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 2025 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 2025 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岳阳市 2025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D B B D C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D C A B A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其中 17题 18分,18题 16分,19题 18分,共 52分。
17题(12分)参考答案:
【评分等级及要求】
等级 分数 要求(未分段分层或序号化降档赋分)
第一等级 9-12分 论点明确,所选角度的相关史实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关联紧密,内
容充实,且史论结合紧密,逻辑结构严密,表述非常清晰,有总结
升华。
第二等级 5-8分 所选角度的相关史实与中华传统文化关联不大,但论点明确,史论
结合较紧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有总结。
第三等级 0-4分 没有将所选角度的相关史实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联,论点不明确,
史论结合不紧密,结构不完整,表述不清晰,无总结。
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2分)
在制度设计上,儒家“礼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自汉武帝“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礼”所强调的等级秩序、尊卑观念融入政治制度,构
建起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体系,如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与运行,既遵循儒家的礼仪规范,又实
现了权力的有效制衡,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这种制度设计不仅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也传承
和强化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4分)
生活状态方面,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
日,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活动与情感内涵。春节期间,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习俗,
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重视家庭、团圆的价值观念;端午节的赛龙舟、吃
粽子等活动,既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又传承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与敬仰,使人
们在生活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4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从制度设计、生活状态方面对社会产生着影响,还从价值取向与
思维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地塑造和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
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 1页 (共 2页)
论证部分从以下角度分析亦可:
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仁”强
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促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践行友善、互助的行为准则;“义”引
导人们明辨是非,坚守正义,在面对利益抉择时,以道德为准则。这种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方式,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人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注重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8分)
物质创造与精神导向紧密相连。以传统建筑为例,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
表,其布局严谨对称,体现了“中为至尊”的等级观念和儒家的礼制思想;建筑装饰上的龙、
凤等图案,象征着皇权与祥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传统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更是
将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如文人画强调“以形写神”,通过笔墨表达画家对
自然、人生的感悟,展现了独特的精神境界。(8分)
18题(20分)参考答案: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苏冷战;“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渴望提高生活水平。(每点 2分,任答 3点得 6分)
(2)特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3分)
推动因素:党和政府的科学规划与政策引导;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确立;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国家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3分,任答 3点得 3分)
(3)对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
伟大跨越;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任答 2点得 4分)
对世界: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任答 2点得 4分)
19题(20分)参考答案
(1)国际格局变动;非洲内部觉醒;殖民统治策略调整(每点 2分,共 6分)
(2)体现: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自主管理国家事务。(4分)
意义:强化非洲民族认同,推动非洲联合自强;为非洲独立运动提供思想旗帜;促进世
界反殖民斗争发展。(4分,从非洲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
(3)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激发全球民族解放运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
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每点 2分,国际格局、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关系和文化四个方
面思考,任答三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得 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 2页 (共 2页)姓 名
准考证号
岳阳市 2025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时量:75分钟 分值:100分
本试卷共 8页,19道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表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周代青铜器“大盂鼎”及其铭文。其中一段记载是“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
武王,嗣文作邦辟氒,匿匍有四方,(田允)政氒民”。这段记载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敬天保民,以民为本 B.诸侯拱卫,天下大同
C.以法治国,赏罚分明 D.天命神权,王权至上
高二历史试卷 第 1页 (共 8页)
2. 与传统文献“秦法严苛,戍卒无休”的记载不同,2023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
“戍卒岁役不过三期,病者许归三月”。这表明
A.秦朝赋役制度非常宽松 B.秦朝的兵役制度存在弹性空间
C.简牍记载比文献更可信 D.秦朝法律制定与实施存在差异
3. 《南史》记载:景慈举证母亲致其被判极刑,结果自己也遭流放;《魏书 刑罚志》记
载:费羊皮卖女葬母被赦免,而买家张回因转卖良家女被判刑。这两则案例反映的时代特
征是
A.法律严苛,以轻罪重刑来维护统治 B.引礼入法,儒家伦理影响司法判决
C.商品经济发展,人口买卖现象普遍 D.门阀士族衰落,儒家地位不可撼动
4. 2023年山西霍州发现金代壁画墓,绘有“女子执秤交易”场景,与《金史 食货志》“妇
人不预外事”记载矛盾。这说明
A.女性地位实际高于文献记载 B.壁画中的内容多为艺术虚构
C.金代商业活动突破礼教束缚 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证据互证
5. 近年来,湖南地区发现了大量古代平民古墓葬,其中出土的青铜器、陶罐等文物展现了
宋代“斗茶”的文化特色。此次出土发现丰富了湖南历史文化的多样性。这可以说明
A.宋代湖南地区的平民垄断了“斗茶”活动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了湖南的社会生活方式
C.文物出土为研究宋代民间文化提供新视角
D.宋代的手工制茶技术在湖南达到鼎盛水平
6. 1898年,总理衙门奏请添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等为通商口岸。光绪帝
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岳州、三都澳、秦皇岛遂成为清末首批自开商埠。该举措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传统城市向近代化转型
C.顺应了民众收回利权的要求 D.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始
7. 下表是《新青年》对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统计,该现象
A.有利于阻止西方的文化侵略 B.体现了坚守传统文化
