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做地理演示实验: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盖上胶合板,胶合板上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点燃香,把香垂直从小孔插入到适当深度,观察玻璃缸内气流的运动状况。该实验模拟的是(  )
A.热力环流 B.冷锋活动 C.垂直对流 D.暖锋活动
2.大气中臭氧含量虽少但却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 B.臭氧能吸收红外线
C.臭氧能调节地表温度 D.臭氧能吸收可见光
下图是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干洁空气的成分中,体积约占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5.干洁空气中有极少的二氧化碳和臭氧,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②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
③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近些年来,高纬地区易出现“臭氧空洞”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一架飞机从图中a地越过低压槽飞往b地的过程中( )
A.气压高低不变 B.风速由大变小
C.天气现象不变 D.西北风转西南风
7.图中a点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可能是( )
A.东风 B.西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煴:无烟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11.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12.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况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年1月4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延的方向是(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4.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16.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霜冻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害的一种自然灾害。霜常形成于秋冬季节晴天的夜晚。下图为霜冻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季节两方面,分析本材料中,出现霜冻的原因。
材料二:南极大陆积雪表面微微下洼的地方,有时出现“极地白光”导致驾驶员遇难事件,主要原因是冰雪反射阳光聚集使驾驶员突然失明所致。
(2)据图分析造成南极地区“极地白光”强烈的大气受热过程特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成功在轨驻留192天,创造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时长新纪录。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图中a、b、c分别代表大气垂直分层的 层、 层、 层。
(2)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空间站返回地面,穿过b层时,舱外气温逐渐 ,该层大气中的 可大量吸收 ,是地球的“天然保护屏障”。
(3)东风着陆场所在对流层的大致高度为 千米,一年中 (季节)厚度最大。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
19.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时段海陆间等压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大小。
(2)图示时间最可能是 (填“白天”或“夜晚”),此时吹 (填“海”或“陆”)风。
(3)比较②和④不同高度大气温度的差异,并说明成因。
20.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F ,I (填序号)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地面反射。
(2)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特别甜,原因是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 (填“大”或“小”),根据大气受热过程解释其原因: 。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C B D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D C C
17.(1)大气受热过程角度:晴天夜晚云量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弱,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快,温度易降至0℃以下。季节: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太阳辐射少,地面储存热量不足,夜间更易降温形成霜冻。
(2)南极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图中④较强),大量辐射被反射回宇宙空间,反射光在积雪洼地处聚集,形成“极地白光”。
18.(1) 对流 平流 高层大气
(2) 降低 臭氧 紫外线
(3) 10-12 夏季 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9.(1)②>①>③>④。
(2) 夜晚 陆
(3)②地温度高于④地。成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高,地面辐射越弱,温度越低。
20.(1) ① ③ ②
(2)D
(3) 大 阿克苏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因此阿克苏昼夜温差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