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
用心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慧眼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能捕捉到那些美好、动人的瞬间。
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深入发现观察对象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1
定点观察
某一空间位置
固定位置
一个观察视角
时常隔着窗子望那些杨树,每棵树的躯干上都不免有许多瘢痕,每块瘢痕都画出纺锤形轮廓线,中间一个黑色的圆,太像人的眼睛了,而且是文了眼线的那种。
——韩静霆《病榻观叶》
观察视角
发现细节
2
从特殊的视角观察
①在特殊的时间观察
以观察枫叶为例,大部分情况下枫叶会在秋季从绿色转变为橙色、红色等绚丽的颜色,但也可以在其他时间观察。
2
从特殊的视角观察
②在特殊的地点观察
以观察晚霞为例,常见的观察地点有户外空旷处、山上、海边等,也可以在其他特殊一点的地点观察。
捕捉细节,
刻画动人的情景

人物细节包括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抓住人物的多种细节进行描写,可以把情景写得真实且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深刻地感受所要表达的情感。
1
描写多种人物细节
1
描写多种人物细节
姥姥去世后的头两天,原本幽默风趣的妈妈沉默了不少。 她常常躲在房间里把姥姥生前留给她的家传首饰拿出来看了又看,并将它拿在手里反复摩挲。我偶尔路过她房门,还能听到里面压抑的啜泣声。第一次听到时,我想推门而入去安慰她,却被爸爸拉住了,面对我不解的眼神,爸爸摇了摇头,轻声道:“让她独自发泄吧。”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
2
调动多种感官,描绘事物
视觉
嗅觉
触觉
嗅觉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写出内心感受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①选取恰当的形容词:
围绕想要表达的情感,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来描写景物,通过这些形容词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这天,心情沉重郁闷的我,漫无目的地在学校里走着。看,球场上的篮球架歪着脑袋,田径场角落里的沙地起伏不平,就连垃圾场旁半生锈的铁门也在风中叹息:“嘎吱嘎吱。”这一切,真让我难受。
身体摇晃地走着,眼皮耷拉地望着,不知怎的就来到了教室门口的小花园。树叶星星点点树上挂,树影零零碎碎地上洒。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穿过树林,树林里阴森中透着一丝忧伤,正如我此刻的心情。
——《九月,遇见博才》(本单元题目二)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①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拟人。通过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就连垃圾场旁半生锈的铁门也在风中叹息:“嘎吱嘎吱。”
句子1
就连垃圾场旁半生锈的铁门也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句子2
拟人
加深了沉重感和无奈感
无拟人
读者不易感受沉重无奈的心情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①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夸张。通过夸大描述景物的特征,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1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天空非常黑,让人感到窒息。
原文
天空黑得不让一丝光亮透出来,整个世界仿若被一个幽深无底的黑洞吞了进去,让人感到窒息。
夸张
更能使读者感受到天空的黑暗和压抑
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沉重和绝望
2
借助联想表达内心感受
由所写的人、事、物或场景出发,联系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其他事物
①情感比较抽象,如孤独、思念、渴望自由等。通过联想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②情感复杂,难以表达,如喜悦中又掺杂着忧伤、又爱又怨等。可以通过联想把复杂的情感和熟悉的场景、物品联系起来,这样情感就有了一个表达的“出口”。
2
借助联想表达内心感受
由所写的人、事、物或场景出发,联系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其他事物
③想要增强情感的感染力,避免直接的、显得单薄的情感表达。通过联想,把自己的情绪和其他具有感染力的事物联系起来,能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2
借助联想表达内心感受
①相似联想,即从某一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
风在掌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象个大眼睛,闪射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
——茅盾《黄昏》
波浪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灵动跳跃
2
借助联想表达内心感受
②接近联想,即利用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站在校园的操场上,那熟悉的跑道和草地,让我不禁想到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操场上踢足球的过往,有时我们还会在草地上打滚,弄得满身是土。我们的笑声似乎还在操场上空回荡,那时候的快乐是如此纯粹。如今,操场依旧,可小伙伴们却已各奔东西。
——《难忘的成长经历》(本单元题目三)
凸显“我”对过去的怀念与此刻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2
借助联想表达内心感受
③对比联想,即从人、物、事的性质和特点的相反方向产生的联想。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方法小结
用心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刻画动人的情景
借助联想表达内心感受
写出内心感受
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
定点观察
从特殊的视角观察
借助景物写出内心感受
描写多种人物细节
调动多种感官,描绘事物
来看看本单元的习作题目吧!
