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课件(16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课件(16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第2课时)同步作业
(教师版)
1.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宁波市政府于2025年春节期间,继续在相关区域执行禁售、禁燃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花爆竹发出的声响巨大,是一种生活噪声
B.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控制噪声源处的噪声
D.爆竹的声响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
【答案】D
【解析】AD、燃放烟花爆竹时的巨大声音属于噪声,因为它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种噪声不仅影响休息和睡眠,还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故A正确,D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2.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动画片《哪吒2》的配音生动有趣,配音的录音棚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凹凸不平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装饰更加的美观 B.减少噪声的反射
C.增强噪声的反射 D.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B
【解析】配音的录音棚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凹凸不平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噪声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  )
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
【答案】D
【解析】A、带上隔音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小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不能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4.如图为某小区安装的隔音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措施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其原理与“禁止鸣笛”相同
C.隔音板通过吸收声波减弱噪声
D.隔音板能完全消除车辆噪声
【答案】C
【解析】
AB、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其原理不相同,故AB错误;
C、隔音板通过吸收、反射声波减弱噪声,故C正确;
D、隔音板不能完全消除车辆噪声,只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6.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为:v15km/s,横波的速度为:v23km/s,
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由题意可得:10s,即10s,
解得:s=75km。
7.如表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6点到22点 22点到次日6点
疗养区 50 40
居民住宅区、医疗卫生区 55 45
集市贸易区 60 50
工业生产区 65 55
高速公路 70 55
铁路干线区 70 60
A.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相同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
【答案】B
【解析】
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故A正确;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不同,故B错误;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故C正确;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故D正确。
8.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无法感知地震的次声波,以下动物能感知到地震次声波的是(  )
动物 听觉频率(赫) 动物 听觉频率(赫)
蝙蝠 1000﹣120000 猫 60﹣65000
海豚 150﹣150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大象能听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故大象能听到次声波。
9.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765  m。
【答案】超声波;765。
【解析】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波;
由速度公式v得,海豚发出的超声波经沙丁鱼反射,这段时间超声波传播距离为:
s=vt=1530m/s×1s=1530m,
故海豚距离沙丁鱼的距离为:
s's1530m=765m。
10.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  传播途中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途中;不能。
【解析】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不能减弱噪声。
11.如图所示,在医院走廊里经常能看到醒目的“静”字,提醒人们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影响病人休息,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病房门窗都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有的病人休息时喜欢戴上耳罩,这是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析】不要大声说话,是阻止声源发声,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门窗都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是阻止声音的传播,所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戴上耳罩,是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所以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2.如图所示,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如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65~1100赫左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20000赫左右。频率超过20000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图表所列的人或动物中,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的有  海豚和蝙蝠  ;不能发出超声波的有  人、狗、猫  ,能发出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的有  蚱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
由图可知海豚和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
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人、狗、猫的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低于20000赫兹,所以不能放出超声波;
蚱蜢可以发出超声波,但是不能听到超声波,所以蚱蜢能发出自己听不到的声音。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km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km到160km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km的地方,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材料二】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往温度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材料三】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骆驼队白天在沙漠中行走时,队伍后面的喊声,队伍前面往往听不到等。
(1)材料一中,人在50km处比100km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 大  一些(填“大”或“小”)。
(2)生活在离火车轨道较近地方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这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温度 低  ,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3)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与声音有类似性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 直线  传播。
【答案】(1)大; (2)低; (3)直线。
【解析】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人在50km处比100km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大一些。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这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温度低,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3)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与声音有类似性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3节 声音的特性和应用(第2课时)同步作业
(学生版)
1.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宁波市政府于2025年春节期间,继续在相关区域执行禁售、禁燃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花爆竹发出的声响巨大,是一种生活噪声
B.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控制噪声源处的噪声
D.爆竹的声响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
2.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动画片《哪吒2》的配音生动有趣,配音的录音棚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凹凸不平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装饰更加的美观 B.减少噪声的反射
C.增强噪声的反射 D.改变声音的音调
3.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  )
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
4.如图为某小区安装的隔音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措施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其原理与“禁止鸣笛”相同
C.隔音板通过吸收声波减弱噪声
D.隔音板能完全消除车辆噪声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7.如表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6点到22点 22点到次日6点
疗养区 50 40
居民住宅区、医疗卫生区 55 45
集市贸易区 60 50
工业生产区 65 55
高速公路 70 55
铁路干线区 70 60
A.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相同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
8.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无法感知地震的次声波,以下动物能感知到地震次声波的是(  )
动物 听觉频率(赫) 动物 听觉频率(赫)
蝙蝠 1000﹣120000 猫 60﹣65000
海豚 150﹣150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9.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10.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11.如图所示,在医院走廊里经常能看到醒目的“静”字,提醒人们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影响病人休息,这是在     减弱噪声;病房门窗都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     减弱噪声;有的病人休息时喜欢戴上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
12.如图所示,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如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65~1100赫左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20000赫左右。频率超过20000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图表所列的人或动物中,发声频率范围和自身听觉频率范围比较接近的有     ;不能发出超声波的有     ,能发出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的有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km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km到160km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km的地方,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材料二】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往温度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材料三】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骆驼队白天在沙漠中行走时,队伍后面的喊声,队伍前面往往听不到等。
(1)材料一中,人在50km处比100km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    一些(填“大”或“小”)。
(2)生活在离火车轨道较近地方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这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温度    ,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3)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与声音有类似性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    传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

【引入】
悠扬、悦耳的歌声,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尖锐的汽笛声、嘈杂的机器轰隆声,会让人焦躁不安。这说明声音对人类有利也有弊,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声音?又是怎样消除噪声呢?
