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是()·A.考古发现B.文献记载C.学者论著D.远古传说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双朝脑朝@约公元的2070年约公元解1600年约公元前104年均公元前771年A,大禹治水B,修建都江堰C.盘庚迁殷D.分封制形成3,,下面是甲骨文与其对应的汉字,从中看出当时(甲骨文玉食对应汉王臣刚(割鼻)刖(断足)字A.刑罚残酷B.军事强大C.皇帝独尊D.文化昌盛4,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八簋,诸侯最多只可以使用七鼎六簋。但到了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却僭越辛用九鼎八簋。这说明()A.早期国家开始形成B.周王室地位下降C.青铜治炼技术发达D,诸侯国实力衰弱5,孔子告诚弟子要“讷于音而敏于行”:墨子指出“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他们都强调要注重实际行动,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动荡不安与变革B.百家争鸣思想活跃C.诸侯争新战争的需要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6.泰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桊朝(第1页,共6页A.推行那县制B,北击匈奴C.统一文字和货币D,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7.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下令禁止邢国钵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命上林三宫负贵铸造新的五铢钱。汉武帝这一做法旨在()A,统一调配全国物资B.加强对经济的掌控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推崇儒家忠君思想8.西汉时,关中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蚕豆、玻璃等几十种物产;漆器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开渠、凿井和铸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开始于()A.丝绸之路开辟B,设置西域都护C.玄奘西行天竺D.郑和下西洋9.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区域经济推动①推动民族关系江南地区的开发交往交流交融A.人口迁徙B.孝文帝改革C.八王之乱D.经济重心的南移1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魏贾思勰规写的()A.《九章算术》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11,随著科举制的创立,官员的选拔从尊重地方官的推荐权到重视朝廷考试的成领,官员的任用以才能为先,寒门子弟亦可凭借自身的才智与努力获取官职。据此可知,科举制〈)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B.推动了民间私学的普及C.促进了人才选拔合理化D.造就了文化昌盛的局面12.唐太宗认为“人智有长短,能有巨细“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这一认识使他在治国理政上能够()A.知人普任B.勤于政事C.戒奢从简D.虚心纳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