C.推动了中国救国道路的转变 D.促进了文学革命兴起
高二历史试卷 第 2页 (共 8页)
8. 1938年《新华日报》载:“游击战非‘游而不击’,实为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同期日军
战报称:“中共军采用‘蘑菇战术’,致我军补给线瘫痪”。这说明
A.游击战战略价值得到交战双方认可
B.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地位已经下降
C.中共军事力量已超越日军作战能力
D.新闻报道与战报均存在主观夸大性
9. 2023年福建东山岛发现台军撤退时掩埋的“金门防卫司令部”档案,记载 1958年金门
炮战期间,“美军顾问坚持要求部署M48坦克,遭解放军炮火压制”。该档案可佐证
A.美国放弃了对台军事干预 B.解放军装备优势明显
C.该时期金门战略地位下降 D.台海局势受冷战影响
10. 下面宣传画《工人新村》由孙佳桐、何正慈于 1952年所作。画面呈现了工人新村中人
们活动的场景,氛围和谐。根据图片《工人新村》可知新中国初期
《工人新村》
A.土地改革推动大规模城市住房改造
B.工业建设蓬勃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
C.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D.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人居住环境改变
11. 统计显示,自 2025年 1月 29日上映以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屡破
纪录。该影片在国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巨幕电影首席执行官里奇 盖尔方德感慨:“中
国大片规模与创新力,正在重塑全球电影市场格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电影业借助传统文化得到新发展
B.动漫产业引领国际文化发展潮流
C.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D.经济发展助推文化强国目标实现
高二历史试卷 第 3页 (共 8页)
12. 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国王在叙事语境中常常被描绘为神在人间的化身,国王的权力
是由与神相一致的身份而与生俱来的。第四王朝时期,国王的本体不再是神,其神性不再
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与神构建亲密关系实现的。这一变化体现了古埃及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世俗王权的加强
C.神灵崇拜的淡化 D.君权神授的确立
13. 十四世纪末,伦敦市长只可由 12个大的行会之中选出。城市成为了由“特许状”提供
保护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领地来到城市,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A.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产生 B.直接瓦解封君封臣制
C.维护了英国封建庄园经济 D.严重冲击基督教统治
14. 下列两幅图为世界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1375—1825)和 18世纪全球主要城
市煤炭价格示意图。图片可用来研究
A.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兴起原因 B.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15. 2023年剑桥大学出版的《大西洋革命史》提出,海地革命(1791—1804)期间,美国
南方种植园主曾秘密向法国殖民政府提供军火,以“防止黑人起义蔓延”。这反映了
A.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与法国殖民利益深度绑定
B.种族矛盾主导了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国际格局
C.革命浪潮冲击下种植园主维护自身统治的焦虑
D.海地革命彻底改变了美洲地区的奴隶制度格局
1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4年推出《打造全球南方》报告,引发有关“全球南方”探讨的
国际新思潮。2015年,联合国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 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
2015—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据此可知联合国
A.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B.由调整政治关系向经济关系转变
C.致力解决世界和平问题 D.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高二历史试卷 第 4页 (共 8页)
二、非选择题:共 3题,其中 17题 12分,18题 20分,19题 20分,共 52分。
17. 文化内涵丰富,涵盖社会各层面。钱乘旦对“文化”概念的解读为我们理解文化与社
会的关系提供了视角。请结合材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成短文写作。(12分)
材料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
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
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
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
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史实,以“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为主
题,自拟论题,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历史短文。(要求:论点明确,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论述,
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高二历史试卷 第 5页 (共 8页)
18. 1978年,中国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书写国家发展壮丽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
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
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年
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 4月 10日)。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P174
材料二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摘自选必修 2《经济与社会生活》P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 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78—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
推动因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发展的意义。(8分)
高二历史试卷 第 6页 (共 8页)
19. 20世纪,非洲大陆掀起独立浪潮,重塑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非洲独立进程中部分国家独立情况表
时间 独立国家 相关史实
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后,南非正式宣
1934年 南非
布独立。
该国一战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被英法占
1951年 利比亚
领,后由联合国托管,1951年宣布独立。
苏丹、突尼斯、摩 这三国独立标志着英法西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开始
1956年
洛哥 瓦解。
喀麦隆、索马里、
这一年有 17个国家宣布独立,是非洲独立国家最多
贝宁、尼日尔、乍
的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些国家中多数
1960年 得、中非、刚果
为法国殖民地,其次为英法共管和英国殖民地,还
(布)、加蓬、马
有一个比利时殖民地。
里等
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大陆非殖民化进程的
1990年 纳米比亚
完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根据《烈焰中的觉醒:非洲独立运动的历史篇章》改编
材料二 1900年 7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 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
会议。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
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泛非运动日益活跃。
从 1919年到 1945年,连续召开了 5次泛非大会,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
要表现。
———摘自选必修 3《文化交流与传播》P75
高二历史试卷 第 7页 (共 8页)
材料三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
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
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摘自选必修 3《文化交流与传播》P7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独立进程呈现阶段性特征的原因。(6
分)
(2)材料二中“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口号,在材料一的历史事件中是如何体现的?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8分)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变革之风”对 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
高二历史试卷 第 8页 (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