(一)声的利用
【视频】回声
1.回声现象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分辨回声的条件:
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人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 (大于 0.1s) 回到耳边。人们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回声的消除与利用:
消除:如音乐厅等。
利用:如回声测距。
2.超声波的回声定位
(1)动物利用超声波捕食,如蝙蝠、海豚等。
(2)声呐系统和倒车雷达:声呐测绘、超声波定位鱼群、倒车雷达。
(3)超声波扫描 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
人体内部是否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如胎儿 B 超图像。
(4)其他应用: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器、超声
波牙刷等。
3.次声波的利用
(1)部分动物利用次声波交流,
如大象。
(2)次声波监测 如地震、火
山爆发、海啸、台风等。
【科学阅读】
动物利用大地振动波互相联络
(二)噪声及其控制
1.区分噪声与乐音
乐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如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声、悦耳的歌声等。
噪声:使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如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我国政府规定,学校、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dB,夜间不能超过45dB。
2.控制噪声的措施
控制噪声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控制噪声产生;
二是阻断噪声传播;
三是防止噪声入耳。
【科学阅读】
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中央台
水平线
【课堂总结】
一、声的利用
1.回声现象
(1)定义:声音遇障碍物反射形成的、能与原声区分的声波。
(2)分辨条件:障碍物与人的距离≥17 米(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 340m/s,时间差>0.1s)。
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定位。
3.次声波的应用
二、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和噪声 噪声属国际公害,学校、居民区白天≤55dB,夜间≤45dB。
2.控制噪声的三大途径:声源处控制、传播过程中阻断、人耳处防护。
(二)随堂例题
例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2.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答案】B
【解析】
A.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例3.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人体头顶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1)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在月球上不能使用这种身高测量仪,因为  ;
(3)已知感应器从发出信号到接受信号的时间越长,精确度越高;若想提高测量精确度,应   (选填“伸长”或“缩短”)竖杆的长度;
(4)已知感应器与测高台的距离为2.5米,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秒,请计算该同学的身高  。
【答案】不能;月球表面为真空,超声波无法传播;伸长;1.65米
【板书设计】
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内容要求】
声音的传播:了解波的简单知识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声的反射现象,利用回声定位测距。
2.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噪声与乐音,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
4.培养环保意识,减少生活噪声;树立社会责任感,鼓励参与公共场所噪声治理,共建良好声环境。
【教学思路】在复习声音的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回声的消除与利用,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学习区分乐音与噪声,知道噪声污染的标准,知道控制噪声污染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建立联系,引入任务
【引入】悠扬、悦耳的歌声,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尖锐的汽笛声、嘈杂的机器轰隆声,会让人焦躁不安。这说明声音对人类有利也有弊,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声音?又是怎样消除噪声呢?
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
(一)声的利用
【视频】回声
1.回声现象
(1)回声的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2)分辨回声的条件: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人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 (大于 0.1s) 回到耳边。人们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3)回声的利用:
消除:如音乐厅、大型的报告厅等。 利用:如回声测距。
2.超声波的回声定位
(1)动物利用超声波捕食,如蝙蝠、海豚等。
(2)声呐系统和倒车雷达:声呐测绘、超声波定位鱼群、倒车雷达。
(3)超声波扫描 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是否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如胎儿 B 超图像。
(4)其他应用: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牙刷等。
3.次声波的利用
(1)部分动物利用次声波交流,如大象。
(2)次声波监测 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
【科学阅读】动物利用大地振动波互相联络
(二)噪声及其控制
1.区分噪声与乐音
乐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如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声、悦耳的歌声等。
噪声:使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如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我国政府规定,学校、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dB,夜间不能超过45dB。
2.控制噪声的措施
控制噪声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控制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
【科学阅读】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一)课堂小结
一、声的利用
1.回声现象
(1)定义:声音遇障碍物反射形成的、能与原声区分的声波。
(2)分辨条件:障碍物与人的距离≥17 米(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 340m/s,时间差>0.1s)。
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定位。
3.次声波的应用
二、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和噪声 噪声属国际公害,学校、居民区白天≤55dB,夜间≤45dB。
2.控制噪声的三大途径:声源处控制、传播过程中阻断、人耳处防护。
(二)随堂例题
例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2.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答案】B
【解析】
A.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例3.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人体头顶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1)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2)在月球上不能使用这种身高测量仪,因为   ;
(3)已知感应器从发出信号到接受信号的时间越长,精确度越高;若想提高测量精确度,应   (选填“伸长”或“缩短”)竖杆的长度;
(4)已知感应器与测高台的距离为2.5米,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秒,请计算该同学的身高   。
【答案】不能;月球表面为真空,超声波无法传播;伸长;1.65米
【解析】
(1)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所以人不能听到超声波。
(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超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不能使用超声波身高测量仪。
(3)伸长竖杆的长度,可以增加从发出信号到接受信号的时间,使测量更精确。
(4)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 3秒,则超声波传播距离
;该同学的身高。
【板书设计】
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