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思路要清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读懂文题,审清题目要求

抓住并理解“题眼”
1
题目中最为关键的字词或短语
动词或形容词
本单元习作题目二: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眼
为什么会回家晚
回家晚的过程中
发生了什么事情
家人对此的反应
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注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和要求
2
(1)注意题目中起着约束、限制作用的词语。
《这天,我回家晚了》
时间限制词
明确规定了所叙述的事件是发生在特定的某一天
任意时间
人称限制词
要求必须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
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注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和要求
2
(2)注意副词。





其实
有明确而又丰富的语义指向
《再一次出发》
重复性
关联
过去的经历对
现在的直接影响
变化
之前出发带着
懵懂和勇气
“再一次出发”带着
成熟的思考和更坚定的信念
严格遵守题目中明确的写作要求
3
题目二: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体裁要求
字数要求
叙述方式要求
详略要求
根据立意取舍
材料,确定主次

妈妈二三事
妈妈喜欢逛动物园、海洋馆
妈妈抱着布娃娃盘坐在我床上,说要和我一起睡觉
妈妈对我很严厉,要求我每天练习弹钢琴
我撒谎被妈妈拆穿,她耐心地跟我讲道理
妈妈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大刀阔斧:根据立意,删除无关材料
1
本单元习作题目一:
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富有童心
排兵布阵:挑拣、整合剩余材料,确定主次
2
有所侧重
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
主次
与文章中心
关系不密切

与文章中心
关系密切

妈妈二三事
妈妈喜欢逛动物园、海洋馆
妈妈抱着布娃娃盘坐在我床上,说要和我一起睡觉
妈妈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本单元习作题目一:
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富有童心



排兵布阵:挑拣、整合剩余材料,确定主次
2
选择最佳的写作顺序

起因
事情发展顺序
1
经过
结果
写人记事
记叙文
对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
材料有明确的发展阶段、情节推进或人物情感的变化
事情发展顺序
1
起因 放学了,“我”因为排练演出节目而回家晚了
经过 “我”因感觉到有东西在跟着自己而恐惧,快步往家跑,直到跑不动了,硬着头皮回头,才发现那是一只小狗
结果 “我”看到了急匆匆赶来接自己的爷爷,心里热乎乎的
本单元习作题目二: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时间顺序
2
按照时间先后来叙述描写,需要使用表明时间的词语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宣统元年
(1909)
从我能
记事起
乙未(1895)那一年
现在
材料具有明显的时间跨度,或一系列材料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发生
一般记叙文都可以使用
空间顺序
3
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材料涉及位置、方向、形状、大小等空间要素
游记
从外到内
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
参观记
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
入山(描写沿途的风景)
洞口(描写在洞口看到的景色,写出洞口宽、大的特点)
外洞(描写外洞高大的特点)
内洞(重点描写空隙及其特点,描写内洞黑、大的特点以及看到石钟乳、石笋等奇异景象)
出洞(简单一句话写明出洞的方式)
逻辑顺序
4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具体
到抽象
由简单
到复杂
由主要
到次要
按照事理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
逻辑顺序
4
材料内在逻辑性强,具有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注重揭示本质或规律
多用于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问题1:您是如何踏上美术教育这条路的?
问题2:在您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美术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
问题3:能分享一些您在教学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吗?
《对美术老师的一次访问》
个人背景介绍
教育理念
具体教学实践和经验分享
列好提纲,
形成结构框架

有了提纲,心里有了底,写起来就能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老舍
提纲的要素
标题
中心
结构安排
内容要点
本单元习作题目三:
以《对 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
标题:《对社区志愿者爷爷的一次采访》
开头:周末,我采访了我们社区的志愿者牛爷爷。
中间:
问题1:为什么参加志愿者活动?(详写)
问题2:有哪些工作内容?(详写)
问题3:身体是否受得了?(略写)
结尾:这次采访让我明白,无数平凡的人聚在一起,也可以成就不平凡。
中心:无数平凡的人聚在一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成就不平凡。
内容要点按采访顺序排序
确定详略,并标注清楚
方法小结
读懂文题,审清题目要求
根据立意取舍材料,确定主次
时间顺序
选择最佳的写作顺序
思路要清晰
抓住并理解“题眼”
注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和要求
事情发展顺序
大刀阔斧:根据立意,删除无关材料
排兵布阵:挑拣、整合剩余材料,确定主次
严格遵守题目中明确的写作要求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列好提纲,形成结构框架
来看看本单元的习作题目吧!
题目一:______二三事
写作任务:列出作文的提纲。
写作要求:①补题要求:横线上填补人名或对某人的称呼,不能填时间、地点或事情等。②体裁要求:记人作文。
写作提示: ①围绕文章的中心选取两三件事,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若内容有详略之分,则要注明好。③写作形式:用文字叙述,或用结构图展现。
题目二:这天,我回家晚了
写作体裁:记叙文。
写法提示:①叙述方式:可以用顺叙,先写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写作内容:回家晚了的这天,回家前遇到的事情、回家之后发生的事情、心理感受等。
写作要求:①思路清晰;②根据立意确定写作的重点。
写法提示:②写作重点:若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回家后的情况可以略写甚至不写;若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原因可以略写。
经典开头
环境描写,动静结合
深蓝的天幕中挂着一轮皎皎明月,细银纱一般的光芒细细密密地洒落枝头,倦鸟栖息在巢中,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这时却只听见一声突兀的“阿嚏”,原来是冷得发抖的我发出的。
通过多种细节描写展现家人担心的表现
“你还知道回来?现在几点了?外面多危险……”一推开门,妈妈就猛地从沙发上站起,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焦急,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
题目三:对______的一次访问
写作体裁:采访稿。
写作内容: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作前准备: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列出访问提纲。
写作要求:①访问对象:所在地区的名人或者学校里不熟悉的老师。②补题要求:在横线上填受访者的名字或对其的称呼。③记录谈话内容,写清楚时间、地点和经过。
写法提示:①细节描写:描写受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眼神、手势,揣摩其内心活动。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备,或者访问过程中的体验,或者访问之后对受访者的认识以及采访的感想。
经典开头
交代采访的时间、地点、受访者十表明心情
迎着清晨的光辉,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我站在李爷爷的家门口,伸出手轻轻地敲了敲门,开启了我的这次访问之旅。
连用四个分句点明受访者的特点,设问引出受访者
苦心孤诣地钻研专业知识,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生活,满腔热血地投身教育事业,她是谁?她就是我这次的访问对象——黄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