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B.放在课桌上的笛子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答案】B【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空中飞行的蜜蜂、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都能发出声音,是声源,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声音,不是声源,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2.吹笛子发声,主要是因为( )A.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 B.笛子本身振动C.吹笛子的演员本身振动 D.人声带的振动【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吹笛子时,声音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说唱曲种,也是器乐演奏的乐种。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它三种不同( )A.铜锣B.唢呐C.笙D.竹笛【答案】A【解析】铜锣发声时是由锣面的振动产生的,而唢呐、笙、竹笛,它们发声时都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这三种乐器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4.我们听到“开始答题”的铃声,主要传播介质是( )A.空气 B.墙壁 C.电线 D.真空【答案】A【解析】铃与人之间主要是空气,所以铃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真空不能传声,故A符合题意。5.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答案】B【解析】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6.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纸屑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按住,响声会消失,这是因为 。【答案】 跳动 振动 振动停止【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面振动时,会引起了鼓面上纸屑的跳动,反过来,纸屑的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如果用手按住鼓面,鼓面的振动停止,所以声音会消失。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她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纸面上放一些小纸屑【解析】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的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音叉发声是由于其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空气和 都可以传声。【答案】 振动 水【解析】声音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用到了转换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空气和液体(水)能传声。9.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首次出舱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巡检和处置舱外设备设施。出舱巡检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舱内的王浩泽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舱外两航天员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 。【答案】 运动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出舱巡检的过程中,以舱内的王浩泽为参照物,舱外的航天员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舱外两航天员不能直接对话。10.如图是“研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1)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选填“减弱”或“增强”)声音通过底盘传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选填字母)。A.铃声的音调太高 B.铃声的响度太大 C.玻璃罩漏气(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机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附近的同学还可以听到极微弱的铃声,由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附近的同学听到的铃声会 (选填“逐渐减弱”“逐渐加强”或“保持不变”)。【答案】(1) 减弱 C (2)不能 逐渐加强【解析】(1)实验时如果将闹铃直接放在玻璃罩的托盘上,声音会通过托盘传出,把闹铃放于塑料泡沫之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弱通过底盘传出的声音。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罩内空气疏密程度没有变化,可能是装置漏气造成的,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即使经过调整使器件完好,再次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附近的同学还可以听到极微弱的铃声,这说明实验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因为即使抽气机抽气,也很难达到绝对真空状态,所以还会有极微弱的空气存在,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空气传播。 把空气逐渐充入玻璃罩内,附近的同学听到的铃声会逐渐加强。这是因为随着空气的增加,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声音传播效果变好,所以听到的铃声会逐渐加强。11.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相关实验。(1)蓝牙音响悬浮于磁悬浮装置上方,随后用手机接通蓝牙音响,当音响发声时,观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动;当音响停止发声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音响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刚耳朵的。(2)接着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含量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过程中听见声音大小也逐渐减弱。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内处于真空状态,将 。(3)本实验巧妙之处是利用磁悬浮装置将发声体——蓝牙音响悬浮起来,对于这一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振动 空气 (2)减小 听不到声音 (3)可避免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解析】(1)蓝牙音响悬浮于磁悬浮装置上方,随后用手机接通蓝牙音响,当音响发声时,观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动;当音响停止发声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实验中,听到音响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所以玻璃罩内的空气含量将减小,此过程中听见声音大小也逐渐减弱;进一步推理,若玻璃罩内无空气,处于真空状态,人耳将听不到声音。(3)本实验巧妙之处是利用磁悬浮装置将发声体——蓝牙音响悬浮起来,对于这一设计的好处是:可避免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B.放在课桌上的笛子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2.吹笛子发声,主要是因为( )A.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 B.笛子本身振动C.吹笛子的演员本身振动 D.人声带的振动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说唱曲种,也是器乐演奏的乐种。下列哪种乐器的发声体与其它三种不同( )A.铜锣B.唢呐C.笙D.竹笛4.我们听到“开始答题”的铃声,主要传播介质是( )A.空气 B.墙壁 C.电线 D.真空5.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6.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纸屑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按住,响声会消失,这是因为 。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她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音叉发声是由于其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空气和 都可以传声。9.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首次出舱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巡检和处置舱外设备设施。出舱巡检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舱内的王浩泽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舱外两航天员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 。10.如图是“研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1)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选填“减弱”或“增强”)声音通过底盘传出;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选填字母)。A.铃声的音调太高 B.铃声的响度太大 C.玻璃罩漏气(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机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附近的同学还可以听到极微弱的铃声,由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附近的同学听到的铃声会 (选填“逐渐减弱”“逐渐加强”或“保持不变”)。11.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相关实验。(1)蓝牙音响悬浮于磁悬浮装置上方,随后用手机接通蓝牙音响,当音响发声时,观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动;当音响停止发声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音响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刚耳朵的。(2)接着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含量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过程中听见声音大小也逐渐减弱。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内处于真空状态,将 。(3)本实验巧妙之处是利用磁悬浮装置将发声体——蓝牙音响悬浮起来,对于这一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引入】我们的周围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人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一)声音的产生【探索活动】1.用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和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实验操作:橡皮筋——弹,笔套——吹、敲打,钢尺——弹、敲打等2.将手指轻轻放在咽喉处,让手指感受讲话时声带是否在振动。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①讲话时声带在振动。②舌、心脏、肠道、关节、手指、口等会因振动而产生声音。【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观察】物体不振动会发出声音吗?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源:(1)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烟花爆竹【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声源?【思考与讨论】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那么,蝉是怎样发声的呢?