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阅读”和“表达”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I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①人们习惯把诗歌划进人文领域,把物理归入科学范畴,认为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当我们换一种方式审读诗歌,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所描绘的雄浑开阔的塞外奇景,从物理视角看,是门罗效应在无风空旷环境中的具象表现:白居易《幕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所描写的夕阳下江面色彩不一的奇景,涉及光的散射和反射等相关知识。包何的《赋得秤送孟孺卿》更是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的典范之作:“钩悬新月吐,衡举众星随”让我们仿佛看到科学的测量场景在优美的诗句中生动展开:“掌握须平执,觸铢必尽知。由来投分审,莫放弄权移”在阐释精准不偏移的测量准则的同时,又有劝勉友人坚守原则、不偏不倚的意味。②诗歌是讲究精练的语言艺术,在气质上与具有简单性原则的物理学颇为契合。五言四句足以猫绘万物,简短公式便可解释世界。诗歌简洁生动的语句,是传播深奥物理学知识的良好载体:物理学独特的科学视角,又为耳熟能详的诗歌开辟了新的解读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思索语句背后的科学原理。诗歌与物理源于同一个世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第一首诗篇、第一个公式的时候,它们就在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轮被无数人举杯相邀的明月,也是那颗被无数次测量计算的月球。诗歌与物理共生于一片广袤的天地,这片天地既是挥洒浪漫情怀的信笺,也是探究万物运行规律的稿纸。③这是一个庞大丰富、万物交融的世界。当人们从打动人心的诗句中读出自然之理,从丈量世界的方程里品出人文诗意,他们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允许人们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探究它,更欢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来感受和理解它。随着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逐渐多样化,他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将趋于完整。这样一个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因为,他既可以用科学精神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凭借人文情怀从中品味出诗意与美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有着丰富层次和缤纷色彩的世界,更是一个有着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世界。1.关于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在诗歌中的体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诗句生动描绘的自然现象蕴含着物理学的原理。B.诗句精彩的景物描写源于诗人丰富的物理知识。C诗人用文学手法将物理的测量场景写出了诗意。D.诗人借助物理知识让人文主旨的表达更加巧妙。2.为什么诗意与物理可以“双向奔赴?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与物理在气质上非常相似。B.诗歌适合用来传播物理的知识。C.物理能够让诗歌具有科学价值。D.物理与诗歌是同源共生的关系。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作者倡导“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表达了怎样的希望。(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小院的馈赠①天不怎么冷,没有到冻鼻子的程度。我走进我的小院。没有凤,一丝儿风都没有。小院很安静。尘埃落下,枯叶腐烂,昆虫在葡萄树的树皮下冬眠,为枝条运送营养的汁液仿佛已停止流动…这里只有我与我的小伙伴一我把小院里的这些草啊花啊树啊都称作小伙伴,我们谁都不发出声息。这是我们相互陪伴的第五个冬天,要说它们数量多少,我从来没有真正地数清楚过。最多的是月季,还有葡萄树、石榴树、花椒树、木绣球、绣线菊、铁线莲,还有辣椒、芹菜、丝瓜、豆角、番茄和南瓜…它们来来去去,很少固定在一个恒定的数字上。②站在这个雪气未至的静夜里,我越发察觉到,或许,小院里的这些绿色生灵,许多年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0分)1.B(“源于诗人丰宫的物理知识”有误)(3分)2.C(“物理让诗歌有科学价值”有误)(3分)3.共4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希望人们完整认知世界(2分),从而更加热爱世界(2分)。二、(20分)4.共4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环境安静(2)植物繁多5.共4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生活在有花有树的地方(2)拥有短暂休憩的空间6.共6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辛勤劳作(2)深入了解(3)耐心等待7.共6分。围绕以下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作者感受到自然之美(2分),领悟到自然法则(2分),拥有了内心的笃定(2分)。三、(7分)8.共4分。围绕以下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老红军战士讲述他参军的经过(2分)和喜欢军队生活的原因(2分)。9.共3分。特点1分,特点和理由能构成明确的逻辑关系2分。可参考的要点:革命热情高涨、热爱革命队伍。【示例】苹命热情高涨。老红军战士虽年事已高,但不顾功说,仍认为自己能吃苦,能当兵。热爱革命队伍。老红军战士认为革命队伍为被压迫者打仗,而且红军还教他认字。四、(3分)10.D(“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早日功成名就,风光归乡”有误)(3分)五、(15分)11。C(所:级斥,粉锁)(3分)12.A(3分)13.C(“面对十五万线的诱感”有误)(3分)14,共6分。“悔识”“假散”“诣”“陈”各1分,路休句意正确2分,后来百姓又后悔又峦怕,像老鼠一样四散离开,罗仲渊独自的往东客,陈述两位县令的贤德。【参考译文】罗仲渊是吉水人,博览古代典貅,性格豪央,乐善好施。洪武戊辰年问,罗仲渊应诏迁居江宁,当地官员都以礼相待。百姓有了纠纷,常常跑来找他平息纷争,他家门口挤满了人。永乐初年,罗仲渊上书提出十项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这议,明成祖朱株非常管许他。仁庙监督国事期间,江宁令王凯、上元令魏鉴没有按服标准制造战车,检御史迎捕入秋。罗仲渊因王凯、魏鉴为官康洁,怜阀他们的遭遇,带烦两县百灶为他们陈迷冤情。后来百址又后惨又害怕,像老鼠一样四散离开,罗仲渊独自前往东宫,陈述两位县令的贤德。御史指贡他说:“两县的百姓都没来,仅先你一人(之力),陈递两县长官(之事),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呢?”罗仲渊回答说:“是公心还是私心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如果是出于公心,一个人来就足够了。”仁庙召见他问道:“两位县令确实贤德、(但是)制造战车这样重要的事情却出现了差错,该怎么办呢?”罗仲渊头叩地而拜说:“人怎么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呢?”仁庙高兴地说:“这是德高望重的人才会说的话附。”立刘下令择放两位县令。没过多久,应天府丞张执中被捕入狱,浪人诱使罗仲渊像之前敕两位县令那样牧自己。罗仲渊没有答应,说:“两位县令在公事上出了差错,所以我出于公心进言:现在府丞是因个人的罪行入狱,我(如采)当面欺骗圣上,将全和府丞一起被灭族!”张执中(听说后),对他怀根在心。最终张执中因盗窃官线被抄家,搜到的赃款还不够抓偿盗窃的官线,于是张执中诬陷罗仲渊,说寄放了十五万钱在他家里,罗仲渊因此被捕下狱。长子罗三锡很也恐,端尽家财,连夜带者线去抵偿被张执中所诬陷的官钱,罗仲渊得以释放。罗仲渊因为正直发诬陷,但解、胡、金、杨等学士,都不受此$影响,愿意和他交往。六、(15分)15.B(溶合”应为“融合")(3分)16.A(每一个词语都与语境存在恰当的逻辑关联)(3分)17、B(应为句号)(3分)18.C(A项搭配不当,B项搭配不当,D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3分)19.A(此句总领全段内容)(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pdf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