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初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初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8月,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正式成立,两国互利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国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该项目 建成后每年至少有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产品运往中国市场。图1示意亚马尔半岛位置及 液化天然气运送到东亚港口航线。据此完成 1 2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线
A.航程更长 B.通航时间短
C.途经的大洋多 D.途经的大洲多
2.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有
①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开拓销售市场
②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③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④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当地人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要食 物。欧洲西部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小明同学计划2025年暑假和家人一起去欧洲旅游。图2为小明提前规划好的旅游路线。据此完成3 4题。
3.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是
A.河流稀少,牧草丰美
B.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C.人们喜欢吃牛排、奶酪等食物
D.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多汁牧草广布
4.小明计划将从甲地旅游到乙地,下面按照他从甲到乙地的旅游路线整理正确的是
①扣人心弦的斗牛比赛 ②幽深的峡湾③阳光沙滩、碧海蓝天④著名的埃菲尔铁塔
⑤伦敦的塔桥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④⑤② D.③⑤④①②
澳大利亚的混合经营是一种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模式。作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凭借这一模式成为全球农业典范。每年8 9月,许多牧场会举办剪羊毛比赛。在其草场生态系统中,食物网涵盖羊、红袋鼠等本土生物以 及繁殖能力极强的外来物种野兔。图3示意澳大利亚某地的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农事安排,图4为食物网简图。据此完成5 7题。
5.剪羊毛比赛期间,正值小麦
A.生长期 B.播种期 C.犁地期 D.收割期
6.采用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农业模式,可以
①增加农民闲暇时间 ②利用小麦秸秆作绵羊的饲料
③改善当地牧草品质 ④利用绵羊粪便作小麦的肥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推测澳大利亚草场食物网中没有次级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众多 B.长期与其他大陆分离C.气温过高 D.畜牧业发达
2026年,第23届世界杯足球赛将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联合举办,这是世界杯历史上首次由三国携手承办,且参赛队伍从 32支扩军至48支,赛事规模空 前。比赛将于2026年6月在三个国家16座城市举行。图5示意第23届世界杯足球赛事举办城市分布。据此完成8 10题。
8.图中所示三个国家的共同点是
A.都位于南温带
B.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
C.都是发达国家
D.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
9.多伦多和墨西哥城纬度相差近25°C,但夏季平均气温均符合赛事要求,影响因素分别是
A.纬度、地形 B.纬度、季风 C.海陆位置、地形 D.季风、海陆位置
10.为保障赛事期间交通顺畅,三个国家可能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靠制外地车辆进入 B.增开大量燃油摆渡车
C.推广新能源赛事车 D.修建大量临时停车场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中国智慧的非洲治沙方案
非洲北部萨赫勒地区利用中国塔克拉玛干荒漠化治理的经验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制定了治沙与治穷、生态和生计相结合的“绿色长城”计划。近年,中国向非洲推广治沙技术,提供资金、物资援助,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与“非洲方案”。
图6为非洲生态防护林带分布示意图,图7为金合欢和非洲楝生长习性对比图。
【生物治沙】
(1)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萨赫勒地区地处非洲北部的 大沙漠,两大区域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中国乔、灌、草结合的生物治沙模式在非洲得到推广和应用。读图7,非洲萨赫勒地区在植物的引种筛选中选种 (金合欢/非洲楝)更有利于存活。(2分)
【光伏治沙】
中国在“光伏治沙”(太阳能发电与植被恢复结合)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动 员企业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协作,推动规模化治沙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
(2)从气候角度,说明萨赫勒地区推广“光伏治沙”的有利条件。(2分)
(3)结合材料,从社会经济角度列举一项非洲国家在推进光伏治沙进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2分)
【成效显著】
中国治沙模式在非洲成效显著,其中埃塞俄比亚固沙植被恢复2000公顷,土 壤侵蚀减少60%;肯尼亚光伏治沙项目年发电50万度,带动当地就业300人;尼日利亚草方格技术培训500名农户,社区抗沙能力明显提升。
(4)中国援助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2分)请简要说明“中国智慧”在该计划中对非洲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明)。(2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大豆喜温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20 —28℃, 低于14℃不能开花。种子发芽需较多水分,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达70% - 80%左右。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大豆产区。目前,巴西是我国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图8为巴西大豆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图9为大豆产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2分)
(2)分析巴西种植大豆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答出两点4分)
材料二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30多年来,中巴已共同研制6颗地球资源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04星和04A星,定期对亚马孙雨林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植被受损或者火情便会生成预警信息。
(3)巴西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特殊纬线)附近,这里的气候特征
是 。(2分)一
(4)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方面,简析中巴合作守护热带雨林的原因。(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自20世纪20年代起,神秘的南极大陆、多样
的科考价值与多彩的极地景观,便如磁石般吸引着
全球各国科学考察队纷至沓来,在这片冰雪世界展
开深度科学探索。目前, 南极地区的四个特殊意
义的“点”:“极点” “磁点”“冰点”“高点”
附近,分别有不同国家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图10为
南极大陆等高线地 形图及四个特殊点分布。
【科考时间有奥妙】
(1)南极地区具有特殊意义的四个“点”中,属于中国的高点海拔在 米以上,位于东方站的 方向。(2分)
(2)去南极进行科考一般选择在我国的冬季, 请分析选择此时间段的主要原因。(2分)
【白色荒漠有原因】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25℃,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年降水量 约50毫米,气候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有“风库”之称。
(3)下图示意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请说出图中数字表示的正确含义。
① 高,② 低,③ 。(3分)
【生态环境很脆弱】
前往南极旅游的游客登陆南极大陆前,所有携带和穿着的物品必须进行真空 除菌、消毒并清洁鞋底;登陆后必须与企鹅保持距离,不可主动靠近其5米的范围; 严禁踏足有苔藓覆盖的土地等。
(4)以上对游客在南极登陆采取的措施,其意义在于保护 。除此以外,你认为游客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分)
2025年春季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地理(人教版)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C A D B B A 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11.(10 分)
(1)撒哈拉 金合欢 (2分)
(2) 撒哈拉沙漠地区降水少,日照时数长且太阳辐射强度大,太阳能资源丰富。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分)
(3)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等。(答对一点即可 2分)
(4)南南合作 (2分)
生态方面:有效遏制了荒漠化的扩展,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土壤侵蚀,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方面:促进能源开发,降低能源成本,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耕地面积增加,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危机;吸引国际资金与技术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方面:提高了当地社区的抗沙能力,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创造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分)
12.(10分)
(1)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1分)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1分)
(2)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全年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赤道(1分) 全年高温多雨(1分)
(4)热带雨林可以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壤侵蚀等。(任答一点得 2分)
13.(10分)
(1) 4000 西南 (2分)
(2)此时是南极洲的夏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 (2分)
(3)①海拔,②气温,③冰雪覆盖 (3分)
(4)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1分)
不能留下任何垃圾;按照指定路线行走,不随意开辟新路径,避免破坏南极的脆弱环境;不干扰科研站点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等。(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