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语言要连贯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
保持话题的
前后统一

在写作时,我们若能做到话题前后统一,便能让文章内容集中、中心明确、语言连贯。
话题的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前提。
我们应该怎样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呢?
无论是长句子还是句子群,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内容要紧扣话题展开。
话题一致
1
随意转换话题
文段语意混乱
语言的连贯性不佳
话题不一致
春节可热闹了。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小时候我常常去楼下的老槐树旁玩爆竹。我还在老槐树底下捡过一只猫呢,我给它取名团子,它特别亲人。年夜饭也很热闹,吃完年夜饭就一起看春晚。但我更想玩游戏,第十关我怎么都过不了,总找不准时机……
话题一致
春节是最让人喜爱和期待的节日。腊月,家里焕然一新,换过的窗帘、沙发垫散发出清新的香气。除夕,团圆饭最是尽兴,净挑喜欢的吃,也不会有人责怪你挑食,吃完饭就笑嘻嘻地跟爷爷奶奶讨要压岁钱。初一出门逛庙会,吃糖葫芦、套圈、看舞狮,好不惬意。
语言不连贯、语意混乱
中心明确,语言连贯
开头: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结尾: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白杨礼赞》
前后呼应
使白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特点更加突出
要想语言连贯,还要注意在内容和结构上做到前后呼应,让文章的前后保持一致、互相呼应,做到先“起”后“承”。
前后呼应
2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昆明的雨》
中心句不仅概括写作内容,也常点明写作的话题。我们在写作时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中心句,让内容围绕中心句展开,那么话题会更加明确,内容也会更加连贯。
设置中心句
3
中心句
概括主要内容,总领全段
语句顺序应合理

常见的顺序
事情发展的顺序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选择恰当的顺序并按照该顺序进行写作,会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贯通。语言要连贯,就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做到言之有序。
综合考虑文章的文体和表达需要
一篇文章可能需要综合使用多种顺序行文
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的顺序,常见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清晨”“中午”“傍晚”“夜晚”“……时”等。
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沈从文《灯节的灯》
时间顺序
1
脉络清晰
一目了然
可在整篇文章使用
可在某一段落使用
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湘西年俗的特色
事情发展的顺序
2
通常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所采用的顺序。一般先交代人物背景或事情的起因,然后详细叙述人物的言谈举止、生活轨迹或事情的全过程,最后表达作者的观点或告知事情的结果。
可在整篇文章使用
可在某一段落使用
开端:妈妈和外婆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
发展:“我”和妹妹学着包粽子
结局:粽子摆满了竹篮

整个过程条理清晰,符合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包粽子的欢笑声,是温馨动人的。一大早,妈妈和外婆就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她们驾轻就熟,三两下就包好了一个标致的粽子。我和妹妹学着卷粽叶,怎么都卷不成个像样的漏斗,磨磨蹭蹭半天,包出来的粽子不是漏米就是歪歪扭扭。我们俩互相看了看,一个像爆开的沙包,一个像露出肚皮的娃娃,谁也无法取笑谁,便哈哈大笑起来。嬉嬉闹闹中,粽子就摆满了两个竹篮。
——《节日》(本单元题目二)
逻辑顺序
3
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行文的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等。
年二十九的时候,我们家就已经被装扮得喜气洋洋了。(整体)阳台两边挂好了两个大灯笼,栏杆上缠好了霓虹小灯,阳台的推拉门上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电视机两旁摆着两盆抢眼的紫色蝴蝶兰,门边还立着一棵橘子树,上面坠满了迷你红包。(局部)
——《节日》(本单元题目二)
描绘节日场景
按照逻辑顺序行文
注意句子间的
衔接过渡