题目一:由夏入秋的变化
写作范围: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
写作内容:气温、自然景物、人类生活(如穿戴、饮食)等方面的变化。
作前准备:用心观察生活中的场景,把观察、感受到的细节记录下来。
写作要求:①字数要求:200 字左右。②写法要求:描述一个场景中景物的变化;把感受写得具体明确。
夺目标题
①特点十景物:《一叶红枫》《飘香的丹桂》《凄冷的秋雨》
②动词十名词:《集秋叶》《望秋山》《观菊》《听雨》
③巧用名句拟题:《无边落木萧萧下》《天凉好个秋》《一叶落知天下秋》
经典诗文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②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③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④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⑤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题目二:刚上初中的见闻感受和想法
写作范围:刚上初中的见闻。
写作内容:初中校园里让你印象深刻的景(如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等)、人(如老师、同学、门卫等)、事(如课堂活动、校内比赛、社团活动等)。
作前准备: 仔细观察你要写的景或人或事,思考印象最深的部分。
写作要求:①写出见闻带给你的不一样的触动。②表达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夺目标题
①“我的”+写作对象:《我的学霸同桌》《我的“卷”舍友》《我的欢乐班级》
②特点+写作对象:《爱说“NO”的班主任》《“不讲武德”的课间操》《令人一见倾心的爬山虎》
③直接表明感觉:《当中学生的感觉真好》《这个班有点儿不一样》
经典开头
连用多个“新xx”,表达刚上初中的感受
夏末秋初之时,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我的新学校—一所美丽的学校。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科目正等着我,我心中自然也有许多新感受,有兴奋与期待,也有压力和困惑。
连用多个“能×会x”,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
我的新同桌是一个能唱会舞、能画会写、能文会武的奇女子,我都怀疑她是花卷变身而来的,要不怎么能这么“卷”呢
绝妙结尾
引用名句,表达期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初中,我来了!
外在和内在的反差十用比喻写对人物的评价
“古希腊掌管内卷的神”——小思,可别看她柔柔弱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她的地方,就有学习的气息。她犹如一艘逆风破浪前行的航船,海风不息,她却在重重压力之下展现坚韧之志。
题目三:难忘的成长经历
写作内容:成长过程中一件难忘的事。
作前准备: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同学们听,观察他们的反应,以此判断你讲的事情是否值得写。记录讲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如何调整。
写作要求: ①立意角度:对自己成长有益的角度,如成长的蜕变、友谊的珍贵等。②交代清楚事情的要素,让记叙条理清晰。③抒发自己的感受。
写法提示:①既要记叙经过,也要写出自己的感受。②写作手法:写感受可以开门见山或在篇末点题,也可以通过与记叙相结合来表达,如借景抒情或在记叙中插入内心独白等。
夺目标题
①以文章中的关键物品或线索为题:《围墙边的糖葫芦》《盛开在心上的茉莉花》
②设置悬念:《补不了的洞》《妈妈的星空》《“爱幼”也让人受伤》
③点明感悟:《何惧风雨骤,抬头有彩虹》《接纳不完美》
名人名言
①青春终究是幸福的,因为它有未来。——果戈理
②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
③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④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经典开头
描写自然环境十点明人物情感+引出事情起因
秋风萧瑟,林木摇曳,夕阳的余晖穿过横斜的枝干,洒下斑驳的光点。我却无心欣赏这醉人的美景,望着那瘪下来的自行车车胎,我失落地推着车走出校门……
语言描写十设置悬念,巧妙引出下文
“小泽,快过来,昙花快要开了……”妈妈那充满惊喜的声音伴着开门声传到我耳朵里。我转过头问:“是那盆要死不活的昙花吗?”
绝妙结尾
巧用对比,强调观点
是啊,风可以吹走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引用名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满招损,谦受益。”古往今来,不少恃才傲物的人常因自负而走弯路,错失良机,难以收获圆满结局。所以,一个人即便能力超群,也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要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谦逊之态更有助于光芒绽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