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1 感觉世界(第2课时)课件(18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1 感觉世界(第2课时)课件(18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
1.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答案】D
【解答】解:冰棍使舌头温度下降,舌头血管收缩,舌头神经短暂缺血出现麻木。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2.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答案】C
【解答】解:A、嗅觉的的特点:嗅觉具有适应性,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A正确。
B、嗅觉的的特点: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不同,B正确。
C、嗅觉的的特点:嗅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C错误。
D、嗅觉的的特点:嗅觉具有适应性,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D正确。
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答案】B
【解答】解: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4.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口腔 B.舌 C.味蕾 D.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答案】D
【解答】解:味觉是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了味觉细胞,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可见,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因此,D正确,ABC错误。
5.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答案】A
【解答】解: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
6.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某特勤大队带领十多只搜救犬展开救援行动,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为搜救犬有灵敏的(  )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答案】B
【解答】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如:我们闭上眼睛能摸出某种物体的软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肤的触觉。搜救犬搜救幸存者靠的是嗅觉。
7.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灵敏程度都很强
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是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答案】A
【解答】解: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狗比人高1200倍,A正确;
B、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B错误;
C、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C错误;
D、“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是这时已嗅觉适应,D错误;
8.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答案】C
【解答】解:味觉的形成: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 胞,使其产生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原因是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9.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中国人多爱饮茶,龙井是茶中佳品,味醇、形美、清香。清香的感觉形成于(  )
A.口腔 B.鼻腔 C.舌头 D.大脑皮层
【答案】D
【解答】解:A、口腔是消化道的初始器官,能初步消化淀粉,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有嗅觉细胞,能感受接受气味物质刺激、并产生嗅觉反应,不符合题意;
C、舌头由平滑肌组成,有味觉感受器,能辅助进食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D、大脑皮层内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域——神经中枢,因此,清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符合题意。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形成部位在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这句话形容的是嗅觉的 感受器易适应  现象。
【答案】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感受器易适应。
【解答】解: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使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故答案为: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感受器易适应。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  鼻  ,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大脑皮层  。
【答案】鼻;大脑皮层.
【解答】解:人们常用鼻来感觉各种物体的气味,花香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花香。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12.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眼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大脑皮层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大脑嗅觉中枢的适应  。
【答案】(1)眼。
(2)大脑皮层。
(3)大脑嗅觉中枢的适应。
【解答】解:(1)眼是视觉器官,因此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眼。
(2)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因此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因此,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这种香味,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
1.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2.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小新参加了百花园的花展,在百花园中小新不仅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鲜花,同时还闻到了各种花的独特清香,也品尝了甜甜的百花园牌花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新感觉没有刚来时香了,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来到百花园中,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C.百花园牌花蜜是甜的这种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D.闻花香同时尝花蜜会形成花蜜和花香的混合味道
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4.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口腔 B.舌 C.味蕾 D.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5.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6.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某特勤大队带领十多只搜救犬展开救援行动,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为搜救犬有灵敏的(  )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7.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灵敏程度都很强
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是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8.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9.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中国人多爱饮茶,龙井是茶中佳品,味醇、形美、清香。清香的感觉形成于(  )
A.口腔 B.鼻腔 C.舌头 D.大脑皮层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形成部位在    ,这句话形容的是嗅觉的    现象。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     ,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12.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引入】
人类常用鼻闻食物的气味,舌尝食品的味道。那么,嗅觉和味觉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鼻和嗅觉
【探索活动】
读教材P4图1.1-5用鼻闻水果的香味。
1.准备苹果、橘子和香蕉等水果。
2.先请同伴闭上眼睛,任取一种水果放到同伴的鼻下方,在同伴闻几秒钟后,让他(她)写出所闻的水果名称。
3.和同伴交换角色,重复上述步骤,看一看,谁写出的水果名称准确。
【分析归纳】
1.人的嗅觉器官是鼻;
2.鼻腔内感受气体刺激的感受器是嗅觉神经末梢;
3.嗅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
嗅觉神经末梢
嗅细胞
嗅神经
嗅觉神经末梢
大脑
鼻腔
苹果
苹果
嗅神经
大脑
苹果香味
嗅觉
感受器
(产生信息)
(传导信息)
(分析信息)
刺激
(化学物质)
嗅觉的形成:
【思考与讨论】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的嗅觉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即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降低对这种气味的敏锐性,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归纳】嗅觉的特点
1.嗅觉具有适应性
2.嗅觉会发生改变
①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父母灵敏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减弱。
②人感冒时会觉得吃东西不太有味道,这是因为感冒时鼻塞导致嗅觉的灵敏度下降,不太容易闻到食物的香味。
【拓展】 嗅觉的作用
1.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
2.帮助人们避开危险。
食物腐烂发霉的臭味
天然气泄露的臭味
(二)舌与味觉
【探索活动】
对着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舌头表面的形态特征。
1.舌表面的形态特征---味蕾的结构
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
小凸点的周围分布着很多味蕾。舌的表面有上万个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这些细胞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对液态物质的刺激尤其敏感。
2.味觉的形成过程
食物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相应信息,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食物
味觉
神经
大脑
各种味道
味觉细胞
(产生信息)
(传导信息)
(分析信息)
刺激
(1)人的味觉器官是 ;
(2)口腔内感受食物刺激的感受器是 ;
(3)味觉的形成部位是 。

味蕾里的味觉细胞
大脑
3.人类的各种味觉
味觉主要可以分为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
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年龄大的人一般都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
2.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有时也会减弱。这说明了
什么?
