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B D C C B D A C D C D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C D A B C D A A B C B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4分)24.(16分)(1)意义:给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社区和群体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每点2分,共4分)(2)项目名称:中国活字印刷术(1分)项目概况: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匠人毕昇,他用胶泥刻字,制成泥活字,(涉及时代、人物、事件等具体史实一点1分,共3分)项目价值: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术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任意一点2分)(3)措施:构建非遗法律制度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建设。(每点2分,共4分)建议:加大青年传承人培养力度;创新“非遗”传播方式;数字化赋能“非遗”保护传承;将“非遗”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等。(每点2分,言之成理,任答一点即可)25.(18分)(1)公元331年宝安;公元757年东莞;公元1573年新安;公元1666年东莞;公元1669年新安。(剩余五次变化,时间与名称对应正确,并呈现出正确的先后顺序,各得一分,共5分;能够用合适间距表示出持续时间差异得1分。)(2)解说词: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官员,他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后积极组织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最终慷慨就义,其诗作《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流传千古,彰显出宁死不屈的精神。(人物时代身份、主要经历、人物精神各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酌情给分,共6分)(3)政策:闭关政策。(2分)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曾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但其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影响2分,消极影响2分,共4分)26.(20分)(1)阶段一:隋唐时期 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二:辽宋夏金元时期 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阶段三: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每个阶段及时代特征2分,共6分)(2)主要方式:和亲、会盟、战争、设置机构管理、册封、和议、互市、通婚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3)【参考示例】观点: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互相促进。论证:① 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同时,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② 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辽与西夏模仿中原王朝创制货币,西夏仿效唐宋制度建立自己的制度,金统治者提倡儒学,都是在向汉族学习。北宋与辽、西夏在边境进行互市贸易,辽与北宋的“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的“庆历和议”,金与南宋的“绍兴和议”,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为接下来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结论:统一政权为民族交往提供政治保障,而民族交融则为国家统一奠定社会基础,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8分)龙华区中小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试卷七年级历史说明: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和姓名用规定的黑色字迹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注意贴好条形码.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运用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共90分钟.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策一律无效。4.本卷选择题1~23题,每小题远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24~26题,答蒙必须使月黑色字迹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综合运用题答题区内。第一部分选择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共23小题,每题2分,共46分。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以上诗句反映出科举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B.推动了经济发展C.促进了阶层流动D.提高了官员素养2.贞观六年,唐太宗释放39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约定次年秋季返回长安受刑。结果所有囚犯如期而归,太宗赦免其死罪。这体现出唐太宗A.虚心纳谏B,教化治心C.与民休息D.知人善用3.唐朝实行坊市制度,“坊”由“防”演化而来,本义为土墙防御设施。唐朝将居民区用围墙封闭,形成“坊”的空间形态。这体现出坊市制度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符合农耕社会需求C.促进民族交往交融D.强化城市治安管理4.李老师在讲述唐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安史之乱”应标记于②◆③①618年907年A.①B.②C.③D.④5.五代十国时期,词这一文学体裁在文坛上取得了与诗歌并重的地位,花鸟画与山水画成为两大主流画派,书法风格也发生转变,开宋人尚意书法之先河。这说明五代十国时期A,科举制不断完善发展B,改变中国文化发展走向C.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D,奢靡享乐之风十分盛行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6,玄樊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其苔作《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游历沿途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鉴其东波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这衣明隋唐时A.丝绸之路促进中国技术传拼B.文化双向交流促进文明工鉴C.佛教艺术融合欧亚多种风格D,民族融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7,数字敦煌项目通过高清扫描、VR漫游等技术,将莫高窟的蓝画、彩塑等数序化复原并向全球传播。这一举措A.彻底解决文物保护与文物开发的矛盾B.表明数字技术是传播文化的最好方式C.证实莫高窟壁画内容只具有艺术价值D.借助科技使莫高窟文化价值广泛传播8.与唐朝相比,宋朝的节度使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比如下表。这体现出宋朝朝代核心属性军事权行政权财政权任职方式磨朝地方军世发或节度使政长官统帅慎兵任免属官控捌能区赋税武力自立宋朝荣誉性不参与节度使无统兵权无收税权力虚职地方行政由朝廷授予A.实行崇文抑武方针B.分散各地知州权力C.推行分化事权办法D.任用文官管理军务9.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其渊源可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书省。这体现出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全面模仿C.政治制度的继承性与创新性D.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增强10.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历经魏晋奠基、附唐加速、南宋完成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是A.自然环境B,工具改进C.政府政策D.人口迁移11.某历史兴趣小组将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的地图进行对比观察,如下图所示(图1、图2)。他们发现元朝运河路线较隋朝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1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2元期的运可和步泛航线刻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水利工程技术进步C.政治中心发生变化D.北方民族融金咖速七年级历光试花第2页共8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docx 龙华区24-25七下历史期末试卷及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