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作业单】——四升五语文第9天(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期作业单】——四升五语文第9天(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暑期作业单——第9天(四升五语文)
◎轻松复习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揽月(lǎn liǎn) 执着(zháo zhuó) 先驱(qū qǔ)
实施(shī si) 不懈(xiè jiě) 苍穹(gōng qióng)
二、查字典。
“揽”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九天揽月 ”现在用来形容

三、看拼音,写同音字。
xiè 感( ) ( )气 坚持不( )
lì ( )史 ( )害 ( )益
qí ( )妙 下( ) 五星红( )
四、先补充词语,按要求分类并完成习题。
①鲲鹏( )( ) ②( )( )揽月 ③( )( )生机
④勇于( )( ) ⑤震( )欲( ) ⑥嫦娥( )( )
1、出自神话传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人物品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3个像“震( )欲( ) ”这样带有“欲”字的词语。
五、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
2、中国汉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
3、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于是,人们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
4、“千年梦圆在今朝”中的“梦”指的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千年梦圆在今朝》按照 顺序介绍了一些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阶段的事件,从整体上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 和 的经过。可将课文内容梳理如下:
1、古人的 ;
2、火箭飞行的 ;
3、中国 发射成功;
4、 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5、成功发射第一颗 ;
6、 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七、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传说,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1、说说文中加点词“先驱”的意思。
2、万户给椅子安火箭的目的是 ,手里拿两只大风筝的目的是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万户’”
◎趣味语文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顺序连起来作谜面,猜一动物。
( )针引线( )上添花( )冠禽兽( )月坡星
( )颜薄命( )言巧语( )苦连天( )目了然
( )东击西( )天动地( )马奔腾( )喻户晓
谜底:( )
◎预习新课
在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修辞手法。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作者从 到整体,对小珍珠鸟进行了细致描写,他对小珍珠鸟的
之情也蕴藏在字里行间。
2、下列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鸟由怕人到在作者肩上熟睡,不是改变了天性,而是作者的真情去除了它的
戒防之心。
B.“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指人鸟相亲相依的情景,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
C.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互相尊敬,互相信赖。
D.只要我们对其他人和事物有爱心,不伤害他们,无条件地信赖他们,就能够让氛
围变得更融洽。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
动……
这个句子运用 、 写出了珍珠鸟因“我”的 而变得 的形象。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珍珠鸟》是 写的一篇 ,文章按 顺序,作者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 的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 ,表达了:“ ”的感受。
2、“小家伙”这个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 次。“小家伙”就像
,从这个词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珍珠鸟的 之情。
阅读《珍珠鸟》片段,完成练习题。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选文主要通过对小珍珠鸟的 (动作 形态心理)描写,写出它
的过程,表现了小珍珠鸟的 ,也表现出“我” 。
2、用“ ”在选文中画出一处表现“我”的态度和做法的句子。从这句话中,我
们能体会到作者 。
3.文中画“ ”的句子中,“流泻”一词能不能换成“写”?为什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语言实践。
《珍珠鸟》一课第六自然段写珍珠鸟的外形,按照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语言干净简洁,没有“有”“长着”这样的词,而特点突出。请你也用一两句话,照着这个样子,写一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快乐阅读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上,动物一旦被蛇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发现,蛇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蛇蝇从不叮斑马就是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蛇蝇而言,往往是视而不见。然而,斑马的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的动物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染的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多许多细小的尘埃在飞舞。这是这些小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大气层中的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这些蓝光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吸收反射和散射。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一种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的胸襟。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 ) 一无是处(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斑马 既是蛇蝇从不叮它的原因,也是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的动物攻击的原因。
(2)存在就是 。天空 尘埃,原来是一种 ,而不仅仅是因为有 。
3、蛇蝇视觉的特别之处在于( )。
A.一般只会被颜色鲜艳的东西吸引。
B.一般只会被颜色暗淡的东西吸引。
C.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
D.一般只会被五颜六色的大块面积所吸引。
4、尘埃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轻松复习
一、揽月(lǎn) 执着(zhuó) 先驱(qū)
实施(shī) 不懈(xiè) 苍穹(qióng)
二、扌 9 形容壮志豪情。
三、谢 泄 懈 历 厉 利 奇 棋 旗
四、展翅 揽月 生机 实践 耳 聋 奔月
1、①②⑥ 2、④ 3、③⑤
4、随心所欲、 跃跃欲试、 为所欲为、 摇摇欲坠
五、√ × × √
六、时间 发展历程 千年梦圆
1、飞天梦想;
2、明代万户;
3、第一颗人造卫星
4、“神舟五号”飞船
5、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6、“嫦娥四号”探测器
七、1、事业先行者。
2、升空飞行
3、因为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是人类飞行探索
的先驱,他身上的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特别可贵。
◎趣味语文
(穿)针引线(锦)上添花(衣)冠禽兽(披)月坡星
(红)颜薄命(花)言巧语(叫)苦连天(一)目了然
(声)东击西(惊)天动地(万)马奔腾(家)喻户晓
谜底:(公鸡)
◎预习新课
一、比喻 拟人 排比、拟人
二、1、部分 喜爱
2、A
3、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拟人写出了珍珠鸟因“我”的信任而变得活泼可爱的形象。
三、1、冯骥才 散文 时间 怕人到信赖人 情意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4次 父亲在称呼自己的儿女 喜爱
四、1、动作 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 可爱 对珍珠鸟的喜爱
2、不能,“流泻”更有动态感,表明“我”的感受是自然而发,“写”则显得沉闷。
3、人与动物间的爱互相信赖,互相依靠,毫无戒备。美在和谐,爱与和平
共处。
五、小白狗,它浑身长着雪白的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像穿着一件干净的白毛衣;一对大眼睛骨碌碌直转,仿佛两颗黑宝石;头顶上长着对小耳朵;鼻子扁扁的,上面常常很湿润;尖尖的尾巴十分灵活。这就是我家可爱的小白狗。
◎快乐阅读
1、陌生完美无缺
2、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合理 容纳 美丽的智慧 博大的胸襟
3、C
4、尘埃可以反射和散射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它还可以过滤光,使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