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沪科新版九上物理第十三章测评卷(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沪科新版九上物理第十三章测评卷(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2025秋沪科新版九上物理第十三章测评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贵阳期末)“雪月饼”是中秋佳品,为了保持口感,需要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一定量的干冰。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要__吸收__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滴。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法来获得氧气和氮气。方法是先通过降温使氧气和氮气变成液体,然后利用它们的沸点高低不同,使其先后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分离。根据表中信息,先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是__液态氮__。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3.如图所示为“55°”杯。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的特点。
      
4.神舟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高标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刷新了我国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高度。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要采取“烧蚀防热”的方式,即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这些固体材料在发生__熔化__或__升华__时能__吸收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在汽车行业,“热融紧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利用电动工具使螺钉高速旋转并压向金属板材,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发生__熔化__,当螺纹完全拧入板材后螺钉停止转动,板材局部__凝固__便可以牢牢套住螺钉(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该项技术使用时,所选螺钉材质的熔点要__高于__(选填“高于”或“低于”)板材的熔点。
6.二氧化碳用途非常广泛,通过降低温度和__压缩体积__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到钢瓶里面,可制成二氧化碳灭火器;固态的二氧化碳常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会迅速__升华__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会__熔化__成水,便形成了雨。(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7.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D )
A.10月份合肥的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6 ℃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 ℃
D.正常人体温约为37 ℃
8.(厦门期中)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的
B.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
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形容器要大一些
D.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
9.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 D )
                  
A.很快就会结成冰
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
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
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
10.(宁夏中考)下列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D )
A.湿抹布变干
B.放入饮料中的冰块消失
C.新鲜肉放入冰箱冷冻室变硬
D.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红柿表面变湿
1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C )
A.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12.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
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3.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形。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B )
A.山间的大雾 B.湖面上的寒冰
C.草地上的白霜 D.树叶上的露
14.(潍坊中考)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15.(泸州中考改编)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下列有关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气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的熔点一定为100 ℃
B.由图乙知,M熔化经历了25 min
C.0~20 min,M、N都吸热
D.若实验时的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则M、N都是晶体
三、实验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3分,共31分)
1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C__(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C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加热时间不够长,温度未达到熔点__(写出一种即可)。
18.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小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华在相同的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中A、B、C、D所示的实验探究。
(1)为了比较蒸发快慢,小华将质量相同的水滴在玻璃板上,测出水蒸发完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表示蒸发越__快__(选填“快”或“慢”)。
(2)通过图甲中A、C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温度__的关系。
(3)通过图甲中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不应该__(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4)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乙中E、F所示,结果发现E图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结论__不正确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从实验设计环节来看是因为__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__。
19.(厦门月考)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器材选择】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小华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A、B所示,剪裁合适的是__A__(选填“A”或“B”),理由是__B图剪裁的孔容易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__。
(2)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缩短加热水至沸腾的时间__。
(3)水温上升到90 ℃之后,每隔1 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①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98__℃,此地的大气压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②水在沸腾前,持续吸热,温度__升高__;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保持不变__。
(4)【交流评估】若在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发现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于是小明得出的结论: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你认为该结论是__错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水可以通过烧杯底部继续从陶土网中吸热__。
(5)【结合实际】端午节煮粽子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改用小火加热,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保持水继续沸腾将粽子煮熟。原因是水沸腾时__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__。
(6)【实验拓展】如图丁所示,水沸腾后停止加热烧瓶,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__冷水__(选填“冷水”或“沸水”),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__减小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__降低__(选填“升高”或“降低”)。
四、综合应用题(9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0.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85 ℃;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3 ℃,教室的实际气温。
(3)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正好等于该温度计的示数。
解:(1)5 ℃到85 ℃之间有85-5=80个格,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5 ℃。
(2)当温度计的示数为23 ℃时,实际温度:t1=(23-5)×1.25 ℃=22.5 ℃。
(3)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1.25 ℃×(t-5)+0 ℃=t,解得t=25 ℃,即实际温度为25 ℃时,温度正好等于温度计的示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2025秋沪科新版九上物理第十三章测评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贵阳期末)“雪月饼”是中秋佳品,为了保持口感,需要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一定量的干冰。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出现“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要__吸收__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滴。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法来获得氧气和氮气。方法是先通过降温使氧气和氮气变成液体,然后利用它们的沸点高低不同,使其先后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分离。根据表中信息,先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是__液态氮__。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3.如图所示为“55°”杯。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的特点。
      
