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第2课时 凝固新课导入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学习目标1.感知凝固现象及其产生条件、不同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2.了解常见晶体的凝固点。3.认识熔化是放热过程、凝固是吸热过程。一、探究凝固规律温度/℃时间/分04045505545海波熔化图像ABCD温度/℃时间/分040455055海波凝固图像ABCD比较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一样。液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固液共存固态课堂探究凝固凝固点:晶体形成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EF段时间内物质是液态,放热降温;温度/℃时间/min凝固点HG固液共存液态晶体的凝固图像0EF固态FG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GH段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凝固图像时间/min温度/℃0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硬软稀液态如图所示为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凝固图像凝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过程要吸热。地窖里贮存蔬菜,需要放几缸水水凝固放热,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2)要继续放热。注意1、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2、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要不断吸热,凝固过程都要不断放热。3、热量总是在存在温度差时由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比较 凝固过程的温度 吸放热 有无凝固点液态的晶体液态的非晶体温度不变温度不断降低继续放热继续放热有凝固点无凝固点凝固固态液态1、熔化凝固2、固体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3、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要达到熔点。(2)能继续吸热。同时具备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2)能继续放热。同时具备(吸热)(放热)(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4.同种晶体物质,熔点=凝固点。例 题1、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A2.阅读教科书中的熔点表,确定下列各种物质分别在不同温度时所呈的状态:-40℃的水银__________。-115℃的酒精__________。237℃的锡__________。700℃的铝__________。90℃的萘__________。80℃的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态液态液态液态液态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降温1.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中化雪冷有什么道理?熔化吸热2.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被冻坏,为什么 凝固放热3.黑龙江北部的漠河镇气温曾经达到过-52.3℃,这时还能使用汞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温度计?答:不能使用汞温度计。因为汞的凝固点是-39℃,汞早凝固了,测不出温度值。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应该使用甲苯或酒精做测温物质的温度计。4、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0℃的冰熔化时还要吸热,吸收更多的热量。课堂小结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凝固点晶体:有固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点凝固过程放热凝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共32张PPT)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第1课时 熔化一、物态变化那么,水的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生上述变化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张图片,了解一下自然界中水是怎么循环的新课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太阳照射水蒸气冷却凝聚合并成大水滴雨假如高空温度较低雪或冰雹自然界中的水,形态各异,水变化万千。例如:云、雨、雪、露、雾、霜……云(小水滴和小冰晶)水(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加热加热降温降温物理学中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小实验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知道物质的熔点,能运用熔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通过对冰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感知熔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3、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4、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一、熔化及其特点像冰化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春天到了,冰雪消融课堂探究提出问题:1.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2.冰的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猜想与假设: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器材与装置:碎冰石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方案:(1)分别将碎冰和石蜡放入两支试管,按照课本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和石蜡加热。(2)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观察:1.碎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2.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记录描出冰和石蜡的熔化图像,从熔化图像判断冰和石蜡的熔化的情况。实验注意事项特别提醒:1.仪器应由下向上组装(实验中必须用酒精灯温度高的外焰对物体加热,所以要先固定最下面的酒精灯的位置)。2.试管中装入的冰、石蜡粉末应适量,目的是避免实验时间过长或过短。3.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质充分接触,但不能触碰试管壁或试管底。4.酒精灯的使用:①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②用外焰加热;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不能相互引燃5.陶土网的作用:使烧杯均匀受热。6.搅拌棒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7.水浴法加热:利用热水加热装入试管中的冰和石蜡。该方法的优点: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还可以控制物质温度上升的速度。8.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物质熔化温度不变的过程。(1)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分析与论证:(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分析与论证:(3)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4)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5) 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夜共存状态。实验结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在0℃时会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即使继续加热,其温度也保持不变碎冰的熔化特点:石蜡的熔化特点:在熔化过程中只要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便不断升高。拓展视频:海波熔化实验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装置适用于一切固体的熔化实验B.可以通过降低水的初温来延长海波的熔化时间C.石蜡熔化时吸热,海波熔化时不吸热D.实验中不需要让海波与石蜡质量相等D例 题二、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仍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就能不断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食盐晶体冰松香沥青冰知识拓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1)晶体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作用力大,每个分子在其平衡位置做无规则振动。(2)晶体被加热,温度升高,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3)温度达到熔点,部分分子变得可以“自由游动”。所以:晶体熔化时,所吸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能使温度升高。说明熔化是_______过程吸热不同晶体的熔点是不一样的。下表给出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常见晶体的熔点。知识拓展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例如,往装有冰块的烧杯中放些盐并搅拌,这时烧杯中冰的熔点会低于0℃。再如,下雪天,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在-20℃以下才结冰。尽管盐融雪使交通畅通了,但却会腐蚀车辆、道路,污染地下水,破坏植被,甚至危害人体等,因此,应慎用盐融雪的方法。晶体熔化的条件和特点(1)晶体熔化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够继续吸热。(2)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熔化图像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归纳小结例 题1、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萘、水晶、蜡B.松香、玻璃、塑料C.冰、沥青、食盐D.海波、铜、固态水银。D2、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晶体80吸收课堂小结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熔点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吸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2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2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