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第1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答案】C【解析】因为不同乐器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2.如图是某地颇具特色的“音乐公路”。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不同,汽车驶过时会改变槽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答案】B【解析】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路面上凹槽之间的间距不同,汽车经过时槽内空气振动的频率就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就不同。3.如图是我国古老的乐器“坝”(xū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答案】A【解析】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先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再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我们听见的铃声( )A.空气抽出的过程中,音调变低,响度变小B.空气抽出的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变大C.空气进入的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变大D.空气进入的过程中,音调变高,响度变大【答案】C【解析】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抽出的过程中,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减少,声音的响度变小,音调不变,故AB错误;CD、空气进入的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变大,故C正确,D错误。5.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于20Hz,低于20000Hz,故A错误;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因为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故B正确;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C错误;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信息,故D错误;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筷子敲击瓶身时,如果能够分别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答案】C【解析】当用筷子敲击瓶身时,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丁、甲、乙、丙,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选:C。7.上课时,老师常用扩音器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扩音器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答案】A【解析】扩音器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因为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8.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聊天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宇树科技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了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之一。如图是工程师聆听机器人唱歌表演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机器人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工程师耳朵的C.机器人的歌声不是振动产生的D.歌声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答案】B【解析】A、机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A错误;B、机器人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工程师耳朵的,故B正确;C、机器人的歌声是由扬声器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9.如图所示,将蘸有水的食指沿酒杯边缘绕圈摩擦杯口,会听到清脆的声音。如果在杯中倒入更多的水,用同样的方法摩擦后,听到的声音( )A.音调变化最大 B.响度变化最大C.音色变化最大 D.没有任何变化【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将蘸有水的食指沿酒杯边缘绕圈摩擦杯口,会听到清脆的声音。如果在杯中倒入更多的水,用同样的方法摩擦后,此时,杯振动的频率降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化最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0.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答案】B【解析】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而不是音调。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故C错误。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而不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弦振动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故D错误。11.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12.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丙两种声音的 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响度;音色;音调【解析】由图可知,显示的是40dB,dB是响度的单位,所以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大小;由图可知,甲、丙两种声音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13.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答案】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4.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 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答案】(1)响度;(2)慢;C。【解析】(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2)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故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图中低音区为C区。15.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发一样,小初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振动发生的物体是 。(2)小初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一个竹笛(如图),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第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c (填“a”、“b”或“c”)。【答案】(1)空气柱;(2)c。【解析】(1)吹笔套,是笔套中的空气柱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空气柱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a,音调最低的位置是c。16.小金进行了如下两个有关声音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如图1,小金在鼓面撒上一些绿豆,并敲打鼓面。(1)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且可以看到绿豆在跳动,这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 。(2)用更大的力敲打鼓面,此时鼓发出的声音 。(选填“音高更高”或“音量更大”)(3)鼓面上放绿豆的目的是 。【实验2】如图2,小金用橡皮槌轻轻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并绘制了柱状图。(4)通过观察柱状图,发现的规律是 。【答案】(1)振动;(2)音量更大;(3)更明显地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4)小音叉比大音叉声音高。【解析】(1)图1中,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这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2)用更大的力敲打鼓面,豆子跳动的幅度更大,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音量更大;(3)鼓面振动速度快,振动幅度小,人眼不容易看出鼓面振动状况,鼓面上放豆子的目的是更明显地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运用了转换法;(4)通过观察大小不同的音叉声音高低的柱状图,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低;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高,所以发现的规律是:小音叉比大音叉声音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第1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2.如图是某地颇具特色的“音乐公路”。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不同,汽车驶过时会改变槽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3.如图是我国古老的乐器“坝”(xū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先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再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我们听见的铃声( )A.空气抽出的过程中,音调变低,响度变小B.空气抽出的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变大C.空气进入的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变大D.空气进入的过程中,音调变高,响度变大5.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筷子敲击瓶身时,如果能够分别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7.上课时,老师常用扩音器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扩音器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8.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聊天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宇树科技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了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之一。如图是工程师聆听机器人唱歌表演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机器人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工程师耳朵的C.机器人的歌声不是振动产生的D.歌声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9.如图所示,将蘸有水的食指沿酒杯边缘绕圈摩擦杯口,会听到清脆的声音。如果在杯中倒入更多的水,用同样的方法摩擦后,听到的声音( )A.音调变化最大 B.响度变化最大C.音色变化最大 D.没有任何变化10.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11.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12.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丙两种声音的 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3.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14.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 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15.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发一样,小初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振动发生的物体是 。(2)小初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一个竹笛(如图),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第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c (填“a”、“b”或“c”)。16.小金进行了如下两个有关声音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如图1,小金在鼓面撒上一些绿豆,并敲打鼓面。(1)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且可以看到绿豆在跳动,这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 。(2)用更大的力敲打鼓面,此时鼓发出的声音 。(选填“音高更高”或“音量更大”)(3)鼓面上放绿豆的目的是 。【实验2】如图2,小金用橡皮槌轻轻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并绘制了柱状图。