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讲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课件(共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讲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课件(共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和糖类、脂质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内容标准细化 核心素养
1.简述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3.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生命观念 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观,分析糖类和脂质等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提供能量的物质。通过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 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学习,养成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式。
社会责任 关注糖类、脂质等物质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在改进自己膳食行为的同时,向他人宣传有关的营养保健知识。
目标要求
PART
鲜重:O>C>H>N
干重:C>O>N>H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
图2-1 组成人体和植物细胞的主要的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
图2-2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1.细胞中的元素
调节
产生
利用
①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③ ATP的合成(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④单糖合成多糖
⑤氨基酸脱水缩合(核糖体)
⑥ DNA分子复制、转录(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①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③ ATP的水解(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
④肝糖原水解(肝细胞)
⑤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消化道)
⑥ DNA、RNA的水解
抗利尿激素
渗透作用&水通道蛋白
吸收
实例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水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水是极性分子,带正电或负电的分子容易与之结合,故是良好溶剂
水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保证水分子具有流动性。
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具有较大的比热容,水可以保持稳定性
3.水为什么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吸 收方 式
细胞中的无机盐
存 在形 式
作用
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的化合物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渗透压
Mg2+→叶绿素
Fe2+ →血红蛋白
哺乳动物血钙过高→肌无力;血钙过低→抽搐
Na+ 、K+ 、Cl- 、HPO42-、HCO3-等
Na+、K+、Ca2+、Mg2+、Fe2+等
Cl-、SO42-、PO43-、HCO3-等
4.细胞中的无机盐
*
澄清概念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地壳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 )
2.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
3.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水分,导致细胞代谢停止,种子能长时间储存( )
4.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
5.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
6.在动物体内,Na+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
1.× 提示: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地壳中都能找到。
2.× 提示:微量元素对维持生命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3.× 提示:晒干的种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很低,代谢很弱,以保持休眠状态,并非不含水分。
4.× 提示: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5.× 提示:类胡萝卜素中不含镁。
6.× 提示: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思考探究1】“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农业谚语是人民群众总结出的农业生产经验,它用简单通俗、精炼生动的话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植物根系既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也能吸收无机盐。根细胞内水分的作用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3)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提示:(1)根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植物根部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运输;植物根部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出现烂根现象。
【思考探究2】Zn2+是激活色氨酸合成酶的必要成分,缺Zn2+会影响生长素合成导致植物生长受阻,通常会出现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簇生状,俗称“小叶病”。
(1)该现象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小叶病是否由缺锌引起,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怎样设置?写出简要步骤?  
(3)若实验证明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提示:(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①对照组应使用完全培养液,实验组使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②将长势相同的幼苗分成2等份,分别培养在上述2种培养液中;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3)在实验组缺锌的完全培养液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培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作 用 实 例
作为细胞能源物质 葡萄糖、果糖、蔗糖(植物)、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等
作为细胞的储能物质 淀粉(植物)、糖原(动物)
组成细胞结构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壳多糖(真菌细胞壁)、肽聚糖(细菌)
参与信息识别 糖被(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的糖类分子)
参与构成其他物质 核糖(RNA成分)、脱氧核糖(DNA成分)
作 用 实 例
贮存能量 脂肪(甘油三酯),与糖类相比,H多O少,并且脂肪是疏水性的,几乎不与结合水结合,单位质量含有的能量高于糖类,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作为细胞的结构 磷脂分子是细胞中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提高动物细胞膜的稳定性。
具有生物活性 性激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具有生物活性
1.糖类和脂质作用总结
2.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1)糖类转化为脂肪
①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②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2)脂肪转化为糖类
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即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
*
澄清概念
1.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
2.细胞中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
3.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少( )
4.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
5.糖类供应充足时可大量转化为脂肪,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大量脂肪转化为糖类( )
6.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1.× 提示:糖原不是还原糖。
2.× 提示:核糖、脱氧核糖和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
3.× 提示: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4.× 提示: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5.× 提示: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但不能大量转化。
6.× 提示: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思考探究】1.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蔗糖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原因是什么?
2.呼吸熵是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CO2与消耗O2的比值,糖类的呼吸熵等于1,而脂肪的呼吸熵却小于1,请从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方面分析原因?    
1.提示:葡萄糖属于单糖,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因此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蔗糖属于二糖,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两分子单糖才能进入细胞,因此不能直接静脉注射。
2.提示:脂肪和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
3.(教材P27)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提示:①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②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
对点练:(不定项)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需要大量的氮元素
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与细胞内糖类的氧化速率比脂肪快有关
【解析】可溶性糖和脂肪中都不含氮元素,因此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不需要氮元素,A错误;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分子中氢的比例高,因此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B正确;脂肪分子中储存的能量多,具有疏水性,不形成结合水,在细胞中占的体积小,所以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C正确;在细胞内糖类的氧化速率比脂肪快,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更容易利用,D正确。
BCD
2.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使用
方法
实质
甲液
0.1 g/mL NaOH溶液
乙液
0.05 g/mL CuSO4溶液
A液
0.1 g/mL NaOH溶液
B液
0.01 g/mL CuSO4溶液
A液
B液
使用时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
甲液
乙液
水浴
加热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
需现配现用
还原糖中的醛基把Cu(OH)2
还原为Cu2O(砖红色)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
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
紫色络合物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