关联词指在语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
运用关联词
1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让句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衔接更加自然
于是我动手准备茶叶。我计算着日期,好赶在花季收集花瓣。我收集的是玫瑰花的花瓣。也许是花香太浓,竟招来了许多小虫子。我没有放弃,想办法驱除了虫子。这是我第一次泡茶,我要开个好头。
未使用关联词
于是我动手准备茶叶。我计算着日期,好赶在花季收集花瓣。我收集的是玫瑰花的花瓣。也许是花香太浓,竟招来了许多小虫子,但是我没有放弃,想办法驱除了虫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泡茶,我要开个好头。
使用关联词
衔接自然
逻辑清晰
使用提示语也能起到让句子过渡更自然的作用。
运用提示语
2
表顺序
“然后”“接着”
“再者”“继而”
表时间
“不一会儿”“不久”
“自从”“曾有一次”
表总结
“据此”“因此”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
那天,我先烧水,接着冲洗茶具。我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玫瑰花茶叶小心地放入干净的茶壶中,再往茶壶里注入开水,盖上茶壶盖,闷一小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我便把过滤器放在第二个茶壶上,学着妈妈的样子,一只手拿着茶壶,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在茶壶盖上,往第二个茶壶里倒茶水。只见粉中带着些褐色的茶水在空中形成一个漂亮的弧度,稳稳地落入茶壶中。最后,我提起茶壶依次往各个茶碗中倒茶。
文段赏析
步骤呈现清晰
表示顺序的词语
3
运用过渡句
过渡句是指具有承接或总结上文,同时提示或领起下文的作用的句子。
内容过渡更自然
用关联词过渡
中秋不仅有丰富美味的佳肴,还有团圆的喜悦。
每年春节我都过得舒适快乐,然而如果留意妈妈的一天,我就会发现一家人惬意生活的背后承载着她太多的辛苦。
由于妈妈之前踩梯子清扫天花板时不小心摔了,这次我提前买好了可伸缩的扫把,准备清理上面的蜘蛛网。
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
用问句过渡
糯米蒸好以后,下一步是什么呢?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这部分完成以后,可以说厨房卫生的主要部分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灶台和地板的卫生。
用指示代词过渡(这、那、他们等)
方法小结
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语句顺序应合理
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语言要连贯
前后呼应
设置中心句
时间顺序
事情发展的顺序
运用关联词
运用提示语
运用过渡句
话题一致
逻辑顺序
来看看本单元的习作题目吧!
写作范围:某一节日。
写作内容:节日的场面、活动,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
写作体裁:散文。
写作要求:①以《节日》为题,不得另拟题目。②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感受。③注意句子间要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经典开头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一直以来,我对元宵节包汤圆的习俗并不理解,认为它既麻烦又无趣,直到那年元宵节,我才明白元宵节包汤圆的意义。
诗化的语言十引用诗句,增添文采
寂寥的夜,疏星错落。宿舍的阳台外,一片宁静。一轮明月攀上枝头,勾起了游子的思乡愁绪。那是“江清月近人”的宁静清旷,是“子规枝上月三更”的清冷孤寂,无论它是怎样的好颜色,都比不上我记忆中那中秋时节的月色。
写作范围:一次劳动经历。
写作要求:把劳动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
写作内容:劳动的准备、过程,劳动时的内心活动或感受等。
写作提示:①选材可以是简单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等;也可以是相对复杂的劳动,如制作修理、助残扶弱、种植养殖等。②可以在叙事、说明过程中适当穿插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或感受。
经典开头...
巧设悬念,让人产生好奇心
今天是星期天,很多地方都十分热闹,但我家里却有些冷清。因为爸爸妈妈星期天要值班,中午不回来。不过这也是我能够大干一场的良机。于是,我按一早制订好的计划行动起来。
语言十场景,引出劳动内容
“动起来啦!”随着我那亲爱的外婆的一声吆喝,她跟变戏法似的从厨房里拿出面粉、猪肉和葱花,摆在客厅的饭桌上。那一刻,我浑身的细胞立刻被调动起来了。看来,今天我们家又有美味的包子吃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