蝉是通过腹部的鼓膜振动来发声的。【视频】蝉的鸣叫(二)声音的传播【探索活动】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名同学轻轻敲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2.将两张课桌移开一条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还能听到敲击声吗 。以上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能不能固体3.将两块铁块在玻璃缸里的水中互相撞击,能听到撞击声吗 。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能液体【分析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问题与讨论】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吗 大量事例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问题与讨论】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视频: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索活动】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2.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方法】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思考与讨论】科幻电影中的太空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这样的场景合理吗 为什么?不合理,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属于真空环境,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践活动】自制土电话1.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细木条上,并用胶带将细木条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2.两名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拉紧棉绳。当一名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名同学将纸杯罩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 能,因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思考与讨论】1.“土电话”通过哪些介质传播声音的?“土电话”通过空气、棉线传播声音。2.在制作“土电话”时棉线为什么一定要刚好拉紧?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到杯底部的棉线,棉线把振动传递到另一个杯子,杯壁将振动传递给空气,空气再将振动传递到鼓膜,于是就听到声音了。当棉线松松垮垮时,振动受到影响,中途消耗了大量能量,最后只有一部分声音能传到对面的杯子。【课堂总结】1.声源: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3.声音传播依赖于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二)随堂例题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C.声音不可能在液体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等【答案】B【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例2.小兰用牙签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各扎一个小孔,接着把棉线的两端分别穿过这两个小孔,并在细线的末端打上死结,确保中间的棉线绷直,就制成一个“纸杯电话”。她在卧室轻声说话时爷爷听不见,但她对着“纸杯电话”轻声说话时爷爷听见了。以下关于“纸杯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空气B.“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棉线C.若将中间的棉线松弛,传声效果会更好D.若将中间的棉线换成铜线,传声效果会变差【答案】B例3.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解析】A、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鱼缸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B、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鱼缸振动的声音通过水传递给鱼,这表明水能够传递声音,故B正确;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鱼缸振动的声音会通过鱼缸和水传递给金鱼,金鱼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 1.2声与听觉(第1课时)教学设计【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内容要求】内容:声音的传播要求: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声音。2.知道声音的产生依赖于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3.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的条件。【教学思路】以大量的实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建立联系,引入任务【引入】围绕进入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各种声音如铃声、师生相互问好等,提出问题: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人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一)声音的产生物体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太普遍了。请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发声现象。如:师生交谈、汽车鸣喇叭、流水、吹笛子等。【探索活动】1.用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和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实验操作:橡皮筋——弹,笔套——吹、敲打,钢尺——弹、敲打等2.将手指轻轻放在咽喉处,让手指感受讲话时声带是否在振动。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①讲话时声带在振动。②舌、心脏、肠道、关节、手指、口等会因振动而产生声音。【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观察】物体不振动会发出声音吗?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概念】声源: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声源?【思考与讨论】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那么,蝉是怎样发声的呢?蝉是通过腹部的鼓膜振动来发声的。(二)声音的传播当我们专心地听、便会听到一些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 【探索活动】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名同学轻轻敲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能。2.将两张课桌移开一条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还能听到敲击声吗 不能。以上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3.将两块铁块在玻璃缸里的水中互相撞击,能听到撞击声吗 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分析归纳】通过以上探索活动,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问题与讨论】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吗 师生共同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问题与讨论】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视频: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探索活动】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2.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方法】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思考与讨论】科幻电影中的太空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这样的场景合理吗 为什么?不合理,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属于真空环境,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践活动】1.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细木条上,并用胶带将细木条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2.两名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拉紧棉绳。当一名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名同学将纸杯罩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 【思考讨论】1.“土电话”通过哪些介质传播声音的?“土电话”通过空气、棉线传播声音。2.在制作“土电话”时棉线为什么一定要刚好拉紧?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到杯底部的棉线,棉线把振动传递到另一个杯子,杯壁将振动传递给空气,空气再将振动传递到鼓膜,于是就听到声音了。当棉线松松垮垮时,振动受到影响,中途消耗了大量能量,最后只有一部分声音能传到对面的杯子。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1.声源: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3.声音传播依赖于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二)随堂例题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C.声音不可能在液体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等【答案】B【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例2.小兰用牙签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各扎一个小孔,接着把棉线的两端分别穿过这两个小孔,并在细线的末端打上死结,确保中间的棉线绷直,就制成一个“纸杯电话”。她在卧室轻声说话时爷爷听不见,但她对着“纸杯电话”轻声说话时爷爷听见了。以下关于“纸杯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空气B.“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棉线C.若将中间的棉线松弛,传声效果会更好D.若将中间的棉线换成铜线,传声效果会变差【答案】B【解析】AB.“纸杯电话”能通话,传声介质主要是棉线,故A错误,B正确;C.若将中间的棉线松弛,传声效果将降低,故C错误;D.若将中间的棉线换成铜线,传声效果会变好,故D错误;例3.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答案】B【解析】A、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鱼缸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B、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声音是鱼缸振动产生的,鱼缸振动的声音通过水传递给鱼,这表明水能够传递声音,故B正确;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鱼缸振动的声音会通过鱼缸和水传递给金鱼,金鱼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板书设计】第2节 声与听觉(第1课时)【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2声与听觉(第1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2声与听觉(第1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2声与听觉(第1课时).ppt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2声与听觉(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mp4 蝉的鸣叫.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