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暑假预习讲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暑假预习讲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暑假预习讲义
【知识点梳理】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关系:
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 100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
(1)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等)。
(2)精密测量工具(了解即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初中阶段不作重点要求)。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选: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①量程: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②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3)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避免产生视差。
(4)读: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读一位)。
(5)记: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其中数字包含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秒(s)。
(2)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
(3)单位换算关系: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2. 时间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常用工具:停表(秒表)。
(2)其他常见工具:电子表、机械钟、手机等。
3. 停表的使用方法
(1)结构:通常有两个按钮——启动/暂停按钮和复位按钮。
(2)使用步骤:
①按下复位按钮,使指针归零。
②按下启动按钮开始计时。
③再次按下启动按钮停止计时。
④读取时间数值。
(3)读数方法:
①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表示秒。
②注意大表盘的分度值(如0.1秒或1秒),准确读数。
三、误差与测量
1. 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
2. 误差的来源
(1)工具精度限制。
(2)人为读数偏差(如估读不准确)。
(3)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影响尺子长度)。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规范操作流程。
【例题讲解】
一、长度的估测
1.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在第一棒火炬手罗雪娟手中传递,如图火炬的高度约为(  )
A.73mm B.73cm C.173mm D.173cm
2.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
(1)课桌的高度是80   ;(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   ;(3)物理书本的长度为26   。
二、刻度尺的使用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小雷身高约,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
A.量程,分度值 B.量程,分度值
C.量程,分度值 D.量程,分度值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A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如果用刻度尺B测量,误差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长度及其测量
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2.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四、时间的估测
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打一次呵欠 D.人正常步行 10 m
2.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周朝,中国民间就开始普遍使用日晷了。日晷由金属质的晷针和石质晷面两部分组成。运行原理是:太阳东升西落,晷针投影的方向也随之移动,打在晷面上的一条线影落在什么区域内,就代表着一天的什么时候。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转动30°时,大约经过的时间是(  )
A.20s B.200s C.20min D.2h
五、时间及其测量
1.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图中记录的时间为(  )
A.337.5s B.336.5s C.335.5s D.334.5s
2.如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
六、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一支中性笔的长度大约(  )
A.15mm B.15cm C.15dm D.1.5m
2.在测量lmin内脉搏跳动次数的活动中,下列工具最适合计时的是(  )
A.室外阳光下的日晷 B.没有秒针的挂钟
C.计时25分钟的沙漏 D.带秒表功能的手表
3.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心跳一次时间约为 B.教室的门高
C.中学生跑一般用时 D.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
4.如图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5.航天系统对精度要求极高,研磨师叶辉用 20 年的苦练研磨出了 100nm 的“航天精度”,此精度是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关于此 (航天精度”,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00nm=100×10-12m=1×10-10m
B.100nm=100×10-9m=1×10-7m
C.100nm=100×10-6m=1×10-4m
D.100nm=100×10-3m=0.1m
6.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不准属于误差
B.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C.态度认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
7.小明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
A.3.2 cm B.3.30 cm C.3.3 cm D.3.5 cm
8. 小昕利用分度值为 0.1cm 的刻度尺对一本物理书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 记录了如下数据:①26.00cm 、②25.98cm 、③26.02cm 、④26.0cm,则(  )
A.记录的数据中③④是错误的
B.数据①④说明测量存在误差
C.用更精确的刻度尺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小昕剔除错误数据后,得出物理书的长度是 26.00cm
二、填空题
9.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1.5min=   s。
10.请你填上合适的单位:怡欣同学身高为160   ;学校一节课时长40   。
11. 同一 长 度 的 四 次 测 量 结 果 记 录 为25. 1mm、25.2 mm、25.1 mm、25.3 mm,则物体的长度为    mm,仔细观察发现,记录的四组数据的尾数不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误差”或“错误”).
12.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   s。
13.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的5次测量记录是:27.3mm、27.4mm、27.3mm、29.4mm、27.4mm,其中有一次是错误的,则可以判断   是错误的,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mm,这里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   。
三、综合题
14.为了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直径,小雨同学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他再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
(1)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雨同学改变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的圈数后,再测量线圈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L1=7.81cm、L2=7.8cm、L3=7.82cm、L4=7.28cm、L5=7.82cm、L6=7.821cm、L7=7.82cm。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例题讲解】
一、长度的估测
1.B
2.cm;dm;cm
二、刻度尺的使用
1.C
2.A
3.2.50;增大
三、长度及其测量
1.C
2.四;75.2
四、时间的估测
1.A
2.D
五、时间及其测量
1.A
2.228.7
六、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D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B
6.D
7.B
8.D
二、填空题
9.秒;s;90
10.cm;min
11.25.2;误差
12.0.1cm;1.40;337.5
13.29.4mm;27.4;减小误差
三、综合题
14.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7.00cm对齐,右侧与12.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钢丝的直径为。
(2)观察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7.28cm与其余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不同,7.8cm、7.821cm估读与其它数据不同,此三测量数据是错误,舍去,则线圈的长度
答:(1)细钢丝的直径是0.16cm;
(2)线圈的长度是7.82c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