方案一:浓氨水受热分解;方案二:铵盐与碱反应。课堂探究二、由其他含氮化合物向氨气的转化。【问题3-4】为收集到更多更纯净的氨气,应选择哪种铵盐?哪种碱?【资料5】NaOH、KOH固体易吸湿结块,熔点低加热时会熔化并凝结,且在加热条件下对玻璃有严重腐蚀性。铵盐 碱NH4Cl固体 NaOH固体NH4NO3固体 KOH固体NH4HCO3固体 Ca(OH)2 固体NH4Cl溶液 NaOH溶液NH4NO3溶液 KOH溶液NH4HCO3溶液 Ca(OH)2溶液课堂探究[演示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半匙Ca(OH)2、半匙NH4Cl粉末,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二、由其他含氮化合物向氨气的转化。2NH4Cl+Ca(OH)2 CaCl2+ 2NH3 +2H2O【问题3-5】如何检验溶液中的NH4+?加入浓碱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4++OH- NH3+H2O评价反馈C1.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制取NH3并探究其性质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制备NH3 B.净化、干燥NH3 C.收集NH3 D.验证NH3的还原性评价反馈D2.如图是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NO代替氨,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评价反馈B3.以下有关氨和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目前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B.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氧化性C.氨气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D.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铵盐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化肥课堂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得出结论发现问题设计实验预测性质分析解释实验验证元素化合价角度物质类别角度“价-类”二维图布置作业编写铵态氮肥的使用说明书。完成本节素养专练。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