4.神舟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高标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刷新了我国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高度。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要采取“烧蚀防热”的方式,即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这些固体材料在发生__熔化__或__升华__时能__吸收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在汽车行业,“热融紧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利用电动工具使螺钉高速旋转并压向金属板材,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发生__熔化__,当螺纹完全拧入板材后螺钉停止转动,板材局部__凝固__便可以牢牢套住螺钉(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该项技术使用时,所选螺钉材质的熔点要__高于__(选填“高于”或“低于”)板材的熔点。
6.二氧化碳用途非常广泛,通过降低温度和__压缩体积__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到钢瓶里面,可制成二氧化碳灭火器;固态的二氧化碳常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会迅速__升华__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会__熔化__成水,便形成了雨。(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7.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D )
A.10月份合肥的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6 ℃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 ℃
D.正常人体温约为37 ℃
8.(厦门期中)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的
B.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
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形容器要大一些
D.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
9.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 D )
                  
A.很快就会结成冰
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
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
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
10.(宁夏中考)下列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D )
A.湿抹布变干
B.放入饮料中的冰块消失
C.新鲜肉放入冰箱冷冻室变硬
D.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红柿表面变湿
1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C )
A.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12.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
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13.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形。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B )
A.山间的大雾 B.湖面上的寒冰
C.草地上的白霜 D.树叶上的露
14.(潍坊中考)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15.(泸州中考改编)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下列有关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气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的熔点一定为100 ℃
B.由图乙知,M熔化经历了25 min
C.0~20 min,M、N都吸热
D.若实验时的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则M、N都是晶体
三、实验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3分,共31分)
1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C__(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C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加热时间不够长,温度未达到熔点__(写出一种即可)。
18.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小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华在相同的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中A、B、C、D所示的实验探究。
(1)为了比较蒸发快慢,小华将质量相同的水滴在玻璃板上,测出水蒸发完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表示蒸发越__快__(选填“快”或“慢”)。
(2)通过图甲中A、C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温度__的关系。
(3)通过图甲中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不应该__(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4)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乙中E、F所示,结果发现E图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结论__不正确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从实验设计环节来看是因为__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__。
19.(厦门月考)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器材选择】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小华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A、B所示,剪裁合适的是__A__(选填“A”或“B”),理由是__B图剪裁的孔容易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__。
(2)实验开始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缩短加热水至沸腾的时间__。
(3)水温上升到90 ℃之后,每隔1 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①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98__℃,此地的大气压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②水在沸腾前,持续吸热,温度__升高__;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保持不变__。
(4)【交流评估】若在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发现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于是小明得出的结论: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你认为该结论是__错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水可以通过烧杯底部继续从陶土网中吸热__。
(5)【结合实际】端午节煮粽子时,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改用小火加热,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保持水继续沸腾将粽子煮熟。原因是水沸腾时__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__。
(6)【实验拓展】如图丁所示,水沸腾后停止加热烧瓶,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__冷水__(选填“冷水”或“沸水”),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__减小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沸点__降低__(选填“升高”或“降低”)。
四、综合应用题(9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0.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85 ℃;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3 ℃,教室的实际气温。
(3)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正好等于该温度计的示数。
解:(1)5 ℃到85 ℃之间有85-5=80个格,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5 ℃。
(2)当温度计的示数为23 ℃时,实际温度:t1=(23-5)×1.25 ℃=22.5 ℃。
(3)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1.25 ℃×(t-5)+0 ℃=t,解得t=25 ℃,即实际温度为25 ℃时,温度正好等于温度计的示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