味觉和嗅觉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课堂总结】
1.说说人体的嗅觉是如何形成过程的 味觉呢?
2.说说嗅觉有哪些特点?常见有哪些味觉?
嗅觉的形成:大脑中形成
嗅觉的特点
味觉的形成:舌的味蕾是感受器,大脑形成
味觉的分类:酸、甜、苦、咸等
综合味觉:麻、辣、涩
适应性
会发生改变
人的感觉
嗅觉
味觉
【板书设计】
【迁移应用】
例1.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分别是(  )
A.嗅细胞和味觉细胞
B.嗅神经和味神经
C.鼻腔和味蕾
D.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
【答案】D
【解析】嗅觉的刺激部位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味觉的刺激部位位于舌头表面的味蕾上。嗅觉是刺激物刺激了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嗅觉。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的味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各级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味觉。因此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分别是:大脑皮层的嗅觉神经中枢和味觉神经中枢。
例2.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答案】A
【解析】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例3.人们总说“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其实,这四种味觉中有一种并不属于人体的基本味觉,它是(  )
【答案】D
【解析】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碱、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内容要求】
内容: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要求:列举人体主要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嗅觉的形成过程及嗅觉的适应性。
2.知道味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味觉。
3.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教学思路】从生活经验入手,探索人类的嗅觉和味觉的形成过程,知道嗅觉和味觉的形成部位。然后通过探索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嗅觉的特点及各种味觉,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联系,引入任务
【引入】人类常用鼻闻食物的气味,舌尝食品的味道。那么,嗅觉和味觉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
(一)鼻和嗅觉
【探索活动】读教材P4图1.1-5用鼻闻水果的香味。
1.准备苹果、橘子和香蕉等水果。
2.先请同伴闭上眼睛,任取一种水果放到同伴的鼻下方,在同伴闻几秒钟后,让他(她)写出所闻的水果名称。
3.和同伴交换角色,重复上述步骤,看一看,谁写出的水果名称准确。
【分析归纳】
1.人的嗅觉器官是鼻;
2.鼻腔内感受气体刺激的感受器是嗅觉神经末梢;
3.嗅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
我们能闻到苹果的香味,是因为苹果中挥发出的化学物质被吸入鼻腔后溶解在鼻腔内的黏液中,然后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产生了苹果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嗅觉的形成过程。
【归纳】嗅觉的形成过程:
【思考与讨论】“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的嗅觉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即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降低对这种气味的敏锐性,这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归纳】嗅觉的特点:
1.嗅觉具有适应性
2.嗅觉会发生改变
①孩子的嗅觉往往要比父母灵敏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减弱。
②人感冒时会觉得吃东西不太有味道,这是因为感冒时鼻塞导致嗅觉的灵敏度下降,不太容易闻到食物的香味。
【拓展】嗅觉的功能
1.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
2.帮助人们避开危险。(学生相互交流,举例说明。)
(二)舌和味觉
1.舌表面的形态特征---味蕾的结构
【探索活动】
对着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舌头表面的形态特征。
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
【知识深化】
小凸点的周围分布着很多味蕾。舌的表面有上万个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这些细胞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对液态物质的刺激尤其敏感。
2.味觉的形成过程
食物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相应信息,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如下:
(1)人的味觉器官是舌;
(2)口腔内感受食物刺激的感受器是味蕾里的味觉细胞;
(3)味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
3.人类的各种味觉
味觉主要可以分为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年龄大的人一般都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
2.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灵敏度有时也会减弱。这说明了什么?
味觉和嗅觉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一)课堂小结
1.说说人体的嗅觉是如何形成过程的 味觉呢?
2.说说嗅觉有哪些特点?常见有哪些味觉?
(二)随堂例题
例1.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分别是(  )
A.嗅细胞和味觉细胞 B.嗅神经和味神经
C.鼻腔和味蕾 D.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
【答案】D
【解析】嗅觉的刺激部位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味觉的刺激部位位于舌头表面的味蕾上。嗅觉是刺激物刺激了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嗅觉。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的味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各级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味觉。因此人体内形成嗅觉和味觉的部位分别是:大脑皮层的嗅觉神经中枢和味觉神经中枢。
例2.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答案】A
【解析】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例3.人们总说“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其实,这四种味觉中有一种并不属于人体的基本味觉,它是(  )
A.酸 B.甜 C.苦 D.辣
【答案】D
【解析】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碱、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辣味是调味料和蔬菜中存在的某些化合物所引起的辛辣刺激感觉,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辣更接近于痛觉,不属于味觉,辣是舌、口腔和鼻腔黏膜受到刺激产生的辛辣、刺痛、灼热的感觉,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板书设计】
第1节 感觉世界(第2课时)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