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工作秘密[考试时间:2025年7月3日上午11:00-12:15]严禁泄露2024一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即“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教育2.1985年,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办厂开店,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劳务输出。1992-1995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年输出人数由857.8万人上升到1198万人,出现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潮。由此可见,当时四川A.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主因B,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C.农村改革推动了经济转型D.城乡二元结构已经瓦解3.据不完全统计,自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地区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3万亿元,贸易规模增长3.8倍;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已吸引香港青年创业团队约360多个,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港珠澳大桥年均通行货物量达300万吨。据此可知A.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B.香港经济结构实现全面转型升级C.“一国两制”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D.国家加大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支持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4,2024年以来,我国举办了包括中非合作论坛在内的多次主场外交。在这些主场外交活动中,没有冷战思维,没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零和博弈与赢者通吃,有的是世界各国决策者和领导者平等讨论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现象。由此可知,中国主场外交A.瓦解了单边主义存在的政治基础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多边外交C.构建了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框架D.彰显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观5.下图是古代波斯帝国建筑风格情况示意图。古代波斯帝国建筑迈V业浮雕带有两河流通域特别模仿盛行于巴比伦尼亚的凸采用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图是亚述雕刻艺术的痕迹起的平台和阶梯状建筑网络案也受到埃及建筑风格的影响据图可知,古波斯A.带有浓厚君主专制色彩B.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延续了古埃及政治传统D.推动亚非文明互动交流6.6世纪,拜占庭帝国囿于罗马共和国传统框架,军队在皇位更迭中并无主导地位。7世纪末期,军队频繁干预皇位更迭,成为政治制度传统的颠覆者。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帝国发展遭遇生存危机B.宗教神权取代世俗皇权C.罗马法制体系遭受破坏D.古罗马政制传统的异化7.13世纪英格兰的一份封建契约文书中记载:“我,约翰·德·维尔,向诺福克伯爵效忠,我将以我的土地为担保,每年为伯爵提供40天骑兵役,并在伯爵法庭履行陪审义务。伯爵承诺保护我的土地所有权,并在战争时提供装备支持。”这说明中古西欧封建关系的本质特征是A.封建领主对附庸的绝对化控制B.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族联盟C.基于土地的权利义务双向契约D.宗教神权对世俗王权的支配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发现美洲拓展了新的全球性视野;随着世界各地人口大规模迁徙,推动了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物种以及各种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传播、交流。这些变化A.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B.促进美洲社会的近代化C.中断了美洲原有社会进程D.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5 BCADB 6-10 ACABD 11-16 CDD ADC二、非选择题(17 题 25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共 52 分)17. (1)特点:承袭希腊传统,与东方文化交融;具有一体多元的文化特征;文化中心发生转移;文化融合具有军事征服性质。(任答三点, 6 分)(2)因素:经济上,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政治上,改变政治格局,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上,带来新的世俗观念和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或人们精神生活日渐丰富)。(6 分)影响:开始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使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任答二点,4 分)(3)变化:整体快速增长;国家间差异明显。(4 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差异;新兴工业的需求;国家的投入与重视。(一点2分,二点4分,三点5分)18.史料类型:文献史料,一手史料。(2 分)史料价值:书信信息量丰富,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过程,对研究“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2 分)说明:史料中“我发布公告、展开国王的旗帜,为我们最吉祥的国王占领了所有这些岛屿”,这揭示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过程带有浓厚的殖民开拓色彩;史料中“我们获得的第一座岛屿,我以我们救世主的名字为之命名”这表明哥伦布带有传播天主教的主观目的;史料中“我相信它不是岛屿,而是大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我进入印度洋”,这些表明哥伦布地理知识的有限性。(6 分)但这封书信是哥伦布对西班牙国王的私人书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研究“美洲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还须补充其他史料。(2 分)19.(1)原因:坚持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任答三点6 分,四点 7 分)(2)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西方现代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中国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破了西方强调物质文明、以生态破坏为代价;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而西方依靠殖民扩张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任答二点,4 分)意义: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或重塑现代化内涵);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中国方案(任答二点,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 期末历史.pdf 历史 高一历史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