(4)通过观察柱状图,发现的规律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引入】悠扬、悦耳的歌声,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尖锐的汽笛声、嘈杂的机器轰隆声,会让人焦躁不安。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声音的特性(一)音调【视频】水瓶琴1.定义:声音的高低。【探索活动】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①钢尺伸出长,振动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②钢尺伸出短,振动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2.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①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 Hz。②意义: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就越小,音调就越低。【探索活动】1、取一套音叉,敲击不同的音叉,听音调高低。2、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波形。【视频】音叉与示波器声音的频率越高,波形就越密集;声音的频率越低,波形就越稀疏。3.人的发声现象(1)人的发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人通过喉部的肌肉来改变声带振动的频率,从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3)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成年女性的音调比成年男性高。(4)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85Hz 到 1100Hz 之间。【思考与讨论】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能听到声音,蝴蝶飞过却听不见,为什么?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5)人的听觉范围①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②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③一般人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6)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很不相同。多数哺乳动物能听到比人类高得多的频率的声音。(二)响度视频:击鼓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探索活动】1.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起来,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再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实验。①现象: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的振动幅度越大。②结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转换法:放大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移动距离。)3.在距离音叉较近处与较远处听音叉发出声音。现象:距离音叉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结论:响度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也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分贝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为 dB。阅读图1.3-7几种声源的分贝数,交流讨论如何防止声污染。【活动】闭上双眼,能听出谁在说话,为什么?(三)音色视频:不同乐器的音色1.定义: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3.不同音色的波形:借助示波器可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 如下图分别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声音波形图。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声音,振动频率和振幅幅度相同,波的形状不同。【总结】人们常常将音调、响度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比较如下:【科学阅读】P18乐器的音调【思考与讨论】材料:小音同学的歌声,与众不同;她唱得不轻不重,尖尖的、细细的,婉转悠扬,动听迷人……请思考:上述划线部分,描述声音的哪种特性?音色响度音调【课堂总结】一、声音的三个特性(一)音调1. 定义:指声音的高低。2. 影响因素: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二)响度1. 定义:指声音的强弱。2. 影响因素:(1)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3. 单位:用分贝(dB)计量,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三)音色1. 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 影响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二)随堂例题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答案】A例2.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答案】B例3.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答案】B【板书设计】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内容要求】声音的传播:知道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理解这些特性与发声体振动的关系。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3.进行实验和记录实验现象时要尊重事实,经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4.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勇于质疑和创新。【教学思路】在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以实验探索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影响因素,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一、建立联系,引入任务【引入】悠扬、悦耳的歌声,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尖锐的汽笛声、嘈杂的机器轰隆声,会让人焦躁不安。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一)音调【视频】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探索活动】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实验现象】①钢尺伸出长,振动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②钢尺伸出短,振动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2.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①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 Hz。②意义: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就越小,音调就越低。【探索活动】1、取一套音叉,敲击不同的音叉,听音调高低。2、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波形。波形特点:声音的频率越高,波形就越密集;声音的频率越低,波形就越稀疏。3.人的发声现象(1)人的发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人通过喉部的肌肉来改变声带振动的频率,从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3)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成年女性的音调比成年男性高。(4)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85Hz 到 1100Hz 之间。【思考与讨论】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能听到声音,蝴蝶飞过却听不见,为什么?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5)人的听觉范围①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②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③一般人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6)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分析归纳】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很不相同。多数哺乳动物能听到比人类高得多的频率的声音。(二)响度视频:击鼓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探索活动】1.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起来,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再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实验。①现象: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的振动幅度越大。②结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转换法:放大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移动距离。)3.在距离音叉较近处与较远处听音叉发出声音。①现象:距离音叉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②结论:响度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也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①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②距离声源越远,声波散播开来,声音就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3.分贝①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为 dB。②阅读图1.3-7几种声源的分贝数,交流讨论如何防止声污染。【过渡】我们闭上双眼,能听出谁在说话,为什么?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时,仅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三)音色视频:不同乐器的音色。1.定义: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3.不同音色的波形:借助示波器可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如下图分别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声音波形图。波形特点: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声音,振动频率和振幅幅度相同,波的形状不同。【总结】人们常常将音调、响度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比较如下:【科学阅读】P18乐器的音调 了解三类乐器的发声体和声音的三要素。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材料:小音同学的歌声,与众不同;她唱得不轻不重,尖尖的、细细的,婉转悠扬,动听迷人……请思考:上述划线部分,描述声音的什么样的特性?一、声音的三个特性(一)音调1. 定义:指声音的高低。2. 影响因素: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二)响度1. 定义:指声音的强弱。2. 影响因素:(1)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3. 单位:用分贝(dB)计量,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三)音色1. 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 影响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二)随堂例题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答案】A【解析】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长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错误;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例2.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答案】B【解析】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编钟时,编钟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所以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是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例3.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相同时间内,完成完整波的个数相同,即音调相同,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不同,即响度不同;乙、丙两图中形同时间内完成波的个数不同,因此音调不同,甲、乙、丙三者波的形状相同,因此音色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板书设计】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ppt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响度1.mp4 响度2.mp4 音叉示波器.mp4 音色.mp4 音调1.mp4 音调2.mp4 音调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