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肥百花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美、日、欧等国家的家庭妇女就业率普遍增加,人们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厨房里,加之普遍喜欢旅游、野餐等休闲活动,冷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之一。这表明冷冻食品的兴起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解决了世界粮食安全问题C.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水平D.增强了世界粮食储备能力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既不同于简单协作,也不同于以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在空间分布上,工厂制度“以工人集结在同一地点,以他们在空间上集中在资本家的指挥下为前提”;在时间上,工厂制度表现为“工作的机器体系必须有工作的工人大军来相配合”。由此可见,工厂制度的实行A.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B.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C.节约了社会物质资源D.实施了科学化的管理3.东汉《僮约》一书中记载“绵亭买席,往来都雒。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臬,转出旁蹉。牵犬贩鹅,武都买茶。杨氏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入市不得夷蹲旁卧,恶言丑骂,多作刀矛,持入益州,货易羊牛......南安拾栗采橘,持车载辏。”这反映了当时A.基层市场秩序的失衡B.城乡商贸往来的繁荣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4.下图为1970年和2003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成品贸易出口额中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A.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B.南北贫富差距缩小C.第三世界国际竞争力提升D.发达国家逐渐衰弱5.山西平遥古民居的院落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中间是个院子,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的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比东厢房低。此建筑格局主要反映了A.重视风水的迷信意识B.长幼有序的礼仪观念C.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D.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6.1908年,上海《申报》载:“沪宁铁路通车后,苏州、无锡等地商贾半白可达上海,车站周边堆栈、银号、报关行日益增多;市民渐习以钟表计时,相约常问“几点钟”《海关报告》载:“铁路开通三年,经沪转运生丝增七成,无锡面粉:由2家增至9家,皆赖铁路运输。”上述现象反映了A.近代交通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B.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C.传统商业依托近代交通焕发了生机D.工业革命加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7.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中有许多规定,如不要掬手饮水,不要吃任何放在膝上的食物;不要把粪、尿、唾液、其他被不净之物所污染的东西、血和毒品投入水中;铁制器皿、簸箕、车辆、杵臼,应该用热水清洗等。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A.较落后的生产力状况B.朴素的清洁卫生意识C.深厚的宗教神话传承D.森严的种姓等级秩序8.1941年,边区医院、卫生所、卫生人员训练班等积极为老百姓医病,还下乡治疗与宣传。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合作,开展群众卫生运动,边区召开卫生防疫会议、举行卫生展览会,边区参议会通过相关提案、卫生运动随之兴起。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当时边区A.医疗卫生体系已十分完善B.旨在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C.重视改善民众的健康状况D.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9.下表所示为某学者总结的黄宗羲的教育思想。这可说明黄宗羲(1) 学校定位:“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 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2) 教育内容:经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3) 教学主张:力学致知、学贵适用、学贵独创A.主张教育平等的理念B.否定传统教育体系C.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D.反对君主专制制度10.阿拉伯练金术兴起于7世纪,“chemia”源于阿拉伯语“ai-kīmiyā',最初指的是炼金术,后来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此外,许多化学物质的名称,如“碱”(alkali)、“酒精”(a Icohol)等,也都来源于阿拉伯炼金术的术语。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C.是近代科技革命发源地D.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1.1.古代世界存在普遍的神灵崇拜。如某地区的人们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万物有灵,神道在此片土地上逐渐发展起来。此外,为巩固权力,统治者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该地区位于A.北非B.南美C.西亚D.东亚12.匈奴西迁时,携带大量牛羊、青铜器具及手工织物,其墓葬出土的陶器形制与中原地区相似,且发现有粟作农业的遗迹。《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游牧民族迁徙时“以穹庐为舍,随水草畜牧”,但同时也会“筑城郭,起坞壁”。这些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互证,可知古代游牧民族迁徙A.固守传统畜牧生活方式B.完全接受农耕生产模式C.主要为掠夺中原的物资D.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交融13.据美国调查显示,H-1B(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签证政策每年吸引超8.5万名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领域高技能人才,填补关键技术岗位缺口。2024年美国实力排名前42家AI企业中,60%由移民参与创办,其中,印度(9人)、中国(8人)和法国(3人)移民创业者占比最高,超70%创始团队核心成员通过学生签证进入美国。这说明A.知识精英移民助推美国发展B.外来人口成为美国发展的主力C.AI技术企业影响力越发强大D.移民群体推动美国文化多元化14.18世纪,法国画家布歇收藏了大量中国的瓷器、漆器、家具等工艺品,并创作了很多中国题协的绘画,如《中国生活场景》组画、《中国系列》组画等。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艺术创作源于社会实践B.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法国开始认同中国文化D.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殖民地青壮年被征调至欧洲战场作战,战后他们带回对西方社会的新认知,同时宗主国因战争削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随后,印度、埃及等地掀起大规模民族解放运动。这体现出A.殖民国家统治力量日益削弱B.殖民地经济结构的转型C.一战推动了民族意识的增强D.国际联盟支持独立诉求16.该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博物馆展出欧洲、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出土文物。还有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以及伊斯兰国家在内的各国绘画、陶器、雕刻、工艺品等。“该博物馆”指的是A.亚历山大博物馆B.阿什莫林博物馆C.大英博物馆D.法国卢浮宫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后,铁路的价值终于获得清廷认可。李鸿章特别强调修建铁路“便于军政”“便于京师”“便于转运”。初期的铁路建设,多选在经济并非才分发达的华北区域耳以北京为出发点,向东北、向南、向西展开。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困难等问题,清政府只得采用中外合办、官督商办、借款自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建设和经营方式。例如京汉铁路修建需借头笔外款,清廷选择与比利时合作,引发了英国不满,英国遂提出承办津镇铁路等要求。-摘编自江沛《清末华北铁路体系初成诸因评析》材料二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首条铁路。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1975年,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2007年起实施铁路六次大提速,主要干线时速提升至200公里。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截至2022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建成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铁路。-国家统计局《新中国铁路70年发展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推动因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著作 论述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唐代义净法师经海上丝绸之路赴印度求法,“咸亨二年,坐夏末,遂发自广府,与波斯舶主期,冬月归帆”。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行纪》 元朝大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马欢 《瀛涯胜览》 郑和船队携带青花瓷器、丝绸等货物,在古里国“照依通行市价,买卖宝石、珍珠、珊瑚等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商路贸易与中外文化的双向互鉴”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图2分别是中世纪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19世纪的德国洪堡大学。注:图I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全欧洲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当时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图2德国洪堡大学创办于1810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摘编自胡钦晓《欧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材料二一作为一个历史较短的国家,美国从1776年独立建国到20世纪中期,成功拓展了大学职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1世纪初,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教育和科研创新并举,美国高等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得到迅猛发展。数据显示,全美1940年有150万学生进入高等院校,1960年学生人数超过320万人,1970年学生人数达到850、万人,1980年学生人数上升至1200万人,2020年有1700万学.生进入全美4294所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其中2634所是四年制学院或大学,1660所学校是面向职业或工作准备的两年制学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的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源源不断地为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与人才资源支持,很多做法值得观察与研究。-摘编自王定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到近代欧洲大学教育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以后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10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7.(1)特点:起步较晚;以北京为中心,注重军事及政治价值;政府主导;建设和经营方式多元化;借助外国技术和资金;遭受列强侵略干扰(体现半殖民地色彩)。(6分,答出三点即可)推动因素: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晚清的政府改革推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科学技术的进步。(6分,答出三点即可)(2)有利条件: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进步;国家经济实力增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资源共享;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6分,答出三点即可)18.示例:论题:商路贸易是中外文化双向互鉴的桥梁。(2分)阐述:商路贸易为中外文化的双向互鉴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动力。从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来看,义净法师搭乘波斯商船赴印度求法,他带回大量佛教经典,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内涵,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同时,他将中国造纸术介绍至印度,推动了印度文化的记录与传承,方便了知识的传播,这是中国技术文化对印度的重要影响。他对东南亚、南亚风土人情的记录,也增进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元朝时,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技术西传,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火药推动了欧洲军事变革,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印刷术有利于文化传播。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知识以及波斯的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元大都清真寺融合阿拉伯穹顶与中式飞檐风格,体现了中外建筑艺术的交融,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建筑风格。明代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贸易路线,携带青花瓷器、丝绸等货物与各国交易。在贸易过程中,随行人员记录当地宗教仪式、服饰习俗等文化信息,同时传播中国礼仪制度,使中华文化在海外得到传播与交流。此外,船队借鉴伊斯兰航海技术完善航线,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交融。(10分)综上所述,商路贸易通过人员往来、商品流通和技术传播,成为中外文化双向互鉴的重要桥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2分)(注:示例仅供参考,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1)学科体系不断完备;由单独的教学发展为科研和教学相融合;逐渐脱离教会对教育的影响,日渐世俗化。(6分)(2)成就:提升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实力;拓展了大学职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职业技能教育水平高,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人才支撑。(6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政府重视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战后经济发展为教育进步奠定物质基础;注重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学习和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办学经验。(4分,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